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內固定治療方式進行研究。方法 選擇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57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對所有患者的治療狀況進行調查,并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狀況進行比較。結果 患者治療前疼痛、患處畸形、患處腫脹狀況與治療后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0.05。57例患者中治療痊愈的39例,占比例的68.4%;治療效果顯著的11例,占比例的19.3%;治療有效的5例,占比例的8.8%;治療無效的2例,占比例的3.5%。結論 在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進行治療時要做到因人而異,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肱骨近端骨折;內固定治療;效果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折類型,老年患者體內鈣質流失嚴重,因此發(fā)生骨折的機率非常高且多數(shù)為復雜骨折類型,很多此病患者需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但不同的骨折類型所采用的內固定也不同,為進一步了解不同內固定術式在本病中的治療效果,我院在2012年6月~2014年6月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內固定治療方式進行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57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患者平均年齡為(68.2±6.4)歲,男性29例,女性28例。根據(jù)Neer分類標準劃分:二部分骨折的患者29例,其中包括肱骨外科頸骨折17例和大結節(jié)撕脫骨折12例;三部分骨折的患者21例;四部分骨折的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jīng)過X線、CT檢查,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
1.2納入標準 ①患者無嚴重心腦血管疾?。虎诨颊邿o其他臟器損傷;③患者無凝血功能障礙;④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均同意參與調查。
1.3方法
1.3.1克氏針內固定 患者術前禁食水6h,患者仰臥位,采取全麻,常規(guī)消毒鋪巾。牽引后根據(jù)患者骨折類型進行手法復位,并在C臂機輔助下觀察復位情況,確定患者復位良好后將克氏針鉆入骨折部位,克氏針的方向要盡量不同。術后采用三角巾懸吊患臂。
1.3.2螺釘內固定 患者術前禁食水6h,仰臥位,采取全麻,常規(guī)消毒鋪巾,于患者肩峰外側、三角肌處做切口,分離三角肌,逐漸顯露大結節(jié),將大結節(jié)部位的骨折復位后擰入螺釘。對于大結節(jié)脫塊較薄的可在術后采用張力帶進行固定。
1.3.3鋼板內固定 患者術前禁食水6h,仰臥位,采取全麻,常規(guī)消毒鋪巾,在三角肌、胸大肌處做切口,經(jīng)胸大肌與三角肌交匯部位做入路,注意保護患者頭靜脈,逐漸顯露肱骨近端,確定患者骨折類型,牽引復位后采用鋼板進行固定,在鋼板固定前可采用克氏針進行臨時固定,以便調整骨折斷端解剖位置。我院28例采用鋼板內固定的患者中有19例采用加壓鋼板進行治療,9例采用三葉草鋼板進行治療。
所有患者術后均進行常規(guī)防感染、營養(yǎng)支持、止血治療,治療后1w復查X線,了解骨折斷端復位狀況。術后指導患者循序進行功能鍛煉。
1.4觀察指標 對所有患者進行為期3個月的隨訪,了解患者的治療效果,并比較患者治療前后臨床表現(xiàn),所有內容均由患者主治醫(yī)師進行調查,并將內容進行整理記錄。
1.5評價指標 痊愈:患者治療后3個月患肢功能活動良好,骨折斷端愈合良好。顯著:患者治療后患肢功能活動輕度受限,骨折斷端愈合情況尚可,骨折恢復生理解剖位置。有效:患者治療后患肢功能活動輕度受限,X線顯示骨折斷端有骨痂生長,骨折斷端對位對線良好。無效:患者患肢功能活動嚴重受限,斷端無骨痂生長。
1.6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文中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患者治療后1w臨床表現(xiàn)與治療前比較 患者治療前疼痛、患處畸形、患處腫脹狀況與治療后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患者治療后3個月的治療效果 57例患者中治療痊愈的39例,占比例的68.4%;治療效果顯著的11例,占比例的19.3%;治療有效的5例,占比例的8.8%;治療無效的2例,占比例的3.5%。
3 討論
