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爾對老年突發(fā)性耳聾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及療效
謝天宏劉江濱
(遵義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耳鼻喉科,貴州遵義563003)
摘要〔〕目的觀察前列地爾對老年突發(fā)性耳聾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及療效。方法選取病程<15 d的老年突發(fā)性耳聾患者174例隨機分為前列地爾組和對照組,每組各87例。所有患者均給予銀杏葉物提取劑、糖皮質(zhì)激素、能量合劑及高壓氧的綜合治療;在此基礎上,前列地爾組給予前列地爾注射液10 μg加入100 ml生理鹽水靜點,每日1次;對照組給予100 ml生理鹽水靜點,每日1次;14 d為1個療程。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變化、純音測聽氣導改善、治愈率、總有效率及耳鳴眩暈的恢復情況。結果前列地爾組患者治療后血液流變較治療前和對照組治療后各項指標顯著改善(P<0.05);前列地爾組患者治療后純音測聽氣導值為29.4±5.5,與治療前和對照組治療后(38.6±6.0)比較差異顯著(P<0.05);前列地爾組治愈率為43.68%,總有效率為95.40%,對照組治愈率為27.59%,總有效率為83.9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前列地爾組患者耳鳴和眩暈的恢復率分別為91.38%、85.71%,與對照組患者的恢復率(76.27%、70.00%)比較差異顯著(P<0.05)。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結論在綜合治療基礎上,加用前列地爾治療老年突發(fā)性耳聾能明顯改善患者血液流變,耳鳴及眩暈,明顯提高患者純音測聽、治愈率和總有效率,該藥治療過程中無不良反應發(fā)生。
關鍵詞〔〕老年突發(fā)性耳聾;血液流變學;前列地爾
中圖分類號〔〕R764.43〔文獻標識碼〕A〔
通訊作者:劉江濱(1962-),男,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臨床技能研究。
第一作者:謝天宏(1978-),男,碩士,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臨床醫(yī)學研究。
突發(fā)性耳聾(SD)為耳鼻喉科常見疾病,治療效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1〕。尤其老年人常伴發(fā)高血壓、糖尿病等系統(tǒng)性疾病,血管彈性減弱,血液黏滯度增高,其療效與非老年人相比不十分理想〔2〕。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突發(fā)性耳聾的發(fā)生與血液流變學密切相關〔3〕,本研究對本院就診的老年突發(fā)性耳聾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前列地爾,療效較為理想。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我院診治的老年突發(fā)性聾患者17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喉科學會制定的SD診斷標準〔4〕。納入標準:聲導抗檢測股室壓力正常者;顳骨CT、內(nèi)聽道MRI檢查內(nèi)聽道及顱腦無器質(zhì)性病變者。排除標準:受損頻率平均聽力下降<15 dB;患耳既往有聽力減退史;同時伴有耳鳴和眩暈癥狀者;有可追溯的明確病因(耳外傷、爆震、耳毒性藥物、明確相關的病毒、細菌感染等);病程>15 d;既往心腦血管糖尿病病史患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采用隨機單盲對照的方法,按進入臨床的先后順序隨機將所有患者分配到前列地爾組和對照組,每組87例。其中,前列地爾組男 41 例,女 46 例,年齡61~78〔平均(66.2±3.8)〕歲,病程3~14〔平均(7.3±4.6)〕d,左耳發(fā)病42例,右耳發(fā)病34例,雙耳發(fā)病11例,伴發(fā)耳鳴58例,眩暈35例;對照組男44例,女43例,年齡60~77〔平均(65.7±4.4)〕歲,病程2~15〔平均(8.2±4.9)〕d,左耳發(fā)病35例,右耳發(fā)病39例,雙耳發(fā)病13例,伴發(fā)耳鳴59例,眩暈3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療方法前列地爾組患者給予銀杏葉物提取劑(金納多,臺灣濟生化學制藥廠股份有限公司)20 ml加入250 ml生理鹽水靜點,每日2次;前列地爾注射液(曼新妥,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0 μg加入100 ml生理鹽水靜點,每日1次;地塞米松5 mg,入壺,每日1次,5 d后改為口服潑尼松15 mg/d,每3日減5 mg,共9 d;輔以能量合劑(三磷酸腺苷100 mg、輔酶A 100 U、胞二磷膽堿500 mg)靜脈滴注,每日1次;每周5次高壓氧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前列地爾組給予前列地爾注射液治療的同時,給予生理鹽水100 ml靜點作為對照,每日1次;余治療與前列地爾組相同。