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細支氣管炎治療前后肺功能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臨床意義。方法 用潮氣肺功能法檢測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04月收治的4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治療前后的潮氣肺功能指標 ,同時檢測20例同年齡組健康嬰幼兒的肺功能作為對照。結(jié)果 RSV毛細支氣管炎急性期與緩解期呼吸頻率(RR)、反映小氣道功能指標的達峰時間比(Tpef/Te)、達峰容積比(Vpef/VTex)及吸氣呼氣時間比(Ti/Te)檢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8例RSV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急性期與20例正常對照組相比RR、Tpef/Te、Vpef/VTex及Ti/Te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治療后緩解期與正常對照組相比RR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pef/Te、Vpef/VTex、Ti/Te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在RSV毛細支氣管炎急性期,肺功能出現(xiàn)小氣道阻力增高、阻塞性通氣障礙改變,在緩解期小氣道阻力減低,但與正常對照組相比仍有差異,故肺功能是檢測RSV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病程及預后的較理想方法。
關(guān)鍵詞:肺功能;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細支氣管炎
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嬰幼兒較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由RSV引起,發(fā)生于2歲以下的小兒,多數(shù)在6個月以內(nèi)。病變主要侵犯直徑75~300 um的毛細支氣管,造成毛細支氣管腔狹窄甚至堵塞,出現(xiàn)呼氣性呼吸困難、呼氣相延長伴哮鳴[1]。本研究通過檢測RSV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治療前后潮氣肺功能的動態(tài)變化,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04月住我院兒內(nèi)科的急性毛細支氣管炎患兒128例,采用免疫熒光法檢測128例患兒鼻咽部分泌物七項病毒抗原,其中48例僅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陽性,將其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9例,女19例,平均年齡6.48個月。臨床以咳嗽、喘憋、呼吸困難、發(fā)熱及雙肺聞及呼氣性喘鳴音為主要表現(xiàn),X線檢查見全肺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肺氣腫,可見支氣管周圍炎或有肺紋理增粗表現(xiàn) 。另選擇20例同年齡組無呼吸道癥狀的同期兒外科住院患兒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齡8.5個月,無被動吸煙史、一級親屬無哮喘史、無影響心肺功能的先天性疾病史,且近1個月內(nèi)無呼吸道感染史。
1.2方法
1.2.1 RSV檢測 患兒入院第2 d,用鼻咽拭子送入患兒鼻腔5~8 cm處輕微轉(zhuǎn)動,將留取標本的拭子裝入特定試管內(nèi)即刻送檢,采用直接免疫熒光法檢測RSV抗原,腺病毒抗原,流感病毒抗原A型,流感病毒抗原B型,副流感病毒抗原I型,副流感病毒抗原II型,副流感病毒抗原III型,試劑盒購自Diagnostic Hybrids,Inc.公司、熒光顯微鏡為德國LEICA DM500,由專業(yè)技師按說明書進行操作,僅RSV單獨感染者作為研究對象。
1.2.2肺功能檢測項目 患兒入院第2 d,首先清除患兒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在安靜入睡后由專業(yè)人員應(yīng)用德國GmbH廠商生產(chǎn)的肺功能測試儀檢測潮氣呼吸流速容量環(huán)及其各項參數(shù)指標,包括呼吸頻率(RR)、公斤潮氣量(VT/Kg)、達峰時間比(Tpef/Te)、達峰容積比(Vpef/VTex)、潮氣量(VT)、吸氣時間(Ti)、呼氣時間(Tex)、吸氣呼氣時間比(Ti/Te)、潮氣呼氣峰流速(TPEF)、剩余25%潮氣量時的呼氣流速(TEF25%)、分鐘通氣量(MV),以RR、VT/Kg、Tpef/Te、Vpef/VTex、Ti/Te為主要觀察指標。觀察組于治療后緩解期(7~10 d)再次復查肺功能。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用(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結(jié)果48例RSV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減低,急性期與緩解期呼吸頻率(RR)、反映小氣道功能指標的達峰時間比(Tpef/Te)、達峰容積比(Vpef/VTex)及吸氣呼氣時間比(Ti/Te)檢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8例RSV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急性期與20例正常對照組相比RR、Tpef/Te、Vpef/VTex、Ti/Te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治療后緩解期與正常對照組相比RR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pef/Te、Vpef/VTex、Ti/Te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肺功能具體指標比較,見表1。
3討論
肺功能檢測是一項非創(chuàng)傷性的診斷技術(shù),不需受試者的理解和配合,不需特殊的呼吸動作,特別適合嬰幼兒,可以很好地反映RSV毛細支氣管炎時的肺功能改變。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急性期RR顯著增快、VT/Kg下降,緩解期VT/Kg有增加, RR明顯下降,說明VT/kg、RR可作為判斷通氣功能的臨床敏感指標。急性期反映小氣道功能指標的達峰時間比(Tpef/Te)、達峰容積比(Vpef/VTex)及吸呼比(Ti/Te)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治療后緩解期與急性期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但與正常對照組相比仍有差異,說明其肺功能并未完全恢復,這與RSV感染所致的肺組織病理生理改變有關(guān),因為RSV感染5 d后上皮開始明顯修復,2 w左右完全恢復,也表明RSV感染后肺功能的恢復需要較長時間, 甚至可造成持續(xù)性肺功能異常。
故肺功能是檢測RSV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病程及預后的較理想方法,Tpef/Te、Vpef/VTex作為反映小氣道阻力及流速變化的指標, 小氣道阻塞越重,其比值越低,與吳冀川等研究報道相同[2],可以用來判斷RSV毛細支氣管炎氣道病變的程度、臨床治療效果及預后情況。
參考文獻:
[1]沈曉明,王衛(wèi)平,等.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265-266.
[2]吳冀川,樊尋梅,劉璽成,等.健康嬰幼兒潮氣流速2容量曲線特點及意義[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1999,14(1):11.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