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評價護理程序在腹部外科手術切口疼痛感染的運用。方法 選取我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7例腹部外科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和滿意度。結果 對照組術后24 h、48 h、72 h疼痛指數(shù)顯著高于實驗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總體滿意度(96.55%)顯著高于對照組(67.85%),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護理程序在腹部外科手術切口疼痛感染運用可行,能夠緩解患者疼痛情況,提高患者滿意度,有利于病情的恢復。
關鍵詞:護理程序;腹部外科手術;疼痛感染
本文選取我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7例腹部外科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給予護理程序護理,評價護理程序在腹部外科手術切口疼痛感染的運用,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我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7例腹部外科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29例,對照組28例。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齡19~82歲,平均(44.8±6.3)歲;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齡18~82歲,平均(45.4±6.7)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一般性護理,實驗組進行護理程序護理,具體護理流程如下:①疼痛護理:護理人員認真和患者溝通,及時解決患者或家屬提出的問題。給患者講解部位疼痛的原因,幫助患者尋找減輕疼痛的辦法,包括聽收音機、聽音樂、看電視、看書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此外,提醒患者按時服用止痛藥,并隨時觀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脈搏、血壓等情況。應減輕腹壁的緊張狀態(tài),減小壓力刺激,主要采用胸式呼吸。②治療護理:手術中保持引流管暢通,盡量排凈分泌物,減少對切口的刺激。隨時詢問患者切口疼痛情況,幾天后若仍見較為嚴重疼痛,應觀察患者有無并發(fā)癥發(fā)生,切口有無感染等。及時更換敷布,保證清潔。③行動護理:幫助患者翻身,注意力度,保證患者躺臥于舒適體位。護理人員應仔細觀察患者平臥姿勢,做到動作輕盈,減輕患者疼痛。鼓勵患者進行少量的活動,有利于病情恢復。④環(huán)境護理:保持患者休息室干凈、整潔、安靜,消除患者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感,減少因刺激產生的焦慮。耐心傾聽患者或家屬的疑問,給予積極的心理疏導和安慰,保證患者情緒穩(wěn)定,減輕心理負擔。⑤飲食護理:提醒患者不吃油膩、辛辣、高脂肪等食物,選擇清淡、易消化、無刺激的食物,少量多餐,每次食量適中。平時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yǎng)。保證大便、小便通暢。
1.3觀測指標 患者術后1 d開始評價疼痛效果,連續(xù)隨訪3 d,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方法,取0~10分,10分表示劇痛難忍,分數(shù)越高,表明疼痛越明顯。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方式的滿意度,具體分為十分滿意、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四個等級,以前三者的總例數(shù)百分比記作總體滿意率。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若P<0.05,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疼痛情況比較 術后第1 d回訪患者疼痛情況,對照組24 h疼痛指數(shù)(4.04±0.33),48 h疼痛指數(shù)(3.25±0.54),72 h疼痛指數(shù)(2.58±0.31);實驗組24 h疼痛指數(shù)(2.41±0.24),48 h疼痛指數(shù)(2.02±0.27),72 h疼痛指數(shù)(1.25±0.16),對照組術后第1 d、第2 d、第3 d疼痛指數(shù)顯著高于實驗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十分滿意5例,滿意8例,一般滿意6例,不滿意9例,總體滿意度67.85%,實驗組患者對護理十分滿意13例,滿意10例,一般滿意5例,不滿意1例,總體滿意度96.55%,實驗組總體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疼痛是患者疾病最重要、最普遍的表現(xiàn)形式,容易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感和消極情緒。而每個人的年齡、體質、性格、心理素質和所處的環(huán)境有所不同,因此其認識也不盡相同。針對不同的患者病情和所擔憂的問題,找出合適的護理方式,解決面對的問題,排除心理干擾,增強治療的信心,對每位患者都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
護理程序是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護理的一套工作程序,能夠有效地、系統(tǒng)地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是一個循環(huán)、持續(xù)、動態(tài)的應用過程,具有互動性、組織性、計劃性、創(chuàng)造性、適應性、科學性等特點[3]。其具體步驟可分為以下幾步:護理前評估、護理診斷、護理計劃、護理實施和護理后評價,為提高護理質量提供了科學依據(jù)。本次研究給予護理程序進行護理,結果顯示,對照組術后第1 d、第2 d、第3 d疼痛指數(shù)顯著高于實驗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總體滿意度(96.55%)顯著高于對照組(67.85%),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護理程序在腹部外科手術切口疼痛感染運用可行,能夠緩解患者疼痛情況,提高患者滿意度,有利于病情的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冀紅霞,胡東芳.護理程序在腹部外科手術切口疼痛中的運用[J].當代醫(yī)藥論叢:下半月, 2013,(2):691-691.
[2]葛蓉.整體護理程序在老年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5):144-145.
[3]王蘭.外科術后護理中護理程序的應用效果評價[J].醫(yī)學信息,2014,(14).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