14 d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純音聽力指標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療效判定①依照中華耳鼻咽喉科學會制定的SD療效分級標準〔3〕評定療效,痊愈:受損頻率聽闞恢復正常,或達健耳水平,或達此次患病前水平;顯效:上述頻率平均聽力提高30 dB以上;有效:上述頻率平均聽力提高15~30 dB;無效:上述頻率平均聽力改善不足15 dB??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②耳鳴、眩暈恢復分為消失、減輕、無效3種情況,恢復率=(消失+減輕)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行t及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見表1。兩組患者治療后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等各項指標均有所降低,與治療前相比差異顯著(P<0.05)。前列地爾組各指標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顯著(P<0.05)。
組別全血黏度(mPa/s)血漿黏度(mPa/s)血小板聚集率(%)前列地爾組 治療前16.2±1.61)2.1±0.11)66.3±7.11) 治療后12.1±0.81)2)1.7±0.11)2)38.7±5.61)2)對照組 治療前17.3±1.41)1.9±0.21)66.1±3.51) 治療后15.2±1.21)1.8±0.11)52.9±6.11)正常值10.5±1.11.63±0.0632.1±8.0
與正常值比較:1)P<0.05;與前列地爾組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純音測聽氣導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純音測聽氣導平均值比較無差異(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純音測聽氣導平均值與治療前比較均顯著降低,前列地爾組患者治療后降低的幅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服從正態(tài)分布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組內(nèi)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3兩組患者的療效對比兩組患者治愈率和總有效率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3。
2.4耳鳴和眩暈恢復情況對比兩組患者耳鳴和眩暈恢復率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4。
2.5不良反應前列地爾組和對照組患者用藥期間均未發(fā)現(xiàn)心衰、靜脈炎等明顯不良反應。
組別治療前治療后前列地爾組64.8±8.329.4±5.51)對照組63.2±8.938.6±6.01)t/P值0.58/>0.053.66/<0.05
與治療前比較:1)P<0.01
表3兩組患者療效的比較(n,n=87)
組別痊愈顯效有效無效治愈率(%)總有效率(%)前列地爾組382916443.681)95.401)對照組2436171027.5983.91
與對照組比較:1)P<0.05,下表同
表4兩組患者耳鳴和眩暈恢復情況比較(n,n=87)
組別耳鳴n恢復數(shù)恢復率(%)眩暈n恢復數(shù)恢復率(%)前列地爾組585391.381)353085.711)對照組594576.27302170.00
、
3討論
突發(fā)性耳聾發(fā)病突然,病情多變,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永久性聽力喪失〔5,6〕,但其發(fā)病機制至今仍未有定論。目前,臨床上普遍認為其病因與病毒感染、微循環(huán)障礙、自身免疫及血液黏滯度改變等因素有關〔7〕。特別近幾年血管和微循環(huán)理論研究提示,在SD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內(nèi)耳微循環(huán)障礙可能是主要的因素之一〔8〕。臨床常見SD患者內(nèi)耳毛細血管內(nèi)膜上皮細胞水腫,使管腔狹窄或堵塞、微循環(huán)障礙,加之內(nèi)耳聽器由于椎-基底-迷路動脈系統(tǒng)異常,側支循環(huán)供血不足,致使內(nèi)耳因缺血缺氧而引起細胞功能受損,聽力下降。另外由于病毒感染、年齡、高血壓、血液黏滯度高等其他因素引起紅細胞凝集、形成血栓,更增加了內(nèi)耳供血障礙的致病風險。因此,改善內(nèi)耳血液循環(huán)、增加內(nèi)耳供血供氧是治療SD的重要手段〔9〕。
