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盧在3月11日《上海觀察》上發(fā)表文章說,梁曉聲擔任編劇的電視劇《知青》的插曲《曾經(jīng)》,詞作者是原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敏。王敏遭“雙規(guī)”前三天,梁曉聲因公到了濟南,兩位老友吃了一餐飯。王敏突然詰問梁曉聲:“你怎么還如此理想主義?”粱曉聲反問道:“說理想主義,你比我更甚??纯茨愕母柙~,不是理想主義者寫不成那樣?!蓖趺魺o言。王敏的蛻變讓梁曉聲自我反思。“我昨天和王安憶還在討論,如果我是市委書記,王安憶的孩子來找我批地,我批不批?肯定批、她的小孩送我一張卡,說是感謝梁叔叔,我會不會收?應(yīng)該會收。不管里面是幾千塊,還是幾千萬。梁曉聲現(xiàn)身說法,講起了人性的復(fù)雜。他第一次因采風(fēng)收到車馬費,區(qū)區(qū)20元,嚇得他不敢拿,擔心犯錯誤。主辦方告訴他,記者也有,只是一點心意,曉聲就范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久而久之,梁曉聲沒有了負疚感。直到有一次,某地請他去體驗生活,邀請方?jīng)]有“孝敬”,“第一反應(yīng)就是這個地方的人不懂事。返程的時候,人家說,梁老師,給您的車馬費回頭打到卡上。哎喲,這心里才舒服。人性就這么丑陋!”“中央說,把權(quán)力關(guān)進制度的籠子。這是必須走的一步,沒有制度上的保證,人性貪婪的一面就無法遏制。如果我們的制度不允許王敏肆無忌憚地行使權(quán)力,他或許還是那個理想主義澎湃的詩人,我也許不會失去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