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先進在3月16日的《學習時報》上撰文指出:許多重大決策責任追究碰到集體決策,便無法深入進行。要破解“法不責眾”難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按照“有權必有責、權責統(tǒng)一”原則,明確劃分各級決策主體在重大決策中的權力和責任。上級政府干預做出的重大決策失誤,由上級政府承擔;黨委做出的重大決策發(fā)生失誤,也應當納入責任追究范圍。按照“誰主持、誰承擔”原則,將重大決策失誤責任追究細化到個人。首先,采取“誰主持、誰承擔主要責任”的追究思路,追究集體決策會議主持人的個人責任。其次,按照“誰動議、誰承擔主要責任”的追究思路,追究將重大決策失誤事項提交集體決策的個人責任。對于日常集體決策導致的重大決策失誤,還應該按照“誰分管、誰負主要責任”的思路進行責任追究。建立重大集體決策終身責任追究的保障機制。建立集體決策會議的記錄機制,設立重大決策“臺賬”,記錄集體決策由誰主持、誰動議、誰贊成、誰反對和誰棄權等關鍵信息,做到集體責任追究時“有賬可查”。加強對重大決策實施情況跟蹤反饋、監(jiān)督檢查和評估,建立重大決策失誤評估和倒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