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對心電圖及心功能的影響。方法 將我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抽簽隨機分為兩組,兩組均為40例,分別采取靜脈溶栓治療及常規(guī)治療,比較兩組心電圖及心功能指標變化情況。結果 觀察組酶峰時間、酶恢復時間、胸痛恢復時間、ST段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14.86±4.26)h、(3.28±1.52)h、(3.27±1.45)h、(50.36±21.68)h、(11.26±6.47)d與對照組(28.62±7.10)h、(5.16±1.95)h、(24.36±4.21)h、(185.45±47.69)h、(16.95±8.51)d比較顯著較低(P<0.05);觀察組ST段抬高總和顯著低于對照組,LVEF顯著高于對照組,LVEDD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梗死血管再通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 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可顯著改善患者心電圖、心功能指標,具有較高的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溶栓;急性心肌梗死;心電圖;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為心血管常見急重癥,傳統(tǒng)治療中僅可保護未梗死心肌,導致一系列并發(fā)癥發(fā)生,且病死率較高,心功能受損嚴重[1]。藥物靜脈溶栓治療心肌梗死可實現(xiàn)梗死血管再通,使缺血心肌得到再灌注,縮小心肌梗死范圍,從而改善患者預后,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療的有效方式,在尚無條件實施介入治療的醫(yī)療機構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7月~2014年8月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均滿足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分會及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會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及治療指南》[2]相關標準,有30min以上持續(xù)胸痛,舌下給予硝酸甘油含服無效,無溶栓治療禁忌癥,2個導聯(lián)ST段上升0.2mv,心肌梗死處于下壁,心電圖Ⅱ、Ⅲ、aVF有2個或2個以上導聯(lián)ST段上升>0.1mv,心肌酶譜較高。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齡41~72歲,平均(55.26±4.58)歲,梗死部位:前間壁25例,前壁24例,下壁15例,側壁11例,下壁伴右室心梗5例。將上述患者抽簽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均為40例,且組間臨床基線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立即采取持續(xù)低流量吸氧、心電監(jiān)護,給予國產尿激酶(國藥準字H11020549,生產單位:四環(huán)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50萬U+生理鹽水100ml靜脈滴注30min,給藥前5min給予地塞米松(國藥準字H50020575,生產單位:重慶藥友制藥有限責任公司)5mg靜脈滴注,另給予低分子肝素5000萬U,2次/d,持續(xù)治療5~7d。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方式,包括靜脈滴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鄧。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酶峰時間、酶恢復時間、胸痛恢復時間、ST段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②于治療前、治療后2、4、8、24、72h行標準12導聯(lián)心電圖,下斜型ST段在J點上,上斜型ST段取J點后0.04s處,將各導聯(lián)ST段上升總和相加,同時住院2個月超聲心動圖檢查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舒張末徑(LVEDD);③比較兩組梗死血管再通率、1個月內死亡率、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再通標準:治療3h內疼痛明顯緩解;心電圖檢查顯示上升ST段較用藥前降低50%;有再灌注心律失常發(fā)生;CK-MB酶峰提前至發(fā)病<14h或峰值<16,滿足除1+3點外其他任意兩條標準則表示再通。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選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取率(%)表示,計量資料行(x±s)表示,組間對比進行χ2檢驗和t值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康復指標比較 觀察組酶峰時間、酶恢復時間、胸痛恢復時間、ST段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見表1。
2.2 ST段抬高總和及3個月后左心功能比較 觀察組ST段抬高總和顯著低于對照組,LVEF顯著高于對照組,LVEDD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再通率、1個月內死亡、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梗死血管再通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3。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因冠狀動脈內有不穩(wěn)定斑塊破裂,血管內皮受損,血小板激活后釋放聚集物質,最終導致血栓形成,容易引發(fā)冠狀動脈管腔急性狹窄或閉塞[3]。有近90%的心肌梗死的患者發(fā)病初期可見新鮮血栓[4]。急性心肌梗死目前建議以介入治療為主,其次是溶栓治療,考慮到部分基層醫(yī)院尚未具備介入治療的條件基礎[5],故靜脈溶栓得到一定的應用。
急性心肌梗死治療目的在于使閉塞冠狀動脈恢復再通并恢復冠狀動脈血流,縮小心肌壞死范圍,使缺血心肌得到及時治療,從而改善患者預后,降低死亡率[6]。眾多研究顯示,AMI再灌注時間實施越早越好,靜脈溶栓是簡單易行的再灌注治療方式[7],而尿激酶是人尿液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也可從人體腎細胞培養(yǎng)液中提取,特點在于無抗原性,無過敏性,通過催化纖維蛋白結核型及游離型纖溶酶轉變?yōu)槔w溶酶,纖溶酶水解血栓中的纖維蛋白可使血栓溶解,從而使冠狀動脈再通。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ST段抬高總和、心功能評分較對照組優(yōu)勢明顯,表示靜脈溶栓可改善左室舒張及收縮功能,且梗死血管再通率顯著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死亡率偏低,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考慮樣本量較小對結果產生一定影響。同時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酶恢復時間、胸痛緩解時間、ST段恢復時間等[8]。
綜上所述,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效果顯著,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洪英,郭炯輝,王儒伯,等.超聲心動圖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后心功能變化的評價[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411-412.
[2]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會.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及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12):710.
[3]張華瑞,陳艷.左卡尼汀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療后心功能及心率變異性的影響[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2,35(z1):146-147.
[4]曹黎明,朱治山,關健偉,等.急性腦栓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靜脈溶栓治療成功1例報道[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2):253-253.
[5]王忠明,戴萌,王淑萍,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藥物的再灌注治療新進展[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3,12(10):1669-1670.
[6]劉鴻宇.不同治療方法對老年急性心梗死患者近期預后比較[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16):2408-2410.
[7]朱秀麗,朱昱思,舒曉丹,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康復治療中心電圖的作用評估[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3,35(12):1196.
[8]肖文濤,王憲沛,高傳玉,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后校正QT間期、校正Tp-e間期、Tp-e/QT的變化及其預測價值[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2,40(6):473-476.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