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速峽谷,這塊已被北約空軍使用了幾十年的峽谷低空飛行訓練區(qū)域,現在正漸漸被航空攝影人所知曉,并成為人們心中向往的“圣地”,但迄今觸碰過它的國內航空攝影人,也許只有包括筆者在內的區(qū)區(qū)5個人。
201 5年5月初,飛往倫敦的BA38英航客機在高空中伴著單調的轟鳴徐徐前行。乘客們無聊地昏昏欲睡,時間則好似故意放慢了腳步,捉弄著每位乘客的耐性。而筆者第三次前往英國的目的,就是奔著英國威爾士的聲速峽谷。經過漫長的飛行,終于在曼徹斯特國際機場與旅居西班牙的著名航空攝影師陳鵬(綽號“奶?!保?。為了此次的拍攝活動,我們在一年前即已著手籌劃。開著租來的汽車星夜兼程到達目的地時,已是英國時間深夜1 2點了。這時我才猛然意識到,我們相當于中國時間早上7點走出家門,第二天的早上7點才抵達目的地,整整24個小時沒歇腳,體力嚴重透支!
翌日清晨,大家早早地奔赴峽谷。昨夜在黑暗中無法辨認的景色,此時盡收眼底。車在峽谷中蜿蜒前行,遠離城市喧囂的威爾士山區(qū)宛如仙境般呈現在我們面前,使人在驚嘆之余,對大自然的素樸與美妙產生了由衷的敬畏。威爾士未受污染的自然環(huán)境,變化萬千的地理景觀,盡顯原鄉(xiāng)之美。登高遠眺,茫茫荒野,眾山大氣恢弘,山巒的景色在光影的移動中變幻莫測。筆者從未想到,為了拍飛機還會來到異國他鄉(xiāng)這人跡罕至的荒山野谷,切身感受山野的神奇與神圣,讓我意外體會到了驢友們所追求的那種境界。
聲速峽谷坐落在千山萬壑的環(huán)抱之中,位于英國威爾士西部Coed-y-Brenin國家森林保護區(qū)內,離曼徹斯特1 50千米,距倫敦約400千米。威爾士是大不列顛島西南部的一個公國,東界英格蘭,西臨圣喬治海峽,南面為布里斯托爾海峽,北靠愛爾蘭海??ǖ戏蚴峭柺康氖赘c第一大城市。相對于英格蘭的繁榮與都市化,威爾士在自然景致、風土民情及語言文化方面,就顯得純樸與鄉(xiāng)村化了,而聲速峽谷一帶,則更是純樸得只能看到羊了。英國皇家空軍正是看中了威爾士山區(qū)的特殊地況地貌,將這一塊區(qū)域劃為低空飛行訓練基地。英國國防部網站的低空分區(qū)位置地圖顯示,聲速峽谷坐落于LFA7.它涵蓋了整個威爾士(除了波伊斯東北的一小部分,那里是LFA9.據說是低等級飛行訓練區(qū)域)。LFA (Low Fly Area)是英語“低空飛行區(qū)域”的縮寫,英國皇家空軍規(guī)劃出全英18個不同地區(qū)的低空飛行訓練區(qū)域,英國軍事低空飛行系統(tǒng)覆蓋了整個英國的開放領空和周邊地區(qū)的海域,從接近海平面高度到離地面609.6米以上。該LFA的編號被設置為1~19(不知什么原因,其中唯獨沒有LFA15)。而LFA7是英國首屈一指的低空飛行訓練區(qū)域,同時也是世界著名的空軍低空飛行訓練區(qū)。LFA7因為靠近附近的Machynlleth地區(qū),于是很多人簡稱其為MachLoop,同時這里也是喜歡拍攝軍機的發(fā)燒友們的天堂。
MachLoop被翻譯成中文的”聲速峽谷”,整個區(qū)域由峽谷組成,北約空軍利用其幾處彎曲狹長的山谷及入谷口的寬闊平地,使用各種教練機、戰(zhàn)斗機、轟炸機、武裝直升機等,進行山谷飛行、隱蔽和逃生訓練。飛機由東向西潛入峽谷,飛行高度保持距地面約70米,有時候甚至低至30米左右。北約空軍視低空飛行為空軍飛行員必備的技能,為了最有效地完成各項飛行任務、提升駕駛技能,北約空軍往往會耗費大量時間對飛行員進行低空飛行培訓。同時,還有來自世界其他地方的低水準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飛行人員,他們也需要通過英國的低空飛行培訓來獲得專業(yè)經驗與資歷。