SD與血液流變有著密切關系。SD患者血液流變指標均高于正常對照值,全血黏度、血細胞容積、血沉、紅細胞聚集率明顯升高,這些指標的升高造成血流緩慢,降低了紅細胞的變形能力,而紅細胞變形能力是保證小血管微循環(huán)灌注的主要條件,因此易導致SD的發(fā)病,并使治愈困難〔10〕。目前臨床上有多種藥物具有改善血液流變的藥理作用,如前列地爾、三七總皂苷、銀杏葉提取物等,都能夠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氧自由基的產(chǎn)生,臨床報道對SD的療效值得肯定。
由于SD病因不明確,所以臨床上一直采用綜合治療。近年來,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治療SD得到了極大的關注〔11〕。前列地爾作為體內(nèi)的一種高效生理活性物質(zhì),具有顯著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紅細胞變形能力、抑制氧自由基的作用。以往由于前列地爾在肺部滅活率高、易引起脈管炎等原因,臨床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前列地爾注射液(曼新妥)通過脂微球載體包裹藥物,根據(jù)血液流變學和親脂性原理,可以靶向作用于血管病變部位,加之其改善紅細胞和抑制氧自由基的能力,可以顯著改善內(nèi)耳椎-基底-迷路血管微循環(huán)障礙,提高供血供氧,使SD及耳鳴、眩暈得到了有效治療。
本研究中所有病例均為老年患者,而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礎聽力損失,當合并發(fā)生SD時,聽力的恢復與非老年患者相比較低〔2〕。這主要與老年人身體各器官系統(tǒng)功能衰退,并合并其他心腦血管和內(nèi)分泌疾病等病癥有關,嚴重影響了治療效果。所以,老年人SD應在早期進行及時、積極、全面的綜合治療,通過對全身各系統(tǒng)的改善,促進內(nèi)耳微循環(huán)、毛細胞的恢復,才能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綜上所述,對于老年SD患者,及時使用前列地爾并配合積極、全面的綜合治療,可以使患者盡可能地恢復聽覺,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4參考文獻
1黃元福,薛梅,歐錦添,等.前列地爾配合早期高壓氧治療突發(fā)性耳聾耳鳴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21):109-11.
2李文軍,彭本剛,全世明,等.老年突發(fā)性耳聾66例早期綜合治療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5):943-4.
3高中芳,蘇榮,張建榮.突發(fā)性耳聾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檢測分析〔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7;17(3):490-500.
4華耳鼻咽喉頭頸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突發(fā)性聾診斷和治療指南(2005年,濟南)〔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41(5):325.
5Stachler RJ,Chandrasekhar SS,Archer SM,et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udden hearing los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2;146(3suppl):S1.
6區(qū)潔楹,梁健剛.前列地爾治療突發(fā)性耳聾的療效評價〔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22):42-3.
7沙倩萍,唐永良,鄒帆,等.前列地爾、銀杏達莫聯(lián)合高壓氧治療突發(fā)性耳聾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4;25(32):3007-9.
8王敏.前列地爾與丁咯地爾治療突發(fā)性耳聾的臨床比較〔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2012;38(6):433-5.
9李康,楊靜.前列地爾聯(lián)合彌可保治療突發(fā)性耳聾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2;5(3C):15-6.
10Shi X.Physiopathology of the cochlear microcirculation〔J〕.Hear Res,2011;282(1-2):10-24.
11Wei BP,Stathopoulos D,O'Leary S.Steroids for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3;(7):CD003998.
〔2015-06-19修回〕
(編輯曹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