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吲哚青綠15 min滯留率(ICGR15)在評估肝儲備功能中的價值。方法 以天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190例肝病患者(急性肝衰竭13例,慢加急(亞急)性肝衰竭21例,慢性肝衰竭11例,肝硬化90例,急性肝炎20例,慢性肝炎(輕、中度)30例)為觀察對象。測定患者的ICGR15,檢測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進行Child-Pugh分級。分析ICGR15在不同肝病中的特點及與其他肝功能評價指標(biāo)之間的關(guān)系,觀察疾病治療過程中ICGR15的變化。結(jié)果 肝衰竭、肝硬化、急性肝炎患者ICGR15高于慢性肝炎(輕、中度)患者,肝衰竭、肝硬化患者ICGR15高于急性肝炎患者。Child A級肝硬化患者ICGR15 明顯低于Child B、C級患者。在肝衰竭患者,ICGR15隨著BIL、ALB、PT指標(biāo)的好轉(zhuǎn)而降低。但部分患者ICGR15的下降受BIL影響,在PT 正常后仍持續(xù)高于正常。急(亞)性肝衰竭患者ICGR15與PT、TBIL、ALT相比較無明顯的相關(guān)性,ICGR15的變化可以體現(xiàn)出肝臟功能不全,在急性肝衰竭ICGR15的升高可早于BIL、PT的升高。慢性肝衰竭患者,在1個月的治療后ICGR15仍持續(xù)高于正常。急性肝炎患者ICGR15在治療2 w后已基本正常,呈一過性升高。結(jié)論 ICGR15可以作為肝衰竭、肝硬化、急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儲備的評價指標(biāo),在疾病治療中ICGR15需結(jié)合肝功能及凝血指標(biāo)綜合評價疾病變化。
關(guān)鍵詞:吲哚青綠;肝儲備功能;ICG清除實驗
近年來,吲哚青綠排泄實驗(ICG)的應(yīng)用已經(jīng)得到國內(nèi)外學(xué)者的公認,特別是無創(chuàng)ICG的推出,與傳統(tǒng)ICG 相比,不需要多次抽血化驗,使ICG 檢查方便快捷,增加了其實用性[1]。Child分級是一種簡單和可靠的方法。但長期臨床證實,這種方法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分析2010年11月~2012年6月我院采用吲哚菁綠(indocyanine green,ICG)清除試驗評估175例肝臟疾病患者,對不同類型肝臟疾病ICGR15滯留率進行比較,對肝硬化患者,進行ICGR15滯留率與Child分級比較,并觀察在肝衰竭、急性肝炎治療過程中ICGR15滯留率的變化,探討ICG清除試驗在評估肝臟儲備功能中的臨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就診于天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12年11月~2014年12月的患者175例,其中男124例,女51例;年齡16~77歲,平均年齡(51.3±13.1)歲。肝衰竭45例,其中急(亞)性肝衰竭13例,慢加急(亞)性肝衰竭21例,慢性肝衰竭11例;肝硬化90例(Child-A 16例,Child-B 26例,Child-C 48例);急性肝炎20例;慢性肝炎(輕中度)30例。診斷及分期參照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6年制定的《肝衰竭診療指南》。
1.2試劑和儀器 ICG試劑購自沈陽濟世制藥有限公司。DDG 3300K分析儀及配套分析系統(tǒng)軟件為日本光電工業(yè)株式會社研發(fā)。
1.3方法 本研究聯(lián)合應(yīng)用Child分級、ICG在血漿中的15 min滯留率(ICGR15)評價肝臟儲備功能。ICG清除試驗:①取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測定Hb;檢查前排空大、小便,禁食6~8 h,禁飲4 h,測量身高、體質(zhì)量。②1CG用藥量按照0.5 mg/kg(大量腹水、過度肥胖和消瘦的患者按標(biāo)準(zhǔn)體質(zhì)量的中位值計算ICG用量)。③患者取水平仰臥位,休息15 min,選擇一側(cè)肘正中靜脈或上臂靜脈穿刺,將DDG分析儀鼻感光探頭正確連接于患者鼻翼部。④根據(jù)DDG分析儀的指示音在10 s內(nèi)均勻注入ICG溶液,確保留置針管道內(nèi)的ICG完全進入血液,觀察患者反應(yīng)。⑤將檢測結(jié)果導(dǎo)入DDG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中進行保存和輸出處理。肝衰竭患者于診斷時及治療后1個月檢測,肝硬化患者于診斷時檢測,急性肝炎于診斷時及治療后2 w檢測,慢性肝炎于診斷時檢測。
1.4統(tǒng)計學(xué)分析 應(yīng)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多組均數(shù)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四格表確切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結(jié)果
2.1肝衰竭、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輕、中度)患者ICGR15呈逐漸下降趨勢,見表1。
2.2肝硬化患者,Child-A、Child-B、Child-C分級ICGR15呈逐漸升高趨勢,見表2。但Child-A級患者存在ICGR15大于正常值病例,Child-B級患者存在ICGR15處于正常值病例,并且病例分布差別在統(tǒng)計學(xué)上無意義,見表3。
