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關注點的不同,本文對“通信安全”“計算機安全”“網絡安全”“信息安全”和“知識安全”進行了辨析。同時,按照定義范疇的差異,對“信息系統(tǒng)安全”“信息安全”和“賽博安全”詞匯進行了辨析。此外,本文對由于翻譯原因導致混淆的兩種網絡安全(network security和cyber security)進行了重點解析。
關鍵詞:信息安全 網絡安全 賽博安全 賽博空間
2014年2月27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官方網站的英文名稱為:Office of Central LeadingGroup for Cyberspace Affairs。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翻譯為:CyberspaceAdministration China。由此可見,此處的網絡安全(cyber security)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網絡安全(network security)。
1 不同時期的詞匯
一般認為,“通信安全(communication security,COMSEC)”“計算機安全(computer security,COMPSEC)”“網絡安全(network security, NETSEC)”和“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等在不同的文獻中均有使用,例如,NIST3)用的詞匯還是計算機安全,作為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IT)的子領域存在。當然以現在的眼光看NIST的分類,顯然格局太小。
不同時期的詞匯,實際體現了當時人們的理解。在20世紀初期,人們最關注的是信號在傳遞過程中不被竊聽,如英國海軍的COMSEC課題,此時關心的保障信息的“保密性”,并沒有過多考慮其他屬性。
隨著個人計算機的廣泛使用,由集中計算時代轉變?yōu)榉植际接嬎銜r代,信息的存儲分散到不同的地點。在集中計算時代,僅有有限的專業(yè)人員能夠接觸到信息,這導致很容易規(guī)范操作習慣,例如,風險評估可以通過檢查表(checklist)就足以了,因為對專業(yè)人員而言,檢查表就是很有效的方式,到現在,飛行前檢查和醫(yī)生查房等依然以此為主要工具。因此,在分布式計算機時代,專業(yè)人員可以控制的通信安全已經不是重點,計算機安全成了重點。
網絡的出現,使得邏輯安全比物理安全變得更重要,網絡的使用更是從最初的科學家用來發(fā)郵件普及到幾乎與所有人都相關的網上銀行,這個時期安全的關注點主要強調網絡(network)的虛擬性,開始逼近賽博安全(cyber security)。
信息安全詞匯則比較寬泛,不再糾纏于載體或工具,正如鄔賀銓院士在《求是》中所指出“關注重點從物理網絡轉到所承載的信息”。隨著信息安全詞匯的出現,“通信安全”“計算機安全”和“網絡安全”都成了其中的子域,例如,ISO/IEC 27001:2013中包含了14個安全域,其中A.13通信安全,A.13.1網絡安全。
此外,呂述望等學者認為“知識安全(knowledge security)”會作為未來強調的重點而逐步代替這些詞匯,因為“我們要保護的不是數據,也不是信息,而是知識”,知識應該是“被證實的、真實的、被相信的”。大多數學者認為,“數據”“信息”和“知識”是相近但有區(qū)別的概念,也就是說,數據安全、信息安全和知識安全,這三個詞匯可能單獨作為一個劃分更好。
2 不同范疇的詞匯
在信息系統(tǒng)研究領域內多采用術語信息系統(tǒng)安全(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ISS),信息系統(tǒng)安全與信息安全是存在交集的不同概念,ISO/IEC 27000:2014中也專門指出信息也是廣義的,例如,存儲在信息系統(tǒng)中的電子數據,存儲在紙上的信息或口頭的(如談話和陳述)的信息,也就是說,“信息系統(tǒng)安全”只是“信息安全”的一部分。需要指出的是,信息安全策略和員工安全行為等研究一般起源于心理學、社會學和犯罪學等社會科學領域,而防病毒軟件研發(fā)等則起源于計算機科學領域,Siponen認為由于研究起源不同,或者說是由于研究人員來自不同的學術共同體,據此可以區(qū)分“信息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技術”。
賽博安全(cyber security)則是另外一個不同范疇的概念。ISO/IEC 27032:2012中將cybersecurity定義為不但包括了對信息資源的保護,而且包括了其他資產,例如人本身。賽博安全和信息安全存在一定的區(qū)別。例如,在微博上,一個普通人與大V之間的罵戰(zhàn),被欺凌的一方并不存在信息保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的損失,但是毫無疑問對當事人已經造成了直接或間接的心理創(chuàng)傷。也就是說,這個場景不屬于信息安全的范疇,但是涉及到了賽博安全。
顯然,cyber security與network security是完全不同的范疇。因此,信息安全、信息系統(tǒng)安全和賽博安全是并行在用,相互之間存在異同的詞匯。VonVan將其描述為如圖1所示的關系。
3 網絡安全與賽博安全
倪光南院士在《求是》中認為“網絡安全既包含實體物理空間的安全,也包含虛擬數字空間的安全(信息安全也在其內)”。沈昌祥院士在《求是》中指出“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繼陸、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主權領域空間”??梢?,“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安全指的是cyberspace security或cybersecurity,而不是network security。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官方網站將“互聯網”直接翻譯為cyberspace,也就是說,這里的互聯網是整個網絡所組成的空間,而不僅僅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網絡(network),正如王世偉1所指出:“網絡安全”所反映的安全問題基于“網絡”,“網絡空間安全”所反映的安全問題基于“空間”。
4 小結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如下結論:
(1)“通信安全(communication security)”“計算機安全(computer security)”“網絡安全(networksecurity)”和“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是不同階段的稱呼,隨著認識的改變而出現的不同“指代”,目前,一般認為“通信安全”“計算機安全”和“網絡安全”應該是“信息安全”的子域。
(2)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信息系統(tǒng)安全(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和賽博安全/賽博空間安全(cybersecurity或cyberspace security)則是并行在用的不同詞匯,其定義的范疇不同。
(3)“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安全”指的是cyberspace security或cybersecurity,而不是network security。
本文中相關詞匯的中英文對照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