由于肱骨近端解剖特點和應力機制的特殊性,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折類型,在老年患者中的發(fā)病率較高。骨折通常伴隨著劇烈的疼痛,不僅影響患者的健康,同時也影響者患者的生活[1]。所以對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來說,治療的首要目的是通過恢復骨折的正常解剖關系,消除疼痛、最大程度保留患肢功能。骨折移位程度較輕或身體狀況差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方式進行治療,但對于骨折移位嚴重、粉碎性骨折或存在開放性傷口的骨折要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通過手術可直視下對骨折端進行復位及直接固定,但也不可避免地對肩周軟組織及肱骨近端血運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可能嚴重影響手術療效,因此不同的術式會對患者的預后帶來不同的影響,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對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2]。
我院根據(jù)患者的傷情將患者分為二部分骨折、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三種類型,并根據(jù)患者情況選擇了三種治療方式,分別為克氏針內固定、螺釘內固定和鋼板內固定[3]。克氏針內固定適用于骨折斷端移位不嚴重的簡單型骨折,其能夠有效的對骨折斷端進行固定,且無需大面積剝除骨膜,對患者損傷較小[4]。螺釘固定則適用于大結節(jié)、小結節(jié)的塊狀撕脫或塊狀脫落骨折,且穩(wěn)定性非常好。上述兩種術式適用于多數(shù)簡單骨折,優(yōu)勢在于復位固定效果較確實,且手術創(chuàng)傷相對較小、對血運影響程度輕,利于骨折愈合及患者功能康復;而對于多節(jié)段粉碎性骨折或成角骨折,因單純克氏針或螺釘難以維持骨折端穩(wěn)定,無法早期康復鍛煉,對此類復雜骨折我們采用鋼板內固定,肱骨近段生理解剖較為復雜,因此在內固定鋼板的選擇中可選用更符合骨骼的生理形態(tài)的解剖型鋼板,治療效果更好,尤其是鎖定加壓接骨板,根據(jù)其內固定架和整體固定的設計原理,不僅能達到骨折端支撐復位及穩(wěn)定固定,而且相對普通接骨板而言,可避免骨折周圍軟組織、尤其是骨膜的過度剝離,并減少接骨板與骨膜的接觸面積,可最大程度保留肱骨近端血供,此術式手術創(chuàng)傷相對較大,術中需特別注意避免損傷肩袖組織,以利后期關節(jié)穩(wěn)定及功能康復,部分患者因骨折過于復雜,必要時還需聯(lián)合采用上述內固定術式。本研究結果顯示,我院的治療方式有效。
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內固定以及手術方式的選擇,同時還要對患者功能鍛煉進行指導,幫助患者早日重建肩關節(jié)功能活動,同時要對患者術后可能發(fā)生的各種并發(fā)癥進行預防,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5]。對于二部分骨折的患者來說,術后第1d即可以進行簡單的手指、掌指關節(jié)、腕關節(jié)背伸、彎曲練習,而后逐漸進行肘關節(jié)功能鍛煉。但對于三部分、四部分骨折的患者來說應適當延緩康復練習時間,術后應該盡量保持功能位制動,在術后第3w復查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可逐漸進行康復練習,防止患者肌肉萎縮、肩關節(jié)僵硬。
總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療應該嚴格遵循適應癥并結合患者自身狀況合理選擇術式及內固定物,爭取在更小的手術創(chuàng)傷基礎上獲得滿意的手術效果,結合術后系統(tǒng)康復訓練,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胡稷杰,金丹,魏寬海,等.肱骨近端鎖定鋼板或肱骨近端內鎖定系統(tǒng)與其他內固定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Meta分析[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12,14(12):1047-1054.
[2]程興東,孫強,曾逸文.高齡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外科治療[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1):33-35.
[3]Hettrich CM,Neviaser A,Beamer BS,et al.Locked plating ofthe proximal humerus using an endosteal implant[J].J OrthopTrauma,2012,26(4):212-215.
[4]方銘,孫賢杰,曹銓,等.鎖定接骨板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療效[J].臨床骨科雜志,2012,15(4):400-401.
[5]曾浪清,陳云豐,劉燕潔,等.內側柱支撐重建在鎖定鋼板治療成人肱骨近端骨折中的臨床意義[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12,14(7):561-565.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