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點撥】以欺騙的方式玩弄別人的同情,是對別人的極大不尊重,當然,自己也毫無尊嚴可言。這樣沒有底線的娛樂行為,失去的是朋友的信任,丟掉的是自己的人格。
【適用文題】信任/尊重/精神空虛/人格
2015年8月24日,溫州29歲的林女士和家人在一火鍋店就餐時,要求服務員朱某添湯被拒,雙方發(fā)生口角。隨后她發(fā)微博點評火鍋店服務員態(tài)度惡劣。不久,朱某突然端來一盆湯水,對林女士迎頭澆下,并對她拳打腳踢。后經(jīng)醫(yī)生初步診斷:林女士全身42%重度燙傷。
此事令人唏噓,也引人深思。很多悲劇的發(fā)生,往往只源于一些口角之爭。如果雙方或至少有一方能控制住自己的火氣,稍加忍讓,或許就可以避免沖突的發(fā)生。“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很多時候,退讓是一種大智慧。特別是雙方皆為陌生人,在不知道對方是什么性格,會有什么極端行為之前,適當?shù)耐俗?,更是一種自保。
追根溯源,絕大多數(shù)暴力事件的發(fā)生,本質(zhì)上都是因為不寬容。當憤怒壓過了理智,當暴戾取代了寬容,人的行為就極容易失范。此前,成都男子暴打變道女司機,也是因為不能控制住自己的火氣,誰都不相讓,最終雙方都為自己的暴戾與不寬容付出了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