當前,防空兵器的發(fā)展十分迅速,各軍事強國已研制并裝備了覆蓋高中低空的防空制導武器,在對空防御作戰(zhàn)方面基本形成了多層火力攔截體系。隨著防空導彈射程的不斷增加,有人駕駛的作戰(zhàn)飛機將很難逃脫地面防空導彈的打擊,因此各國都將低空、超低空突防作為規(guī)避防空導彈攔擊的手段之一。盡管隨著雷達及各類戰(zhàn)場探測技術的進步,例如低空補盲雷達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擠壓了飛行員低空、超低空突防戰(zhàn)術的使用空間,但利用山谷地形出航,能夠實現隱蔽突防、瞬時打擊、戰(zhàn)術逃生,因此各國空軍都十分重視低空、超低空隱蔽及突防的作戰(zhàn)模式,其戰(zhàn)術價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聲速峽谷不僅為北約空軍提供了良好的訓練場地,同時也為軍機發(fā)燒友及航空攝影人士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拍攝環(huán)境:飛機從起伏的丘陵風馳電掣般經懸崖峭壁呼嘯而過,其驚險刺激的場景令人震撼!也許正是因為這種魅力,聲速峽谷才會引得世界航迷們趨之若鶩。但當地一日多雨、強風相加的惡劣天氣和沼澤狀地貌,再加上負重徒步攀登陡峭山地等不利因素,讓部分航迷不禁望而卻步。同時,幾乎沒有飛行信息,只是守株待兔般地耐心守候,往往又需要拍攝者花費幾天甚至1周的時間,于是有人調侃說,這就是聲速峽谷的魅力!然而沒有超強的毅力和堅定的決心,一般人根本無法理解這種獨特魅力。正因為毅力和決心讓我們仿佛穿上了戰(zhàn)袍,在隨后的5天里,無論遭遇狂風、暴雨,還是低溫、冰雹以及無盡的等待,我們都無怨無悔地堅持到了最后。
計劃5天的拍攝日程,第一天在睡眠不足4個小時的狀態(tài)下度過。在“奶?!钡闹敢拢覀兒芸炀偷竭_了目的地。峽谷清晨,積聚一晚的霧氣尚未散盡,遠處的天空似蒙上了一層薄紗,旭日的光線微紅泛白,把霧氣撕開了幾處小孔,空氣清新得透出絲絲甜味。理想的天氣,讓我們多了幾分信心,先選擇了位于訓練區(qū)北面的“寶克峽谷”谷頂進行拍攝。由于筆者相機攜帶過多,加之前一天的體力透支,爬上谷頂時已是氣喘吁吁。這里的峽谷較為寬闊,峽谷口前方還有一片小盆地,一般情況下參加低空訓練的飛機都要從這里飛過,“奶牛”告訴我們?yōu)榱讼冉鉀Q拍攝的有無問題,第一站都會先選這里,不足之處是光線不夠理想。在找到一塊平整地方后,“奶?!笔炀毜卮钇鹆藶榇诵刑匾鉁蕚涞膸づ瘢瑑叭幌褚粋€諳熟野外生存的驢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飛機始終沒有出現,本地的航迷也未見一人,只有谷頂離我們相距甚遠的西側有一位后來的日本人,孤獨地站在那里,之后的幾天我們一直叫他“日本孤狼”,他總是一人獨行,實際上直到最后我們也沒見過這只“日本孤狼”的廬山真面目。