2.3急(亞)性肝衰竭患者ICGR15與PT、TBIL、ALT相比較無明顯的相關(guān)性,部分病例不同檢測指標(biāo)變化幅度較大。但總體上,各指標(biāo)均有不同程度升高,ICGR15的變化可以體現(xiàn)出肝臟功能不全,見表4。
2.4 ICGR15在疾病治療好轉(zhuǎn)病例中的變化 隨著病情的好轉(zhuǎn),肝衰竭患者ICGR15隨著BIL、ALB、PT指標(biāo)的好轉(zhuǎn)而降低,見表5。但部分患者ICGR15的下降受BIL影響,在PT 正常后仍持續(xù)高于正常,慢性肝衰竭患者,在1個月的治療期間變化不明顯,見表6。急性肝炎患者ICGR15在治療2 w后已基本正常,呈一過性升高,見表7。
3討論
肝臟儲備功能是指受檢者的所有儲存肝細胞功能的總和或肝細胞最大功能的總和,主要由肝實質(zhì)、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及肝血流量所決定,而ICGR15也同樣決定于上述三個因素。肝臟具有很強的合成,儲存、分泌及代謝能力,肝功能損傷時,其功能指標(biāo)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變化。以肝臟清除排泄物質(zhì)為基礎(chǔ)的指標(biāo)包括內(nèi)源性指標(biāo):膽汁酸、氨等,外源性指標(biāo)有ICG等。肝臟儲備功能是指受檢者所有肝實質(zhì)細胞功能的總和。而ICG是一種無毒的紅外感光染料,其進入血液內(nèi)隨血循環(huán)瞬時分布于全身血管內(nèi),被肝細胞攝取,隨膽汁排泄至腸,以糞便形式排出體外。吲哚青綠(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種深藍色人工合成的紅外感光染料,無毒,注射入血后完全與血漿蛋白結(jié)合,并且完全分布在血清中且無血管外分布,通過肝臟代謝后通過膽汁排泄出體外并且沒有肝腸循環(huán)[2]。因此,ICG清除試驗可以作為一種對肝臟儲備功能進行精確量化的檢驗指標(biāo)。已越來越顯示出其在肝臟儲備功能評估中的優(yōu)勢[3-5]。
Child分級只能反應(yīng)肝臟分泌排泄的整體功能,尚不能準(zhǔn)確、量化地反映肝臟的儲備功能,其對肝臟切除風(fēng)險的預(yù)測價值有限,特別是對Child B級的患者,尚有很大的爭議。本研究發(fā)現(xiàn),ICGRl5與Child-Push分級具有一致性,Child A級患者ICGR15明顯低于Child B級患者,差異有顯著性。本組資料顯示隨著Child分級的遞增, ICGR15升高,且均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對于肝衰竭患者,①其ICGR15清除率低于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表明肝衰竭患者大量肝細胞壞死,肝臟各種功能迅速下降。②肝衰竭患者,隨著病程的好轉(zhuǎn),其白蛋白、總膽紅素、凝血酶原時間檢測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zhuǎn),其ICGR15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進一步對個體的分析,表明,部分患者表現(xiàn)出ICGR15好轉(zhuǎn)不明顯,但PT、ALB等水平好轉(zhuǎn)明顯,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這類患者存在直接膽紅素水平相對較高的臨床現(xiàn)象,不除外肝衰竭恢復(fù)期存在不同程度的瘀膽,影響ICGR15清除率的檢測。對于慢性肝衰竭而言,隨著白蛋白、總膽紅素、凝血酶原時間檢測指標(biāo)的好轉(zhuǎn),ICGR15清除率仍處于較低水平,我們常用的觀察指標(biāo)會受到治療因素的影響,對此類患者進行ICGR15的檢測十分重要。急性肝炎患者的ICGR15呈一過性升高,表明在肝臟炎癥期肝細胞代謝能力下降,但隨著炎癥的好轉(zhuǎn),肝細胞代謝能力較快恢復(fù)。
綜上所述,ICGR15可以作為肝衰竭、肝硬化、急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儲備的評價指標(biāo),在疾病治療中ICGR15需結(jié)合肝功能及凝血指標(biāo)綜合評價疾病變化。
參考文獻:
[1]楊潔,李建生,英衛(wèi)東.吲哚青綠排泄實驗評估肝儲備功能的臨床研究實用肝臟病雜志[J].2009,12(1):38-40.
[2]WHEELER HO, CRANSTON WI, MELTZER JI. Hepatic uptake and biliary excretion of indocyanine green in the dog[J].Proc Soc Exp Biol Med,1958,99(1):11-14.
[3]Villeneuve JP, Dagenais M, Huet PM,et al.The hepatic microcirculation in the isolated perfused human liver[J].Hepatology,1996,23(1):24-31.
[4]Imamura H , Sano K, Sugawara Y, et al.Assessment of hepatic reserve for indication of hepatic resection: decision tree incorporating indocyanine greentest[J].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urg. 2005,12(1):16-22.
[5]SchneiderPD.Preoperativeassessmentofliverfunction[J].SurgClinNorthAm,2004,84(2):355-373.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