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溫室盆栽條件下,測定了氟唑磺隆和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混用后對小麥田四種雜草的活性,同時采用Gowing法評價二者混用后的聯(lián)合作用類型。結果表明,氟唑磺隆與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混用后對供試雜草的除草活性比單劑有所提高,但不同組合之間的除草活性差異不顯著。混用后對供試雜草沒有產(chǎn)生拮抗作用,大多數(shù)組合為相加作用,部分組合對禾本科雜草野燕麥和一年生早熟禾具有增效作用。綜合考慮除草活性和經(jīng)濟成本,推薦氟唑磺隆和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的最佳配比范圍為(3.75~30)+240 (g a.i./hm2),即有效成分比例為1 ∶(8~64)。
關鍵詞:氟唑磺??;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除草劑混用;除草活性
中圖分類號:S482.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3-935X(2015)04-0055-04
收稿日期:2015-09-11
基金項目:上海市科技興農(nóng)轉(zhuǎn)化項目[編號:滬農(nóng)科轉(zhuǎn)字( 2012 ) 第1-2 號]。
作者簡介:李濤(1982—),男,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雜草防除與利用研究。Tel:(021)62202840;E-mail:litao@saas.sh.cn。
通信作者:沈國輝,研究員。E-mail:zb5@saas.sh.cn。除草劑的合理混用具有擴大殺草譜、提高防效、降低除草劑使用劑量以及延緩雜草產(chǎn)生抗藥性等優(yōu)點,除草劑混劑在我國除草劑的生產(chǎn)和應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除草劑的合理混用是目前國內(nèi)外科研和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工作的重點和熱點[1-3]。氟唑磺隆(flucarbazone-Na)屬磺酰脲類除草劑,是小麥田高效除草劑,可被雜草的莖葉和根吸收,通過抑制雜草體內(nèi)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破壞雜草正常的生理生化代謝而發(fā)揮除草活性,對野燕麥、雀麥、看麥娘等禾本科雜草和部分雙子葉雜草有較好的防效[4]。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fluroxypyr)是有機雜環(huán)類選擇性內(nèi)吸傳導型苗后除草劑,適用于小麥、大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田中防除各種闊葉雜草。兩者屬不同作用機制的除草劑,作用特點不同,殺草譜也各有側(cè)重,混用能擴大殺草譜、降低用量、提高對重要雜草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Gowing法測定了兩者混用的合理配比,為復配劑的研究開發(fā)提供科學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藥劑及配制
供試藥劑為98%氟唑磺隆TC和96%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TC,供試藥劑均由愛利思達生物化學品(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用分析天平稱取50 mg原藥,然后用有機溶劑DMF將原藥溶解,配制成1%的母液,按設置劑量用含0.1%吐溫-80的蒸餾水稀釋成試驗劑量進行處理。
1.2供試雜草
供試雜草為一年生早熟禾(Poa annua)、野燕麥(Avena fatua)、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和薺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供試雜草種子采集于上年度麥田。
1.3供試雜草培養(yǎng)
試驗用土為未用藥地塊收集的試驗專用土,取口徑6 cm、深4 cm花盆,將土裝至3/4高度,加水待土壤完全濕潤后,將各供試雜草種子定量播入花盆內(nèi),每種雜草保證15~20粒種子,播種后,覆約 0.5 cm 厚混沙細土,底部加水方式使土壤吸水飽和后置于溫室內(nèi)培養(yǎng)生長,溫室中溫度在10~20 ℃之間,空氣濕度50%以上。定時補水,保持適宜的土壤含水量,出苗后間苗定株,待各雜草長至2~2.5葉期時進行莖葉噴霧處理。
1.4試驗設計
采用等比降低[5]設置5個劑量,單劑氟唑磺隆劑量為3.75、7.5、15、30、60 g a.i./hm2;單劑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劑量為15、30、60、120、 240 g a.i./hm2。然后將2個藥劑的5個劑量分別兩兩復配為25個配比處理。
1.5試驗方法以及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溫室盆栽法,各劑量下對供試雜草進行莖葉噴霧處理。噴霧裝置為南京農(nóng)業(yè)機械研究所生產(chǎn)的3WPSHZ-500全自動噴霧塔,噴藥面積 0.142 3 m2,藥液量10 mL,工作壓力0.2 MPa,著液量33%。每處理設4次重復,另設空白對照。處理后置溫室中生長,定期以底部灌溉方式補水,保持適宜的土壤濕度。處理后定時觀察植株反應癥狀,并于藥后40 d測定各種雜草地上部分鮮質(zhì)量,計算鮮質(zhì)量防效。