下午3點,安靜的峽谷忽然傳來了直升機的轟鳴,大家驀地激動起來了,積聚的情緒似乎馬上就要被釋放,興奮、緊張和喜悅油然而生,大腦不斷想象著各種飛機出現的場景。按“奶?!钡慕涷灒鄙龣C是為觀測氣象而來,正常的話,不出一個小時便會有飛機出現。筆者怦怦亂跳的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兒,緊握相機一刻也不敢松懈地注視著天空……這么多年的航空攝影經歷,筆者還從未如此興奮過,也許是在這里拍到飛機的含金量與其他地方不一樣吧。
不過,興奮的心情不久便漸漸消退,兩個小時過去了,天空依然寂靜,偶爾能聽見幾聲烏鴉在遠處的嗚叫聲。終于,到了下午6點,西邊的”孤狼”開始下山,我們則一直堅持到下午7點。第一天,12個小時的守候無果而終。
次日,踏著濕滑泥濘的山路我們再次來到寶克峽谷的谷頂,一晚上的大雨將這座山谷變成了立體的“沼澤地”。到了聲速峽谷我才知道,原來雨才是我們拍攝峽谷飛行的最大天敵!英國是個多雨的國家,氣候比較特殊,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緯度雖然比西伯利亞高卻沒有那么寒冷,寒流和暖流在大不列顛島交匯,因此四季雨水充沛,尤其是威爾士,一日之內時雨時晴。腳下不防水的沙漠靴很快被灌滿了雨水,這就是沒有野外生存經驗的教訓。剛搭好帳篷,狂風裹挾著大雨就又來了,且絲毫沒有停下的跡象?!斑@算啥?我們以前還遇到過冰雹呢!”“奶?!眲傉f完此話不多會兒,黃豆粒大小的冰雹就噼里啪啦地下了起來。威爾士的天氣對我們?yōu)楹稳绱说乜瘫。?!看來今天又得泡湯!雖沒人說出口,但每個人恐怕都在暗自叫苦。
下午時分,雨雖然停了,但狂風仍在肆虐。頭頂的云層里響起了多架戰(zhàn)斗機的轟鳴聲,聽著距離不遠,但又看不見飛機,感覺像是重型戰(zhàn)斗機在相互纏斗追逐。頓時我的心跳陡然加速,然而片刻后,巨大的聲響逐漸遠去并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樣的情況反復了多次后,終于轟鳴聲徹底消失了,山谷又回歸寧靜。今天的一切,完美地再現了昨日的一幕。又一次升騰的希望,被徹底砸得粉碎。聲速峽谷拍照的殘酷,令人刻骨銘心!內心掙扎地告訴自己,這就是聲速峽谷的拍攝趣味和魅力。快到下午6點,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日本孤狼”開始下山,我們也開始收帳篷準備回撤。就在此時,意外發(fā)生了!
當我們拆掉帳篷的防雨布準備疊起時,突然刮來一股邪風(這些日子,我們厭惡地把強風稱作“邪風”),瞬間防雨布變成了“降落傘”,兜著風將筆者拽向懸崖一側,并滑倒在滿是泥水的斛坡上,只見人被“降落傘”拉著向懸崖的方向前行了一米多,最后終于在離懸崖還有一米的爛泥中停了下來。大家都嚇出一身冷汗,如果沒有這灘爛泥的阻力,再往前滑一米,后果不堪設想!看來峽谷拍攝不僅有狂風暴雨、低溫潮濕、沼澤水灘以及無盡的等候,突來的危險更是可能不期而至。
第3天,全天大雨,在房間里看著電視,無聊地度過了一天。
第4天,老天終于開眼,清早起來風和日麗。我們早早地趕到寶克峽谷,看到幾乎停滿了車輛的山腳小停車場,心中不禁暗喜。與前兩天幾乎無人的狀況相比,能有二三十號人馬在此聚集,肯定是個好兆頭。
這次場地更換到寶克谷頂的西側,“奶?!苯榻B說這里拍出的角度最具沖擊力,背景也夠震撼。在西側安營扎寨后,幸運地遇到了幾位英國本地航迷,他們有截聽空勤人員講話頻道的電臺,這樣無意中我們又多了雙耳朵。沒過多久,電臺里傳來飛行員的聲音,英國航迷聽后告訴我們,有英國皇家空軍的“鷹”式教練機要來,但具體穿越哪個峽谷未知。幾天來備受摧殘的心又開始忐忑不安,舉著600的長焦鏡頭,對著山澗的東側默默等待。
