摘要:目的 探討外傷脾切除術住院患者圍術期整體護理措施。方法 將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6例因外傷性脾破裂住院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2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術后護理,觀察組則實施整體護理干預,突出護理預見性,強化圍術期病情觀察和心理支持;評價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住院時間,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兩組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 46例患者手術均獲成功,經術后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平均術后住院7.5d,術后無并發(fā)癥發(fā)生,患者預后良好。對照組患者平均術后住院9.2d,術后有2例并發(fā)癥發(fā)生,以上指標比較,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評價方面觀察組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系統的整體護理干預對于保證脾切除手術成功率及縮短術后恢復期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脾破裂;脾切除;圍術期護理
脾臟是易受損的-臟器,外傷性脾破裂是腹部外傷中較常見的損傷性疾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其發(fā)生率為20%[1]。近年來腹腔鏡脾切除術(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在臨床的運用更加廣泛,由于其具有對機體損傷小、切口小、患者術后痛苦少、恢復快等諸多優(yōu)點,而得到臨床的普遍應用,但同時對圍術期護理質量也提出了較高要求,我院近年來對收治的因外傷性脾破裂而行腹腔鏡下切除術患者進行有效的整體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納入研究對象為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因各種外傷致脾破裂患者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齡21~69歲,平均(43.8±3.8)歲,所有病例均經B超、CT及實驗室檢查確診,以交通事故及墜落傷為主,其中合并其他臟器破裂12例,包括:左腎挫傷、橫結腸破裂、左膈裂傷、肝破裂、多臟器官功能衰竭等。術中探查脾受傷分級Ⅰ級10例,Ⅱ級21例,Ⅲ級6例,Ⅳ級9例。
1.2方法
1.2.1手術方法 患者術前常規(guī)血氣分析、無手術禁忌癥,取常規(guī)斜臥位,于臍下、左鎖骨中線及腋前線肋緣下分別作5mm、5mm、10mm切口,氣腹壓力維持在14mmHg。探查腹腔和盆腔,顯露脾臟。術者用超聲刀切開脾胃韌帶,游離胃底與脾臟結構關系,確認脾蒂血管主干后,切除整個脾臟。本組平均手術時間125~265min,平均1687min,術中失血50~650ml,平均125ml。
1.2.2分組 按數字表法隨機分成對照組(n=23)與觀察組(n=23);兩組患者入院后手術方法及常規(guī)治療一致,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整體護理干預,突出護理預見性,強化圍術期病情觀察和心理支持。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合并癥、麻醉方法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3評價指標 ①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平均住院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②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該問卷在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基礎上進行修改、補充,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經預實驗,具有一定信效度。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護理方法
2.1術前護理 患者一旦確診,建立護患溝通渠道,向患者介紹手術目的、方法及先進性,針對性解釋手術方式、優(yōu)點,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信任感,以取得配合,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狀態(tài)下迎接手術。同時快速做好各種術前檢查及術前準備,開通靜脈通道,迅速建立2或3條有效靜脈通道,補液、糾正電解質紊亂,積極抗休克[2]。做好皮膚預備及胃腸道準備工作,術前常規(guī)禁食12h、禁飲6h,排空胃內容物,減輕胃腸脹氣。
2.2術后常規(guī)護理 按外科常規(guī)護理實施,提供安靜、舒適的護理環(huán)境,患者麻醉未清醒時去枕平臥,清醒后給予半臥位,保護好各種留置導管,妥善固定,防止受壓、扭曲和感染,觀察引流液的量及色澤,留置尿管的尿道需要消毒,2次/d。夾閉尿管,定時開放引流[3],記錄24h出入量。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常規(guī)給予低流量氧氣吸入,做好血壓、脈心率、呼吸、體溫等監(jiān)測并詳細記錄,對伴有多臟器損傷及重癥者應加強監(jiān)護。
