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海結(jié)盟歃血結(jié)盟的紅色傳奇
“洶涌的金沙江、大渡河,蠻荒的大涼山倮倮區(qū);我英勇的紅軍真是無堅不摧……”
紅一方面軍在征途中所唱的這首歌,述說了1935年5月,剛渡過金沙江時遇到的艱難險阻——處于奴隸制社會的三百里彝區(qū)。此時,國民黨飛機不斷撒下傳單,上面赫然寫著:“前有大渡河,后有金沙江,幾十萬大軍追、堵,共軍插翅也難逃!”“讓朱毛做第二個石達開!”。
冒著槍林彈雨,忍受著傷痛與饑餓的紅軍跋涉于萬水千山之間,他們高舉著自己的理想與信念:為天下勞苦大眾謀幸福。而這勞苦大眾是不分地域與種族的。在中國這樣一個多民族共居的國度里,紅軍在處理民族問題上抱以博大的胸懷與熱忱的真情,從而成為了我黨日后民族政策的范本。在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所經(jīng)過的地區(qū)絕大部分都位于西南和西部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而長征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也都行走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在這段艱難的行程中,涌現(xiàn)出了一系列感人的事跡,而發(fā)生在四川省涼山州的彝海結(jié)盟無疑是這系列篇章中最動人的一篇。
彝海結(jié)盟是我黨民族政策在實踐中的第一次體現(xiàn),給奇跡般的萬里長征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通過彝區(qū)的過程中,中國工農(nóng)紅軍提出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設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民族主張,為革命勝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建立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彝海結(jié)盟也就成為長久傳頌的一段民族佳話。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也是黨的民族政策的勝利。
彝海,又稱“魚海”,在彝語中又被叫作“烏勒蘇泊”,翻譯過來的意思即為“海子”。這片浩瀚無垠、波光粼粼的海子,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的羊坪山上,是一座海拔2286米的高山淡水湖泊。這里湖水清澈見底,湖畔兩岸蒼山青翠欲滴,宛如人間仙境。彝海不僅風景如畫,而且當?shù)厥敲釋幙h內(nèi)最大的彝族聚居區(qū),神秘而彪悍的彝族百姓世世代代就生活在這片山水環(huán)繞之地,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然而,平靜的日子卻在80年前的一個早上被打破了,而這一天,也成為了這片土地,乃至這個民族迎來命運轉(zhuǎn)折的一天——1935年5月20日。
涼山結(jié)義版畫
1935年5月20日拂曉,劉伯承、聶榮臻率領(lǐng)紅軍先遣隊來到了彝海附近的瀘沽鎮(zhèn),此時天色還未放明,晨曦夾雜著彝海飄來的云霧,將整座小鎮(zhèn)籠罩在一片寧靜肅穆的氛圍之中。坐在鎮(zhèn)口的劉伯承眉頭緊鎖,雙目凝視著遠方——那片被云霧遮蓋著的彝海。他心里知道,紅軍巧渡金沙江之后要迅速北進,渡過大渡河,并在川西北建立蘇區(qū)。而要前往大渡河,就要面臨崎嶇難行的山路與神鬼莫測的天氣,尤其是要通過一向被漢人視為畏途的彝族聚居區(qū)。眼前這片云霧繚繞的彝海,正是這樣一片傳說中的“漢人禁區(qū)”。之所以說這里是“漢人禁區(qū)”,是因為這些彝族聚居區(qū)內(nèi)部家支林立,而且相互械斗不息,卻能保持一致對外,并擅長山林作戰(zhàn)。在古代,中原王朝的歷代統(tǒng)治者以及地方軍閥都曾對彝區(qū)用兵進剿,但大都以失敗告終,因而他們便將茫茫彝區(qū)視為畏途,并將其設為禁區(qū)。
