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詞評家陳廷焯曾說,閨秀工為詞者,前者李易安,后者徐湘萍。
徐湘萍即徐燦,明朝光祿丞徐子懋之次女。
徐燦自幼便居蘇州。許是蘇州秀木成林,山青水靈,于是便生就了徐燦的玲瓏聰慧,婉約心性。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她是長在散盡天光寒潭里一朵飲盡梧桐細(xì)雨的青盞花,伴著書香筆墨長大,在紅塵翻滾中,輕易拈取才情一抹,筆鋒遒麗,繡口一吐,便是珠璣華章。少時,連經(jīng)史皆通的徐父亦稱贊她“幼穎悟,通書史,識大體”。
女中堯舜,柳絮之才。這八個字形容她并無失宜之處。
崇禎初年,她與中丞之子陳之遴結(jié)秦晉之好,結(jié)縭后二人的相處可謂稱得上鶼鰈情深。
詩書為友,笙簫作伴,中流泛舟,攜手看盡夕照山河的殘陽嫵媚。不久,陳之遴于家院亭前植一株合歡樹,青翠扶蘇,葉葉相對,夏月吐花如蛛絲,二人便時常倚在合歡之下對月暢飲,互訴心事。時日流轉(zhuǎn)溫存了一卷卷丹青,倘若天公知意,真該讓這對璧人,如花美眷,就這樣繾綣一生。
然世事流云,人生飛絮,好景不長。崇禎十年,才德兼?zhèn)涞年愔噙M(jìn)士及第,前程本該是一片錦繡美好,噩耗卻來得毫無預(yù)兆,陳父因督邊失責(zé),飲鴆而亡,明皇帝下令,陳之遴永不敘用。
庭樹秋花,雁聲和夢落天涯,眼底愁緒未了,一切只當(dāng)天公作弄了年華。
她深知陳之遴的抱負(fù),正如同她知道喪父之痛和“永不敘用”對陳之遴的打擊有多大,她唯一能做的便是陪在心愛之人:身邊,陪著他從天北走到天南,相伴相隨。
身人仕途,未必就是好事,不如江湖歸去,且伴野鶴繁花終老。加之那時的明王朝正值風(fēng)雨飄搖之際,內(nèi)有村野民眾起義,外有滿清鐵騎虎視眈眈。一切一切,無不在昭示著明王朝的衰亡。她曾勸陳之遴莫再作出山之想,不如“害語湖云歸岫好,莫矜霖雨出人間”。
可惜陳之遴哪里是絕意出仕之人?他曾是天之驕子,才華橫溢,命運(yùn)既有意捉弄,他偏要逆天而為,與它爭上一爭。
她隨陳之遴南歸后的幾年里,風(fēng)雨變幻,明王朝就是在這樣混亂的時局中頃刻間覆滅。
一個舊朝代的結(jié)束意味著一個新王朝的開始。陳之遴看準(zhǔn)時機(jī),選擇北上,入仕新朝。
她以為明朝滅亡便會使陳之遴心死,不再作入仕之想。卻不料,陳之遴對權(quán)利執(zhí)著至斯,哪怕屈身降清也要再入仕途。
亡國的烽火還未燃盡,延綿的余溫貼在心房讓她炙痛難耐,而她最愛的人,竟為了權(quán)利降清!
隔著室內(nèi)迷離的燭火,她輕笑著,水眸似蒙上一層朦朧水澤,“我只明白,忠恕之道,所謂忠便是心無二心,意無二意,然夫君對故國不忠便是氣節(jié)盡失。”
她一字一句說得鏗鏘有力,好似一把利劍,如若不能勸阻自己的夫君做那不忠之徒,便親手將兩人曾有的情絲一一斬?cái)唷?/p>
“好好好!”陳之遴不怒反笑,“徐燦當(dāng)真柳絮之才,能言善辯!”
看著丈夫無奈而心痛的眼神,她的眼淚終于簌簌落下。那夜,許是他們成親以來最為激烈的一次爭執(zhí)。
陳之遴終于還是走了,北上京都,去找尋他的夢,去平復(fù)他“永不敘用”的不甘。她覺得自己的勸阻如此無力。
陳之遴歸順清朝后平步青云,官職連連擢升,仕途登至頂峰。
萬般無奈之下,徐燦偕同兒女,一路風(fēng)雨兼程來到京都。可惜,在夫妻即將重逢,本應(yīng)滿懷欣喜之際,她看著滿目芳草初芽,梨花憐雨,心中只覺東風(fēng)惡,旅愁重,山河亦牽恨。提筆一首《永遇樂·舟中感舊》萬端感慨,無限凄哀:
無恙桃花,依然燕子,春景多別。前度劉郎,重來江令。往事何堪說。逝水殘陽,龍歸劍杳,多少英雄淚血。千古恨。河山如許,豪華一瞬拋撇。
白玉樓前,黃金臺畔,夜夜只留明月。休笑垂楊,而今金盡,裱李還消歇。世事流云,人生飛絮,都付斷猿悲咽。西山在,愁容慘黛,如共人凄切。
汀山之易,故地重臨,卻早已昨是今非。個中舊恨新愁紛至沓來,匪言可罄。昔日曾與丈夫攜手共望“云物朝夕殊態(tài)”的西山,如今在烽火蕭條之下不堪滄桑,正如同她與曾經(jīng)相互交心、相濡以沫的丈夫在這場拉鋸戰(zhàn)中日漸形同陌路。她不是不明白他的抱負(fù),正如同他不是不明白她的心志。兩人皆心性倔強(qiáng),又豈是“退一步”便可相安無事的?
