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謄寫·孤獨】每一個人都會深陷內(nèi)心的孤獨,但孤獨不應是負面的煎熬,而應是一種飽滿的精神境界。在孤獨的世界中,侯孝賢將自己的世界寫進了聶隱娘的故事里,展現(xiàn)了他不為他人所理解的內(nèi)心世界。
【人物謄寫·做足準備】機會只會垂青有所準備的人,成功也只會為做足準備的人敞開大門。侯孝賢用10年的心血告訴我們:經(jīng)典的鑄造在于精益求精,在于有所準備。
2015年5月,侯孝賢憑借《刺客聶隱娘》摘得法國戛納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獎。2015年8月27日,《刺客聶隱娘》在大陸院線與觀眾見面,引起網(wǎng)民熱議。侯孝賢,這位將近70歲高齡的導演傾注了10年心血,用完美的鏡頭表達出“一個人,沒有同類”的心路歷程。
大學時的機緣巧合讓侯孝賢首度接觸到唐人小說,雖然當時臺灣的書籍上沒有任何文字注解,但他卻一發(fā)不可收拾地愛上了書中的鬼怪人妖,愛上了唐朝和屬于那個時代的“傳奇”。侯孝賢說,自己在15年前就想拍攝聶隱娘了,但因各種原因而一再擱置。影評人聞天祥說,在這次拍攝之前,侯孝賢讀完了《資治通鑒》《新唐書》等古書籍。對此,侯孝賢說:“你如果不掌握這些,怎么拍?”侯孝賢把書本中看到的歷史常識都融進了電影里。
侯孝賢坦言,《刺客聶隱娘》的劇情簡單,對白較少,里面幾乎都是對“孤獨”狀態(tài)的描述,這可以說是當下年輕人的寫照,“這部電影講的就是孤獨世界里一個人的狀態(tài),以及一種如何自處的狀態(tài)”。在蕓蕓眾生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有他人無法理解的角落。在成長過程中,不管最后變成什么樣,你都會有自己面對自己的一部分的時候,當你面對自己的那一部分,能夠做出抉擇時,你就不會再孤獨。就像聶隱娘雖然是個殺手,內(nèi)心卻有著最柔軟的部分,這些外表之下的內(nèi)容是旁人無法理解的存在。侯孝賢用那些冷靜而遼闊的鏡頭語言,刻畫出的不僅僅是聶隱娘的內(nèi)心世界,更多的是侯孝賢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