一個時辰過去了,派出去的偵查組還沒有消息,苦苦等待的劉伯承一根接一根地抽起了煙,裊繞的煙霧很快就彌漫了指揮部這間狹小的房間。見到指揮官心急如麻,大家也都默不作聲。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正當大家愁眉苦臉之時,指揮部的門被推開了,警衛(wèi)員帶著三個青年來到了劉伯承面前。這三個眉目清秀,眉眼間還殘留著些許青澀的年輕人大步跨進屋里,拍了拍身上的塵土,對著劉伯承笑了起來。晨光下,他們身上的露水被映射得光彩熠熠。對這三個年輕人,劉伯承并不陌生,這三個人分別叫陳野蘋、廖志高和李祥云,是冕寧縣當?shù)氐闹泄驳叵曼h員。此前,他們聽聞紅軍要來的消息,早已聯(lián)合了周圍一批進步青年,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團體,在瀘沽鎮(zhèn)翹首等待紅軍的到來。于是,在80年前那個春寒料峭的早晨,在這個云霧氤氳的川西小鎮(zhèn)里,劉伯承和聶榮臻接見了這些地下黨員和進步青年。
這三個青年不僅帶來了一片忠心,而且?guī)砹苏滟F的情報。根據(jù)他們的情報,劉伯承和聶榮臻仔細地分析了瀘沽以北的路徑及敵情,并認真地斟酌了目前的形勢和今后的方向。最終劉伯承認為,敵人已判定紅軍將走西昌至富林的大道,而把富林作為防守的重點,因此劉伯承建議軍委改變行軍路線,走冕寧、安順場這條小路,而這樣就注定了必須通過傳說中的“彝區(qū)”。劉伯承放下地圖,推開窗戶遠遠望去,火紅的太陽已經(jīng)冉冉升起,高原的陽光漸漸穿透白紗般的迷霧,將遠處的彝海照射得仿佛一條蔚藍色的“命運轉(zhuǎn)折之路”。
故事講到這里,我們必須要介紹一下本文的主角之一小葉丹了。
當年紅軍進涼山的時候,大大小小互不統(tǒng)轄的黑彝家支分割統(tǒng)治著四川涼山彝族地區(qū)。每個家支都有“蘇易”(即首領(lǐng))。彝族家支的“蘇易”既不靠世襲,又不是任命,全靠個人修養(yǎng)和品行,在社會實踐中憑借個人的人格魅力自然產(chǎn)生,而我們故事主人翁之一的小葉丹就是這樣一個“蘇易”。出生于1894年的小葉丹,原名果基約達,他自幼聰明伶俐,十幾歲就能言善辯,通曉漢語。長大后,家支中有什么問題,他都能公平地解決,在那一片形成了影響力,因此被推為“蘇易”。
彝海結(jié)盟紀念碑 攝影/梁鳳英
80年前那個春寒料峭的早上,身披黑色“察爾瓦”的小葉丹正和他的部下躲在彝海邊的茂密叢林之中,透過林間的縫隙密切地注視著不遠處的瀘沽鎮(zhèn)。此時,天色還未完全亮透,叢林里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小葉丹的部下點燃了一支松木火把遞給小葉丹,火光將他黝黑的皮膚映得發(fā)亮。在紅軍到來之前,小葉丹已經(jīng)聽聞紅軍要來的消息,對于這些紅臉漢人,小葉丹既恨又怕。人們常說,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小葉丹對漢人的恨也是有根據(jù)的:由于歷代統(tǒng)治階級一貫推行民族壓迫政策,對彝族軍事上征剿,政治上岐視,經(jīng)濟上掠奪,文化上同化,因此使彝族人民遭受了極為深重的苦難。不僅如此,狡黠的漢族商人還經(jīng)常利用彝族人民的樸實誠懇,對他們進行欺詐和剝削,而國民黨軍閥的軍隊又經(jīng)常對他們進行“剿討”和搶掠。這一切,都引起了彝族人民對漢人的猜忌和敵視,并種下了極深的成見,因此他們特別反對漢人的“官兵”入境。因而,早在紅軍到來之前,小葉丹就已經(jīng)和他的部下潛伏在密林深處,隨時準備與這些紅臉漢人決一死戰(zhàn)。
然而,眼前的這支軍隊卻超出了小葉丹的預料。他們雖衣衫襤褸,卻軍容整齊,所過之地也沒有發(fā)生傳說中的“燒殺搶掠”事情,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而富有秩序,看起來和曾經(jīng)欺負壓榨他們的紅臉漢人軍隊大有不同?!斑@些紅臉漢人來這里到底要干什么?”小葉丹的心中不禁產(chǎn)生了疑問。他掏出祖?zhèn)鞯暮禑煷W缘爻榱似饋?,隨后又端著旱煙袋在密林深處來回踱步。小葉丹的部下見頭人如此困惑,不禁面面相覷,誰也不敢作聲。突然,踱步的小葉丹停了下來,他放下嘴里叼著的煙袋,打了個響指。不遠處的管家沙瑪爾格快步走過來,小葉丹俯下身子對著沙瑪爾格耳語了幾句,然后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沙瑪爾格抬起頭來,心領(lǐng)神會地對著小葉丹點了點頭,然后飛身上馬,策馬而去,迅速消失在昏暗的林中……
