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乳腺癌化療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及綜合性干預的效果
田紅梅李艷萍1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北京100038)
摘要〔〕目的探討晚期乳腺癌化療后下肢深靜脈血栓(DVT)形成的危險因素以及綜合性干預的效果。方法收集該院2010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278例,經(jīng)過化療治療后出現(xiàn)DVT患者38例,按照護理措施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9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觀察兩組護理干預效果以及晚期乳腺癌化療后DVT形成的危險因素。結果經(jīng)過2 w護理干預,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4.74%,明顯高于對照組68.42%(P<0.05)。干預后觀察組SCL-90量表生理維度、心理維度、環(huán)境維度、社會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體重、BMI、合并高血壓、合并感染、激素使用是引起晚期乳腺癌化療后DVT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根據(jù)OR值危險程度最高就是年齡因素、其次為BMI。結論年齡、體重、BMI、合并高血壓、合并感染、激素使用是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療后發(fā)生DVT的危險因素,經(jīng)過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明顯促進其治療效果。
關鍵詞〔〕乳腺癌;下肢深靜脈血栓;綜合性干預
中圖分類號〔〕R739〔文獻標識碼〕A〔
1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yī)院乳腺科
第一作者:田紅梅(1971-),女,主管護師,主要從事神經(jīng)內(nèi)科護理方面的研究。
惡性腫瘤晚期治療主要通過放療和化療,但惡性腫瘤化療后靜脈血栓發(fā)生約25%,下肢深靜脈血栓(DVT)是最常見發(fā)生部位〔1〕,發(fā)生時下肢腫脹、疼痛等直接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和生活質(zhì)量。大量文獻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因素可能在惡性腫瘤化療發(fā)生DVT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并且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在治療中發(fā)揮極其重要作用〔2〕。本文分析晚期乳腺癌化療后發(fā)生DVT的危險因素及綜合性干預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我院2010年6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278例,其中男1例,女277例,年齡48~75〔平均(61.52±12.20)〕歲。經(jīng)過化療后出現(xiàn)DVT的患者38例,均為女性,年齡50~75〔平均(62.51±8.89)〕歲,其中左下肢18例,右下肢14例,雙下肢6例。肢體發(fā)生DVT到就診時間1~60 d,平均(30.23±12.46)d。納入標準:①可以明確腫瘤期別,并且具有DVT明顯臨床表現(xiàn)。②經(jīng)過預測患者生命可以維持3個月以上,并且可以很好配合這次研究。③符合家庭倫理道德,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等。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精神或者意識障礙性疾病,疾病惡性腫瘤已經(jīng)完全擴散,壽命在3個月以下者。②對研究不依從、不配合、容易產(chǎn)生失訪,或者研究期間轉(zhuǎn)院治療者。③在治療過程中病情突然加重不能參加試驗者。按照護理措施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9例,兩組基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組別年齡(歲)體重(kg)DVT到就診時間(d)DVT位置(n)左下肢右下肢雙下肢觀察組62.37±9.3847.26±6.6730.29±10.37883對照組62.17±8.7948.20±5.7830.19±11.101063
1.2研究方法所有晚期乳腺癌DVT患者首先給予尿激酶溶栓治療,可以經(jīng)過淺靜脈進行全身給藥,使藥物隨血液循環(huán)在體內(nèi)均勻分布,達到溶栓目的。經(jīng)近端深靜脈置管逆行插入肢體遠端深靜脈,先利用導絲和導管對血管腔內(nèi)的物理性開通部分解除流出道梗阻,再通過置入溶栓導管使藥物與血栓直接接觸,將急性期疏松新鮮的血栓溶解,主干靜脈及時恢復通暢。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常規(guī)護理:①臥床休息和抬高患肢:可緩解伴有急性腿部腫脹的深靜脈血栓病人的疼痛,穿用彈力襪可改善疼痛和腫脹,長期穿用可能會抑制血栓增長并減少血栓后綜合征。②抗凝療法:正確早期使用抗凝劑可降低肺栓塞并發(fā)率和DVT形成的后遺癥,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繼續(xù)滋長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并促使血栓靜脈較迅速地再管化,一般急性期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過渡到口服抗凝藥物。③長期抗凝有助于減少深靜脈血栓的復發(fā)以及血栓后綜合征。
綜合干預措施:①飲食干預:戒煙限酒、高維生素多蔬菜、多食低糖低脂食物。不要暴飲暴食、避免肥胖等。②生活習慣干預:鼓勵患者規(guī)律康復訓練,每日可以下床運動至少20 min,運動時如果出現(xiàn)疼痛需要即刻休息,隨著疾病好轉(zhuǎn)可以適當增加活動量,活動中也可以專門的活動某一方面的關節(jié)或者肌肉,盡量促進靜脈血回流,降低血栓的嚴重程度和發(fā)病率。③心理護理:醫(yī)護人員耐心和患者交談,并且同情關心體貼患者,增加其對醫(yī)務人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盡量降低患者擔心和焦慮、抑郁等心情,樹立戰(zhàn)勝疾病信心。兩組均干預2 w。
1.3研究指標通過問卷調(diào)查每位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吸煙飲酒史、高血壓、糖尿病、感染、家族以及激素使用等可能相關危險因素。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評價:①治愈:患者血栓消失、無任何腫脹,可正常行走。②有效:血栓90%消失,基本可以正常行走。③無效:深靜脈血栓無變化或者加重。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shù)×100%。生活質(zhì)量評分: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內(nèi)容包含較廣泛的精神病癥狀學內(nèi)容,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10個因子分別反映10個方面的心理癥狀情況,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zhì)量越好。
