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成立后至“文革”的這段時期,由于政治生活極不正常,在電影界也發(fā)生多起要案,一些著名導演和編劇的慘死,其背后的緣由令人唏噓。
江青兩次夜訪老相識史東山
1955年2月23日,曾拍過《八千里路云和月》和《新兒女英雄傳》的我國著名電影導演史東山突然自殺身亡,其死因一直諱莫如深,眾說紛紜。 nbsp; nbsp; nbsp;新中國成立之初,史東山由香港抵北平,被委任文化部電影局藝術委員會委員和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等職。然而,正當史東山邁向他的藝術高峰時,1955年2月23日,他突然自殺了。當時如《大眾電影》等宣布其逝世的消息,說他“因患肝疾,長期治療無效,不幸于2月23日晨在北京醫(yī)院逝世”。此后許多書籍和辭書提到史東山時也都對此語焉不詳,且大都說他是“病逝”。為什么對他的自殺諱莫如深?他又為什么要在自己藝術創(chuàng)作的高峰時自殺?雖然至今其中的內情仍不甚了然,不過一定與新中國第一場電影論爭以及接下來的政治運動有關。
新中國關于電影的第一場論爭,起因于史東山的幾篇文章。他從香港到北京后,相繼在《人民日報》和《大公報》上發(fā)表文章,就新中國電影的服務對象、表現(xiàn)對象、表現(xiàn)形式以及其藝術樣式和手法等等提出他的看法,對毛澤東定下的文藝方針提出質疑。他在政治上和理論上迅速受到了猛烈的抨擊,他成了新中國文藝界最早的一個“異類”,從此受到歧視和排斥。
1955年胡風一案已被內定,由于史東山與胡風有過交往,江青兩次夜訪老相識史東山,隨同她一道造訪的是幾個帶槍的衛(wèi)士,據(jù)說訪問的目的是要他揭發(fā)胡風。隨后就有了史東山的以死抗爭。
據(jù)茅盾的日記,史東山死后進行公祭,周恩來和郭沫若也獻了花圈。這到了后來的“文革”中,成了居心叵測者收集、整理周總理的“黑材料”之一。
石揮因《霧海夜航》受批判
史東山死后兩年,上海電影制片廠又一位杰出的導演和演員石揮也屈死了。
石揮曾根據(jù)老舍同名小說編導、主演了《我這一輩子》,這部電影上演后成為新中國成立之初最賣座的影片,石揮本人也由此成為中國最優(yōu)秀的導演和演員之一。
1956年,石揮與謝晉、白沉、沈寂等組合為一個創(chuàng)作集體,先后編寫出《情長誼深》《女籃五號》《霧海夜航》幾個劇本。石揮撰寫了后者,是描寫一場海難事故中乘客們互相幫助戰(zhàn)勝困難的內容。然而影片剪輯完成后的第二天,石揮就被通知要向上影領導交待問題。《霧海夜航》中因為描寫了一個自私自利的干部,就被誣蔑為“丑化”黨的干部形象。于是,石揮成為上影廠的重點右派對象而受到批判。
1957年11月上影召開批判石揮大會,連續(xù)兩天的會議、鋪天蓋地的指責,讓石揮心靈上受到嚴重的傷害,1957年12月,在第二場批判大會后他就失蹤了,從此沒有人再見過他。僅有證據(jù)證明這天下午他途經(jīng)陜西南路一家銀行,給遠在北京的老母親匯了一筆錢。1959年5月,有人在吳淞口外的海邊發(fā)現(xiàn)了一具男尸,但因時間已久,尸體無法辨識。法醫(yī)根據(jù)臼齒牙科就診記錄,判定就是17個月前失蹤的石揮。
海默“文革”中被活活打死
新中國成立后,海默先后在天津市委文工團創(chuàng)作部、中南文聯(lián)創(chuàng)作組、北京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所、北京電影制片廠任編劇等。
1956年,海默在東北深入生活時,發(fā)現(xiàn)進入社會主義的中國其實還有一系列不和諧的音符。比如,在一個被樹為典型的“燈塔社”,還有一部分農(nóng)民過著如同舊社會一般的貧苦生活,他們的積極性遭到某些基層領導人的壓制,當?shù)厝罕姺Q之為“燈下黑”。海默苦苦思索這些問題,將其思考通過劇本《洞簫橫吹》反映了出來。事實證明,它是此類題材的一部力作,無論從敏銳地反映人民內部矛盾方面,還是勇敢地揭露官僚主義作風方面,它都是一部開山之作。
起初有一些報刊對《洞簫橫吹》給予了好評,然而突然形勢驟變,毛澤東發(fā)表兩個文藝批示后,《洞簫橫吹》迅即遭受到了猛烈批評。不久后的反右傾運動中,《洞簫橫吹》更是被樹為文藝界的反面典型,批判者指責它攻擊社會主義制度,借批評典型合作社來否定農(nóng)業(yè)合作社,更惡毒的是把縣委書記描寫成官僚主義者,是意在攻擊黨的領導云云。這樣,海默被劃為漏網(wǎng)右派,被開除了黨籍。
直到1962年的全國話劇和新歌劇座談會上,周恩來過問了海默的情況,對他表示了深切的關懷。繼之,陳毅又在會議上為《洞簫橫吹》及其作者海默公開平反。豈料幾年之后,這竟成了海默慘死的緣由——1968年5月的一天,年僅45歲的海默在酷刑中被活活打死。(綜合《文史精華》《檢察風云》《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