此時的瀘沽鎮(zhèn)內(nèi),劉伯承經(jīng)過冥思苦想,最終聽從了冕寧縣地下黨的建議,決定派遣群眾工作隊隊長肖華前往彝區(qū)尋找一位德高望重的彝族頭人,商討過彝區(qū)的辦法。肖華聽完劉伯承的命令之后,挺直身板,“啪”的一聲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高聲喊道:“保證完成任務!”然后推門而出,朝著林深蔥郁的密林深處走去。
劉伯承與彝族兄弟舉杯雕塑 攝影/梁鳳英
人們還常說,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性。當紅軍群眾工作隊隊長肖華行走在尋找彝族頭人的路上之時,精通漢語的小葉丹管家沙瑪爾格也奉命前去打探這些“官兵”的情況。于是,在這個春寒料峭卻陽光燦爛的清晨,來自紅軍的肖華與來自彝區(qū)的沙瑪爾格在一座路邊的喇嘛房里相遇了。肖華向沙瑪爾格介紹了紅軍的民族政策和“借道彝區(qū)”的主張,而沙瑪爾格也在與肖華的交談中,了解了紅軍的意圖。兩人一拍即合,肖華回到指揮部后,將小葉丹愿意配合紅軍過彝區(qū)的消息告訴了劉伯承。直到此時,劉伯承緊縮的眉頭才微微地舒展開了。不僅如此,肖華還根據(jù)彝族人民重義氣的特點,建議統(tǒng)領(lǐng)大隊人馬的劉伯承司令與當?shù)匾妥迨最I(lǐng)小葉丹結(jié)為兄弟,并將這一消息通過管家沙瑪爾格告知了小葉丹。小葉丹聽后欣然同意,并要求親自前來拜見劉伯承。
彝海結(jié)盟紀念館 攝影/梁鳳英
小葉丹見了劉伯承,便要摘牛黑帕子行磕頭禮。劉伯承急忙上前扶住說:“大哥不要這樣?!毙∪~丹問:“你是劉司令?”劉伯承答:“我是司令?!毙∪~丹接著說:“我是小葉丹,我們大家講和不打了?!眲⒉懈嬖V小葉丹:“紅軍是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軍隊,是為受壓迫的人打天下的。共產(chǎn)黨實行漢彝平等,同彝族是一家人,自己人不打自己人,要團結(jié)起來去打國民黨軍閥,以后紅軍回來,大家過好生活?!本瓦@樣,雙方很順利地達成了協(xié)議。隨后,劉伯承和小葉丹欣然決定,在彝海邊打雞吃血酒結(jié)拜兄弟。于是,在1935年5月22日的那個黃昏,一場對中國近代歷史走向具有舉足輕重影響的歃血盟誓儀式便在彝海邊舉行了。
結(jié)盟儀式在彝海邊舉行。整個儀式簡單而莊重。按照彝族習慣,由巫師念了咒語,用刀將一只大公雞脖子破開,讓雞血滴進劉伯承從腰帶上解下來、裝上了湖水的一個舊茶缸里。然后,由結(jié)盟人喝血酒發(fā)誓。劉伯承與小葉丹并排跪下,面對蔚藍的天空和湖水,劉伯承先端起血酒,大聲發(fā)出誓言∶“上有天,下有地,今天我劉伯承與小葉丹在彝海邊結(jié)為兄弟,如有反復,天誅地滅!”說完后一口喝下血酒。小葉丹笑著叫“好!”,然后也端起瓷盅來,大聲說:“我小葉丹同劉司令結(jié)為兄弟,愿同生死,如不守約,同這雞一樣地死去!”說完后也一口喝干。劉伯承當眾將自己隨身帶的左輪手槍和幾支步槍送給了小葉丹,囑其在紅軍走后和敵人作斗爭。小葉丹也將自己騎的黑騾子送給了劉伯承,結(jié)盟便告結(jié)束。傍晚時分,紅軍先遣部隊返回營地。劉伯承邀請小葉丹叔侄一同前往營地。紅軍把街上所有的酒都買來,又按價付錢收下群眾送來的豬羊肉,設宴祝賀結(jié)盟。宴會上,劉伯承代表紅軍將一面書寫著“中國夷民紅軍沽雞支隊”的紅旗授予小葉丹,并在宴會上發(fā)表了講話,勸解彝人內(nèi)部不要打冤家,漢保彝,彝保漢,團結(jié)一致打敵人。
第二天一大早,小葉丹派沙瑪爾格、沙瑪巴黑、果基子達、果基特達作向?qū)?,把劉伯承、聶榮臻率領(lǐng)的部隊一直護送到筲箕灣,再由果基阿最支送到岔羅。出了彝區(qū),紅軍直抵安順場。就這樣,與紅軍結(jié)了盟的小葉丹一路護送紅軍主力順利通過了彝區(qū)。從此,紅軍的后續(xù)部隊也沿著彝海結(jié)盟這條友誼之路,勝利地通過了敵人無法通過的彝區(qū),一往無前地北上、北上、北上……
(責任編輯/王鑫 設計/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