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人喬納森·希爾弗頓的專著《種子的故事》中,我讀到了這樣神奇的現(xiàn)象:掉落在海椰子樹下的那枚重達20公斤碩大果實的種子,會先長出一條“臍帶”。這臍帶埋于30~60厘米深的地表,不斷延伸離開母親海椰子樹果實的地盤直至10米之遠,才讓幼芽從臍帶末端冒出地面。而母親的愛——那碩大果實里面的養(yǎng)分,會沿著臍帶,涓涓流向末端幼芽,時間可持續(xù)4年之久。
我很感嘆海椰子樹這種“扶你上馬,送你一程”,既感性又理性的育兒方式。而更多植物母親為了物種的長遠繁衍,為了種子在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中最終勝出,她們表現(xiàn)得更為決絕的勇氣和姿態(tài),尤其使我深深折服。在兒離母懷時,母親只是給她的孩子一把小傘、一雙翅膀,甚至只是一個鉤子、一支倒刺,讓種子去自尋生路。于是,我們看到如蒲公英,撐一把小傘,在風中飄零;如三葉草擎一支倒刺,黏附于徜徉花木叢中姑娘的裙裾,去到陌生的地方。
英國威爾士有句諺語:“蘋果的種子內(nèi),有一座看不見的果園?!边@句話讓我玩味再三。種子,不管它作為生物的潛能,還是作為語言的隱喻,都意味著一個期待、一個心愿——來自母親。而為著這一心愿,植物母親以各自的方式在努力著。
于是,我們看到不乏喜歡天倫之樂的植物母親,甘愿與孩子分享一寸土地、一縷陽光、一點水分。她腳底下熱熱鬧鬧,這對于成長之初的種子,也許不可或缺,至少那環(huán)境熟悉安全、容易適應,但蔭庇之下的弊端不用贅述。智慧的植物母親便各出奇招,努力將孩子推離、推離,哪怕自己只能在原地“目送”,孤獨終老。
遠離,意味著前程未卜。這一粒粒種子,是否能讓生命重新蔓延?天知道!也許因此才有了我們稱之為“命運”的東西。但母愛永遠有她神奇的力量。母親的愛和牽掛,總是深深地影響著她的孩子。種子帶著生根發(fā)芽的渴望和勇氣,懂得讓自己在最適宜的時機和氣候來臨的時候,讓生命蘇醒。種子的力量,就是生長的力量。
美國自然保護先鋒亨利·梭羅在《種子的信仰》中寫道:“若讓我相信你有顆種子,我就要期待生命顯現(xiàn)奇跡。”讓種子顯現(xiàn)生命奇跡,這是植物母親的心愿,也是世界上每一個母親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