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快樂,遠離憂愁,是老年人健身養(yǎng)生的共識。怎樣才能保持樂以忘憂呢?著名詞作家喬羽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
有資料說,喬羽夫婦在深圳“青青世界”的8天時間里,快樂得像一個孩子。在那里他深深感受到童心童趣的快樂,于是創(chuàng)作了《我們永遠是孩子》的歌詞。
我們是孩子/我們永遠是孩子/我們愛在金色的海灘上蹦蹦跳跳/我們愛在雪白的浪花里打打鬧鬧……
我們永遠是孩子/我們是純真/我們是至善/我們是完美/我們是無始無終的時間/我們是無邊無際的空間/我們永遠是孩子/永遠,永遠,永遠……
這是歌詞的開頭和結尾。不用說唱,就是誦讀也會激動不已。
人老了卻把自己看成孩子,可能嗎?我說可能。我就有幾位這樣的老友:老王是位退休教師,滿頭白發(fā)卻總愛與孩子為伍,沒事兒就帶著孫伙計去公園兒童游樂場坐碰碰車、打秋千,整天高興得就像個孩子;老程是位兒歌作家,為了找到寫作靈感,總愛往孩子堆里扎,和孩子做游戲、唱兒童歌曲,每當聽孩子們朗讀他的兒歌時,總是無比興奮激動。
孩子是什么?是未來,是希望,是無始無終,無邊無際。把自己當成孩子,就要有童心童趣,就要單純、天真、無雜念;把自己當成孩子,就要活潑、樂觀、充滿朝氣;把自己當成孩子,還要有愛心、有善心、不記仇……人到老年,能保持這樣的心態(tài),不就是可愛的“老小孩兒”嗎?
(據《中老年時報》董樹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