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zhì)教育強調(diào)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之中。教學小學課文《詹天佑》這篇課文時,可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從如下幾個方面相機滲透。
一、激愛國之情。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主要表現(xiàn)在他不負祖國之望,不負人民之托,在帝國主義國家百般阻撓的情況下,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張鐵路的任務。在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中,他知難而進,身體力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比原計劃提早兩年完成了修筑任務,給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有力的回擊,為中國人民爭了一口氣。教學時,我結(jié)合這一教材,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受到熏陶,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二、樹民族之魂。要讓學生了解歷史、認識過去,從而樹立民族自尊感。小學課文《詹天佑》一文中告訴我們: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敗無能,中國受帝國主義的欺侮。當清政府剛提出修筑京張鐵路計劃時,好多帝國主義國家都想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筑權(quán),妄想控制我國的北部。他們既互相勾結(jié),又互相爭奪,百般阻撓,無理要挾,鄙視嘲笑,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中國人民的尊嚴、中華民族的氣節(jié)受到了極大的侮辱。教學時,學生們個個義憤填膺。我抓住了這個火候教育學生: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民是有志氣的人民。過去屈辱的歷史讓它永遠過去,不再復返。我們要銘記在心,洗雪恥辱,樹民族之魂,振中華之威,為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為使我們的民族更加興旺發(fā)達而勤奮學習。
三、指做人之道?!缎W教育學》指出:“榜樣教育又稱示范教育,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為影響教育學生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應少年兒童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積極向上的特點?!苯虒W時,我抓住詹天佑這一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對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勘測線路中,詹天佑經(jīng)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苯逃龑W生對待學習要有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從南口往北過居庸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塞外常常是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就有墜入深谷的危險。教育學生樹立知難而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教育學生學習詹天佑夜以繼日的忘我工作精神;他親自帶領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jīng)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構(gòu)圖。山頂泉水往下滲,隧道里滿是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教育學生具有踏實肯干,身體力行和群眾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風。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對學生有著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鼓動力。
四、立創(chuàng)造之志。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對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要教育學生為祖國的四化建設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奇跡。然而,小學生創(chuàng)造意識的形成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的前提,使他們從小就要有一種創(chuàng)造的志向。詹天佑在當時科學技術(shù)極其落后的情況下,為了縮短工期,在開鑿隧道中,結(jié)合實際采用了中部鑿井法和兩端鑿進法,從而提高了工效;為了使火車爬上陡峭的山坡,他又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這些都充分顯示了詹天佑非凡的創(chuàng)造精神。教學時,我組織學生開展“我?guī)驼蔡煊酉朕k法”的專題討論,讓大家開動腦筋,充分發(fā)表意見。從而形成了一種創(chuàng)造意識,使得為四化建設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出更多奇跡的遠大志向播進了每個學生的心田。
五、知識遷移滲透法。
教學過程中巧妙地把文本之意、教授之意與學生所悟之意有機地串聯(lián)起來,用簡潔的課堂語言讓課堂氣氛活潑生動,讓學生融入情景,投入感情地展開思維,達到“形散”與“神不散”的和諧統(tǒng)一。如《海燕》一課,當教師在講析“愁”和“煙”所牽連的情感關系時,首先讓學生談對“愁”和“煙”的印象。學生所談都是很表象的直覺,教師巧妙地引導,導出了“魂牽夢繞”一詞,緊接著啟問:“愁”和“煙”這一特點與什么東西相似?要求舉出例句。學生思路一下打開了,有的答“麻”,如“剪不斷,理還亂”;有的答“絲”,如“春蠶到死絲方盡” ……教師再提示“水”,學生隨即答出“抽刀斷水水更流”。這時老師一收,問:作者身居海外,愁什么?如煙的思念是什么?學生豁然開朗:這是綿綿地思念故鄉(xiāng),思念祖國的強烈愛國主義感情,于是,一堂課就由課內(nèi)到課外,由知識遷移自然地達到對主題的理解,對學生的德育也水到渠成了。
六、言行感染滲透法。
蘇聯(lián)教育名家加里寧說過:“學生們還處處模仿老師,所以說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xiàn)象的態(tài)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學生……。正因為這樣,所以一個教師也必須好好檢查自己,他應該感覺到,他的一舉一動都應處在最嚴格監(jiān)督之中,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到這樣的監(jiān)督?!辈㈥柟獾娜耸紫茸约盒闹芯鸵錆M陽光,“正人者必先正己。”如今,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學生的自主意識大大增強了,他們并不是對教師百依百順,言聽計從,而是特別注意在日常工作、學習的實踐中關注教師的一言一行,并從教師身上選取做人的準則和行為的榜樣。教師的形象可以具體地告訴學生如何想問題、如何行動、如何對待人生、如何對待事業(yè)。教師正是通過教學過程向?qū)W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進行“言傳”,還表現(xiàn)在以身作則,身體力行進行“身教”?!把詡魃斫獭笔墙處煂W生產(chǎn)生影響的最佳方式。所以教師要提高文化素質(zhì)和品德修養(yǎng),學生才會對教師發(fā)出自內(nèi)心的尊敬、熱愛、信任和敬佩,從而激起一股巨大力量追隨教師,實現(xiàn)德育滲透的目標。這正如俄國教育者烏申斯基說的“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當然,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這就需要教師自覺把教書和育人當做自己的高尚職責,把握時代跳動的脈博,深鉆教材,找準德育滲透的突破口,恰到好處地進行滲透。讓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不是象油與水似的游離狀態(tài),截然分開,而是如水乳交融似的難以分割。使學生通過語文教材的學習不僅提高能力,思想上也能得到長進,品德受到良好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