2.3生活護理 動員并協助患者術后6h助翻身,指導床上活動,促進腸蠕動恢復。定期翻身,預防褥瘡的發(fā)生?;颊哂捎趧?chuàng)傷、手術后刺激,加上禁食及大量體液丟失,可導致機體的水、電解質紊亂,為維持平衡,術后早期由靜脈補液供給水、電解質及熱量[3],待腸蠕動恢復后給予少量流質飲食,并逐漸加量,增強機體抵抗力。護理人員做好相關飲食健康教育,矚以高營養(yǎng)、高維生素的軟食為主。
2.4術后疼痛的護理 麻醉清醒后,患者因切口術后l~2h開始劇烈疼痛,加之肢體活動受限易使患者導致煩躁不安情緒。護理人員應加強巡視,主動和患者交流,通過語言安慰緩解患者疼痛,對痛閾低的患者,可給予適當的鎮(zhèn)痛劑、止痛泵等。由于切口疼痛腹式呼吸受限,吸氣功能不足,呼吸量減少,容易形成肺不張并繼發(fā)肺炎,應術后耐心指導患者深呼吸,教會患者深呼吸用手按壓切口,有效咳嗽。
2.5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 注意觀察切口敷料有滲血、滲液及紅腫情況,如血壓下降,心率加快,傷口敷料滲血增多色澤鮮紅,應考慮有術后出血的可能,一經發(fā)現應及時更換敷料壓迫止血并通知醫(yī)生給予處理。脾術后機體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容易發(fā)熱,術后體溫如升高,<38℃,并持續(xù)增高,則提示有感染的可能,應給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并予物理降溫及藥物降溫[4]。脾切除術后可能會引起血小板計數過高[2],應嚴密監(jiān)測血小板計數,注意觀察患者有無頭痛、腹痛、肢體腫脹,讓患者了解血管栓塞的癥狀,觀察并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2.6心理護理 在護理中,要善于評估患者心理應激,及時發(fā)現患者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積極對癥進行心理疏導,及時解答患者對疾病、手術及預后的各項疑問,在交談過程中,要注意保護性語言,提高患者認知能力,使患者在治療期間精神放松,生理、心理上都處于被尊重被關愛的狀態(tài)。
2.7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前應對患者做耐心解釋:脾切除術后應絕對臥床休息半月,要注意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活動,加強營養(yǎng),加強鍛煉,促進康復,定期隨訪血小板計數。若有腹痛、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等不適,應及時就診。
3 結果
本組4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術,觀察組患者術后48~72h拔除腹腔引流管,平均術后住院7.5d,所有患者均未發(fā)生出血、感染等并發(fā)癥,未發(fā)現血栓性疾病。對照組患者平均術后住院9.2d,術后有2例并發(fā)癥發(fā)生(轉氨酶升高和腹水量增多),以上指標經t檢驗,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4 討論
脾破裂絕大部分因外傷所引起,可因快速而兇猛的出血發(fā)生失血性休克[4],病情進展較快,要求醫(yī)護人員必須做到快速、準確、規(guī)范的進行搶救及治療,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圍術期護理質量是及其重要的,良好的整體護理,是保證患者手術成功。整體護理是現代護理學發(fā)展的優(yōu)秀理念,其強調臨床護理手段的跨學科性或綜合性,要求護士在日常行為中將臨床實務和護理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系統化[5],不僅要具備精湛的操作技術,還需要執(zhí)行人性化的護理服務[6],從而更有效的防范護理風險。本組研究顯示:因為將整體護理服務理念融入了圍手術期護理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強護理手段的持續(xù)性和系統性,積極預防并發(fā)癥;同時給予患者人文關懷,加強護患溝通,實施相應的心理疏導,不但加快了患者的病情恢復,降低了平均住院時間,而且更有利于機體康復。綜上所述,對外傷性脾破裂切除術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干預,可促進其康復,對于保證脾切除手術成功率及縮短術后恢復期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黎介壽,吳孟超,黃志強.手術學全集普通外科卷[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109.
[2]陳偉,吳浩榮,王浩煒,等.經腹腔鏡脾臟切除術的臨床體會[J].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03):31-32.
[3]王興淑.外傷性脾破裂修補術的護理[J].全科護理,2009,7(6C):1661-1662.
[4]李飛波,趙伏義,董朝富.腹腔鏡二級脾蒂離斷法脾切除術治療外傷性脾破裂體會[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3,25(2):143-145.
[5]李玲,劉義蘭.三級甲等醫(yī)院護士對責任制整體護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3,4(27):892.
[6]王引俠,馮小菊,張亞軍,等.醫(yī)護一體化分層級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的應用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2,9(10):59.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