宦海多風(fēng)波,當(dāng)中的波譎云詭、鉤心斗角叉豈是陳之遴所能輕易掌控于掌心之間的?順治十三年,陳之遴因被劾“植黨營私”“市權(quán)豪縱”等罪名流放至盛京。一番沉浮后,順治十五年,陳之遴因賄賂內(nèi)監(jiān)罪,全家遣戍。
萁間她隨陳之遴流放邊疆十余載,歷盡人世歡聚離散,嘗遍苦難。鉛華早已洗盡。青絲換霜鬢,濁世翻滾中,紅顏?zhàn)髂耗辍?/p>
史冊上,關(guān)于徐燦的記載并不多。而對于她這段流放歲月,僅有短短的一句,恍若誅殺了她一生。
“徐從出塞,之遴死戍所,諸子皆沒?!?/p>
數(shù)遍四百四病難,最苦不過長牽念。最愛的人,最親的人皆歿。于是,最長的牽念不過一生。
想她與陳之遴的情分,前半生是相伴相隨,后半生卻因各自的志向不同而逐漸形同陌路。如今,陳之遴先她一步,離她而去,獨(dú)留她一人在濁世中掙扎求生。命運(yùn)加在她身上的枷鎖太重,她的所思所想唯有通過詞作釋放。然她是流人身份,寫作措辭須倍加謹(jǐn)慎。多年里,她身在塞外留下滿卷墨香,然所作詞句,亦全數(shù)被自己毀去。
人到清和輾轉(zhuǎn)愁,此信惻惻似涼秋。
她不再奢求有誰能夠從自己的詞作之中窺探到自己內(nèi)心最真的心緒。因?yàn)?,最懂的那個人已經(jīng)不在了。
徐燦,間或詞作,不以一字落人間矣。
想來,這既是她的無奈,更是她的心愿。
康熙十年,圣祖東巡。獨(dú)自一人流放邊疆十余載,發(fā)鬢早已染霜的徐燦跪在這位帝王面前。
帝王問她:“你有何冤?”
徐燦唇角輕勾,淡然一笑,搖頭,“先臣唯知思過,豈敢言冤,伏惟圣上復(fù)載之仁,許先臣?xì)w骨?!?/p>
暮年已至,霜華碎盡流年,她跪在圣祖面前,祈求讓自己丈夫的骸骨得以回歸故里。邊疆天寒露重,即使黃土埋白骨,也解不了已逝之人的鄉(xiāng)愁之苦。她明白,陳之遴生前唯一的牽掛,該和她一樣,渴望再回到他們的故鄉(xiāng)看看,看看那曾經(jīng)泛舟的碧湖,看看那斜陽余暉下的西山,看看亭前所植的合歡樹……
圣祖看著眼前蒼老的婦人,她姿容雖已失色,然黛眉彎起宛若綿延萬里,蒼色的山巒,堅(jiān)毅而幽深。圣祖終于準(zhǔn)了她的請求。
時隔十二年后,她終于帶著心愛之人的骸骨,扶柩南歸。
就此,徐燦的一生塵埃落定。
故國滄亡,痛失丈夫與兒女……她累了,生在紅塵,天公不拈花,而去?布衣練裳,長齋繡佛,她用接下來的余生留在丈夫所葬之處,侍佛而終。多少年后,她的名字在悠悠蕩蕩的歷史中盡數(shù)散去,埋在史冊的塵埃之中甚少人得知。她胸懷易安之才,但凡所思所想,該是刻骨銘心,然保存下來的詩詞名作不多?;剞D(zhuǎn)百年,仍遂了她的心愿:徐燦,不以一字落人間。
錦小注:
徐燦。字湘萍,是大學(xué)士陳之遵的繼室。自幼穎悟。工詞畫,胸懷易安之才,為清代三大女詞人之首??上ЫK其一生??芍^坎坷。經(jīng)歷了由明入清。故國淪亡的黍離之悲;兒女早逝,夫死家亡的切膚之痛……晚年之時。早已紅塵閱盡。靜坐修行,侍佛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