2結果
2.1兩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干預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74%(治愈14例,有效4例,無效1例),明顯高于對照組(68.42%)(治愈7例,有效6例,無效6例)(P<0.05)。觀察組SCL-90量表生理維度、心理維度、環(huán)境維度、社會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晚期乳腺癌化療后發(fā)生DVT危險因素分析可能危險因素賦值情況,見表3。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體重、體質(zhì)指數(shù)(BMI)、高血壓、感染、激素使用是引起晚期乳腺癌化療后DVT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根據(jù)OR值危險程度最高就是年齡因素、其次為BMI,見表4。
組別生理維度心理維度環(huán)境維度社會維度觀察組16.28±2.3815.78±3.4214.29±2.1916.27±2.56對照組10.66±2.789.98±3.2610.17±1.9911.24±3.28t值6.2315.1254.1875.786P值0.0000.0010.0110.006
表3變量賦值情況
因素變量名賦值年齡X1體重X2BMIX3≤24=124~26=2>26=3發(fā)病位置X4左下肢=1右下肢=2雙下肢=3吸煙史X5否=1是=2飲酒史X6否=1是=2家族史X7否=1是=2高血壓X8否=1是=2糖尿病X9否=1是=2感染X10否=1是=2激素使用X11否=1是=2
表4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因素bSE(b)Waldχ2值P值OROR95%CI年齡3.2310.7866.2340.00025.282.312~48.231體重2.1201.2364.2310.0018.330.789~15.289BMI2.6720.9985.2890.00014.472.554~20.186高血壓1.2670.7862.7650.0123.551.233~7.267感染2.3770.2414.6730.00110.773.256~20.377激素使用2.5450.4455.6730.00012.741.672~30.262
3討論
乳腺癌一般確診時已經(jīng)到了晚期,并且因為可能已經(jīng)大量擴散,錯過了最佳的根治性手術治療時間;治療方式主要采取多種方式結合治療〔3〕,如手術治療、化療、放療治療、骨髓移植等。有研究顯示〔4〕長期的化療者血栓性疾病發(fā)病率逐漸上升,主要發(fā)生部位為下腔靜脈等,流行病學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導致下腔靜脈血栓發(fā)病率的最高惡性腫瘤為胰腺癌、然后為腦癌,但是對于晚期乳腺癌化療后DVT發(fā)病率以及發(fā)病危險因素還不是清楚。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腫瘤性疾病發(fā)生DVT的主要機制是〔5〕腫瘤細胞改變了紅細胞的電荷,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由于晚期惡性腫瘤患者長期臥床休息,全身的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尤其是下腔靜脈。另一方面長期的化療治療也可以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進一步的加速血栓的形成〔6〕。發(fā)生DVT不僅與患者自身的身體條件有關,也與周圍或者客觀條件有關〔7〕。
本文提示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明顯促進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年齡、體重、BMI、高血壓、感染、激素使用是引起晚期乳腺癌化療后DVT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根據(jù)OR值危險程度最高就是年齡因素、其次為BMI,與其他相關研究結論相似〔8,9〕。
綜上所述,醫(y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需要共同努力通過控制體重、防止感染、適量的服用激素類藥,并且在護理過程應該經(jīng)常給患者翻身,防止壓力性潰瘍發(fā)生以及促進血液循環(huán)等,飲食上應該低糖、低鹽食物,多食高纖維食物等。
4參考文獻
1李滌病,王琦,方賢土,等.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預防骨折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圍手術期肺栓塞〔J〕.中醫(yī)正骨,2013;25(3):66-8.
2羅秋峻.重視腹部外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防治〔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2013;(9):845-6.
3羅義瓊,石兵.乳腺癌晚期化療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與護理干預〔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4;21(5):613-6.
4程瑾璇.積極性臨床護理對宮頸癌術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心理狀況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32):130-1,134.
5高丹麗,楊小杰,林黎明,等.剖宮產(chǎn)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3):3581-4.
6何勤.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及預防策略〔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8):132-4.
7薛繆群,蘇磊,桑劍鋒,等.乳腺癌干細胞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13(8):1590-3.
8Bines J,Dienstmann R,Obadia RM,etal.Activity of megestrol acetat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fter nonsteroidal aromatase inhibitor failure:a phase II trial〔J〕.Ann Oncol,2014;25(4):831-6.
9Iwase H,Yamamoto Y,Yamamoto-Ibusuki M,etal.Ethinylestradiol is beneficial for postmenopausal patients with heavily pre-treated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after prior aromatase inhibitor treatment:a prospective study〔J〕.Br J Cancer,2013;109(6):1537-42.
〔2015-03-17修回〕
(編輯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