沒過多久,電臺里傳來英國皇家空軍“鷹”式教練機進入寶克峽谷的口令,所有人都激動起來,舉起相機對準峽谷口方向。漸漸地,發(fā)動機的轟鳴從東面的山口隱約傳來,潛入峽谷的警示燈閃爍幾下后,天空中出現了橘黃色的亮點,只見它由遠而近,藍色的戰(zhàn)鷹終于在筆者的取景器中出現了!激動地按下快門,終于把這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珍貴瞬間,定格在自己的相機中。幾日來的艱辛終于得到了回報,頃刻間我領悟到了峽谷拍攝的樂趣。按“奶?!钡脑捳f:拍著的感覺真好!這種感覺,沒來過聲速峽谷的人是絕對體會不到的。
在等待第2波飛機到達的過程中,“奶?!币郧敖Y識的英國當地朋友來了。他就住在峽谷附近,大家簡短寒喧后,那位朋友告訴我們,今天可能要來“狂風”、“魚鷹”和F-15.但飛不飛這條峽谷則無法判斷,只能謹慎樂觀。閑聊時,遠處走來一位老者,“奶?!钡挠笥迅嬖V我,這位老者是聲速峽谷拍照資歷最老的人,已有二十六七年的歷史。他今年75歲,得過3次癌癥,還有心臟病,當年的工作是開救護車,聽起來十分傳奇。這位令人肅然起敬的英國航迷“老男神”,看上去精神矍鑠無比。英國航迷的電臺里不時有飛行員的對話聲傳來,可大家只顧聊天。我開始沒注意,后來聽著聽著才發(fā)現他們聊天的話,一句也聽不懂,而且有卷舌彈音,猜想這一定是本地的威爾士語(威爾士語是凱爾特語的一種,在威爾士約有65 9萬人使用該語言)。當所有人正好奇地研究著“奶牛”點燃的美國小柴爐、注意力開始分散時,兩架英國皇家空軍的“鷹”式教練機咆哮著在我們的面前翻滾而過。大家慌忙去拿相機,飛機則早已揚長而去,峽谷中空留震耳欲聾的轟響和熱浪,我們就這樣與難得的第二次機會失之交臂,真是令人悔恨交加!好在沒過多久,“鷹”式教練機又來了兩次,使得該機的拍攝圓滿完成。
英國皇家空軍的“鷹”式教練機返回了基地,接著輪到美軍開始登場。電臺里的對話聲已是明顯的美國口音,“奶?!钡挠笥雅d奮地告訴筆者,美軍的F-15“鷹”來了五六架,并建議筆者再爬高一點拍攝,有電臺的英國航迷仔細地聽著飛行員的對話,并不時向在場的人通報情況,每個人都在耐心等待。這時,美軍飛機突然出現了,在離峽谷很遠的地方,6架F-15“鷹”的編隊耍了個空中開花。我們包括英國航迷都很失望:難道F-15“鷹”編隊出動,就是為了這個空中開花?此時電臺里又傳來了進谷的口令,兩架F-15“鷹”將潛入寶克峽谷,山谷頓時沸騰了起來,所有的長槍短炮一齊指向了東面的峽谷入口處,每個人都焦急地等待著這兩只即將闖入視線的F-15“鷹”。令人奇怪的是,預定時間內飛機并沒有出現。就在此時,電臺中傳來了美國飛行員急促的聲音:“走丟啦,走丟啦!”頓時,拍攝現場像炸了鍋,所有的英國航迷對著天空,用美式國罵大罵了起來。人們紛紛放下舉起的相機,失望的情緒達到極點!肯定有人會怨恨這個飛錯航線的美國人,讓守候的人們白白失去了一次寶貴的機會??蓻]過多久,兩架迷路的F-15“鷹”就在我們南面的天空中現出了身影,像是要對我們補償點什么,急速過來的兩架飛機調整著姿態(tài)迅速降低高度,低空穿越峽谷腹地,整個機身被陽光照得熠熠生輝,但由于距離較遠,拿著中焦頭的航迷只好悻悻地看著飛機朝著卡迪峽谷飛去。幸虧筆者拍攝機位較高,抓到了幾張它們在谷底飛行的照片,我在慶幸之余也十分感激那位英國朋友所給的建議。美軍的飛機走后,峽谷上空又安靜了下來。此時天色已接近傍晚,英國航迷們三三兩兩地開始下山,與“奶牛”的英國朋友及那位英國老者道別后,我們一直堅持到下午7點,期待中的“狂風”、“魚鷹”不知去了何方?“日本孤狼”也已在不經意間沒了蹤影。