用Gowing法對2種除草劑混用后的除草活性進行檢驗,混配效應計算公式為:E0=X+Y-XY/100,式中,X表示用量為P時除草劑A的雜草防效;Y表示用量為Q時除草劑B的雜草防效;E0表示除草劑用量為(P+Q)時除草劑(A+B)的理論防效。當E-E0>10%時,說明混配除草劑產(chǎn)生增效作用;當E-E0<-10%時,說明混配除草劑產(chǎn)生拮抗作用;當E-E0值介于±10%時,說明混配除草劑產(chǎn)生相加作用,公式中E表示各處理的實測防效[6-8]。鮮質(zhì)量防效計算公式為:
鮮質(zhì)量防效=空白對照區(qū)雜草鮮質(zhì)量-處理區(qū)雜草鮮質(zhì)量空白對照區(qū)雜草鮮質(zhì)量×100%
2結果與分析
2.1除草活性
2.1.1各單劑的除草活性藥后40 d取樣調(diào)查結果表明,氟唑磺隆3.75~60 g a.i./hm2對闊葉雜草薺菜和小藜有很好的防效,鮮質(zhì)量防效分別為936%~100%和86.3%~100%;對禾本科雜草野燕麥和一年生早熟禾也有較好的活性,且劑量越高,防效越好,鮮質(zhì)量防效分別為29.0%~69.6%和48.4%~94.0%。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15~ 240 g a.i./hm2 對闊葉雜草薺菜和小藜防效優(yōu)異,鮮質(zhì)量防效分別為85.8%~100%和47.2%~720%;對禾本科雜草野燕麥和一年生早熟禾防效較差,鮮質(zhì)量防效分別為-19.2%~-7.8%和49%~33.9%(表1)。
2.2混用后的除草活性
藥后40 d取樣調(diào)查結果表明,氟唑磺隆和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各混用配比對薺菜、小藜的鮮質(zhì)量防效均為100%,對野燕麥和一年生早熟禾的鮮質(zhì)量防效分別為21.9%~75.6%和48.1%~100%,兩者混用后對供試雜草的防效與單劑相比有所提高(表2)。
2.3用Gowing檢驗配比
不同組合對供試雜草的防效用Gowing法檢驗,結果表明,所有組合對薺菜、小藜的E-E0值介于±10%,不同組合對野燕麥和一年生早熟禾的E-E0有差異,其中大部分組合E-E0值介于±10%,部分組合E-E0大于10%。說明氟唑磺隆和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混用對闊葉雜草薺菜和小藜具有加成作用,對禾本科雜草野燕麥和一年生早熟禾的聯(lián)合作用類型因組合而異,大部分組合屬于加成作用,部分組合屬于增效作用(表3)。
3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在溫室盆栽條件下,氟唑磺隆和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混用后對供試雜草薺菜、小藜、野燕麥和一年生早熟禾的防效與單劑相比有所提高,兩者聯(lián)合作用類型分析表明,混用后各組合對供試雜草沒有拮抗作用,大部分組合屬加成作用,當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在240 g a.i./hm2,氟唑磺隆在3.75~30 g a.i./hm2劑量范圍內(nèi)的部分組合,對禾本科雜草野燕麥和一年生早熟禾的聯(lián)合作用類型表現(xiàn)為增效作用。
氟唑磺隆和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混用后,彌補了各自單用的不足,擴大了殺草譜,提高了防效,降低了各自的使用劑量。綜合考慮除草活性和經(jīng)濟成本,推薦氟唑磺隆和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的最佳配比為3.75~30+240 g a.i./ hm2,即有效成分比例為1 ∶(8~64)。
本試驗為溫室盆栽測定結果,還需進一步開展田間試驗,明確田間除草效果、最佳使用劑量以及合適的施藥時間等,為其應用開發(fā)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jù)。
參考文獻:
[1]蘇旺蒼,吳仁海,王恒亮,等. 甲酯化植物油基煙嘧磺隆·乙草胺混配制劑高效液相色譜分析[J]. 雜草科學,2013,31(3):48-50.
[2]林長福,楊玉廷.除草劑的混用、混劑及其藥效評價[J]. 農(nóng)藥,2002,43(8):5-7.
[3]太一梅,李志敏,劉 萍,等. 25%硝磺草酮·莠去津懸浮劑及混劑對玉米田雜草的防除效果[J]. 雜草科學,2014,32(4):62-65.
[4]李瑋. 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防除春小麥田雜草效果及其對小麥安全性試驗[J]. 青海農(nóng)林科技,2014(3):8-10.
[5]宋小玲,馬波,皇甫超河. 除草劑生物測定方法[J]. 雜草科學,2013,31(2):65-67.
[6]NY/T 1155.7—2006. 農(nóng)藥室內(nèi)生物測定試驗準則除草劑第7部分:混劑的聯(lián)合作用測定[S].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óng)業(yè)部,2006.
[7]徐小燕,陳杰,臺文俊,等. 兩種除草劑復配評價方法的研究[J]. 雜草科學,2001(2):27-29.
[8]付群梅,董德臻,陳杰,等. 溴嘧草醚與胺苯磺隆混配制劑對油菜田雜草的室內(nèi)防除效果篩選研究[J]. 農(nóng)藥科學與管理,2007,28(12):39-42.雜草科學2015年第33卷第4期雜草科學2015年第33卷第4期郭之杰,王紅春,婁遠來. 不同類型和葉齡水稻對雙草醚的敏感性差異[J]. 雜草科學,2015,33(4):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