第4天總算是有了收獲。總結一下,見到了四波英國皇家空軍的“鷹”式教練機,一波美國空軍的F-15“鷹”。由于F-15“鷹”僅出現了一次,距離又較遠。所以相機里拍下的幾乎全是英國皇家空軍的“鷹”式教練機,似乎此行就是“鷹”式教練機的拍攝之旅。不過仔細想想,英國皇家空軍培養(yǎng)飛行員不就是用這款教練機嘛,聲速峽谷空域有這群“鷹”頻繁地飛來飛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提及“鷹”式教練機,恕筆者稍加贅述。從1976年11月英國皇家空軍正式接收第一架“鷹”T.l,該機開始逐步取代“蚊蚋”、“獵人”和“噴氣校長”教練機起,到1982年3月最后一架”鷹”T.1交付,總共裝備175架。早期英國皇家空軍的“鷹”采用是藍一白一紅或紅白相間的涂裝,現已全部改成了黑色高視涂裝,因為皇家空軍通過研究發(fā)現,黑色在空中是最醒目的顏色。隨著時間的推移,“鷹”的訓練中隊逐漸向瓦利基地集中,其現已成為英國最大的“鷹”基地。
目前,英國“鷹”機隊的平均服役時間已達30多年,期間經歷了一系列重大升級。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發(fā)現“鷹”遭受的機械應力水平和出現的疲勞程度都遠高于預期,所以在1 988年英國皇家空軍開始為“鷹”更換新機翼,到1995年更換完畢。
拍攝日程的第五天,也是最后一天。天氣預報為全天大雨,按常理不宜安排拍攝活動,但“奶?!睘榱苏疹櫣P者的拍攝心情,甘愿冒著狂風暴雨陪我走一趟,他提議最后一天改去卡迪峽谷。這里是最理想的拍攝地——陡峭深邃的峽谷,從山腰中間穿過的飛機,無論平飛還是側飛都極具視覺震撼力。毫不夸張地說,在這里拍到的每一張都是大片!但這里的缺點是飛機出現的概率比寶克峽谷低很多,因為這里是高難度飛行訓練區(qū),與寶克峽谷相比,卡迪峽谷的難度指數及風險指數陡然上升,因此會令新手生畏。果然,上山后不久就來了兩架“鷹”式教練機,只見其尚未飛到峽谷口,就仰頭拉向了天空。猜想一定是兩只“菜鳥”!支好帳篷,就開始狂風大作,大塊的烏云翻滾過來,湖區(qū)上空出現閃電,雨點敲擊著帳篷,聲音令人心煩,帳篷搭在離峭壁只有一尺之遙的空地(因為那空地只有五六平方米大?。?狂風吹得帳篷東倒西歪,沒有幾個大活人坐在里面,被風吹走也未可知?!澳膛!敝v,他比利時朋友的單人帳篷曾經就在這里被狂風吹走過。聽到這真實的故事,再看看眼前的現實,不免讓人產生幾分恐懼。拍照是不可能了,如何下山倒成了問題。由于狂風暴雨不停,強行下撤風險太大,所以只能在帳篷中睡覺,既消磨時間又保持體力,狂風仍繼續(xù)肆虐著,雨勢絲毫不減,體溫嚴重流失,筆者平生第一次面對如此苛刻的野外環(huán)境,不禁產生了危機感。
下午3點多,大家爭論一番后決定拼死下撤,在狂風暴雨中,我們小心地拆卸帳篷,吸取前幾天的經驗教訓,大家將扯下的防雨布迅速地揉成一團,然后冒著大雨,手拉著牧場用來圍羊的長長的鐵絲網,一步一挪艱難地下了山。
回顧此行,與其說是五天懊惱的日程,倒不如說感謝上蒼讓我們克服種種困難安全歸來!感恩好歹能有一天的機會拍攝,讓筆者體會到了一把峽谷拍攝的樂趣!體會到經過漫長等待,終于把珍貴瞬間定格在自己相機那一刻的激動!
還是“奶?!蹦蔷湓挘号闹母杏X真好!這種感覺,沒來過聲速峽谷的人,體會不到。
下山了!聲速峽谷的拍攝也至此畫上了句號。
驅車返回駐地,一路雨還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