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朱 丹 沈文琴
學前教育專業(yè)實習生組織集體教學活動的現(xiàn)狀研究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朱丹沈文琴
對于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在實習過程中組織集體教學活動十分重要。因此,有必要分析學前教育專業(yè)實習生組織集體教學活動的現(xiàn)狀,并針對其不足之處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提高實習效果。
本研究被試是華中師范大學2014屆學前教育本科畢業(yè)生(男生4人,女生30人)為主,主要運用問卷法和訪談法。共發(fā)放問卷40份,回收35份,有效問卷34份。其中問卷釆用Likert5級評分法計分,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5分表示非常同意。運用SPSS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一)活動前期準備
1.專業(yè)課程內容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實習生專業(yè)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對教學活動設計水平的影響。數(shù)據(jù)顯示,對專業(yè)課程內容掌握較好的實習生和對專業(yè)課程內容掌握較差的實習生在教學活動設計水平上存在差異,且差異顯著(p=0.04)。
2.教案設計
在教案設計上,有2.9%的學生可以獨立設計教案,88.3%的實習生表示不能獨立設計,需借助網(wǎng)絡或請教指導教師,這反映出實習生較缺乏獨立設計教案的能力。
表1 對專業(yè)課程內容的掌握與教學活動設計的差異分析
(二)教學活動實施過程
1.教學機智
教學機智主要包括對教學活動過程中的突發(fā)狀況和幼兒創(chuàng)造性問題的反應能力。相對而言,實習生處理突發(fā)狀況的能力較弱,且教學次數(shù)的多寡對教學機智有著一定的影響。
不少實習生表示自己在幼兒安全保健工作方面的知識不足使得自己應對突發(fā)狀況的能力較弱,希望在課程中能夠涉及相應的教學內容。有一名實習生則表示自己在面對小朋友流鼻血情況時會手足無措,只得求助于指導老師。
2.活動節(jié)奏
掌控活動節(jié)奏主要指根據(jù)幼兒的理解和反應能力調整活動進度,控制活動時間。大約2/3的實習生表示能較好地把握活動的時間安排,合理清晰地開展各個環(huán)節(jié),并且能在活動中較好地調動幼兒積極性以促使活動的順利開展。
3.語言表達能力
表2 性別對語言表達能力的差異分析
在與幼兒交流時要求教師語言更加夸張或是更加直觀的肢體語言。從表2可以看出,語言表達能力在性別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34)。39%的實習生表示能在活動中做到語言“兒童化”。在肢體語言的表達方面,有很多實習生對自己的表現(xiàn)不太滿意,肢體僵硬成為實習生的一大困難。
4.提問方式
幼兒園的提問方式通常分為兩種:開放式提問與封閉式提問。調查結果顯示,54.3%的實習生認為自己在實習后能夠在教學活動中較好地運用開放式提問和封閉式提問。而在訪談中發(fā)現(xiàn),實習生在實習初期經(jīng)常大量使用“是非型”提問,限制了幼兒的思考空間并使活動顯得單調,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都能較好地選擇合適的提問方式。
5.師生互動
在教學活動中,良好的師生互動能更好地吸引幼兒注意,開拓幼兒思維,完成教學目標。由表3可知,外向型的均值高于內向型,師生互動在性格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0.03),性格外向的實習生教學活動效果要優(yōu)于性格內向的實習生。
表3 性格與師生互動的差異分析
(三)教學活動評價與延伸
80%以上的實習生能對幼兒的行為進行適時適地的評價,但從訪談中發(fā)現(xiàn),實習生在評價時存在評價方式單一、不夠具體、泛泛而談等現(xiàn)象。
在活動延伸方面,實習生普遍做得比較好,88.9%的實習生認為自己能夠有始有終地開展活動,并對活動進行豐富的延伸。
(一)學校
1.專業(yè)課程設置
從培養(yǎng)方案來看,藝術類的課程全部為選修課,門類繁多,每周不超過四個學時。《課程與教學論》是從宏觀角度介紹教學法。五大領域的課程均有開設,但此類課程并未能與實際的教學活動緊密結合,學生不太懂得如何組織好該領域的教學活動。
2.實習時間
從實習時間的安排上來看,安排在大四上學期集中進行,實習生即使發(fā)現(xiàn)了自身的不足之處,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彌補。另外,實習只有8~10周的時間,時間有點不充足。
(二)指導老師
1.幼兒園指導教師
幼兒園指導教師主要指實習班級的主班老師。問卷結果顯示,實習生遇到困難時,84.1%的學生表示會直接求助實習指導老師。但有的幼兒園指導教師對實習生并沒有持正確的態(tài)度,認為實習生什么也不會或沒有任何經(jīng)濟回報,故不太愿意把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傳授給實習生。
2.帶隊指導老師
在教育實習中會安排帶隊指導老師,但帶隊指導老師大多有教學任務,難以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指導實習生。結果顯示,僅有2.4%的實習生在遇到問題時會求助帶隊指導老師。
(三)實習生自身
1.實習態(tài)度
在受訪者中,大部分人都認為實習很重要,但在實際行動上卻未體現(xiàn),有的甚至認為去了工作崗位自然就有學習的機會,在思想上忽視實習的重要性,對實習投入不夠,故收獲不多。
2.心理準備
有的實習生忽視了實習的復雜性與艱難性,對實習有著過高的預期。而幼兒園的工作是瑣碎、強調保教結合的,實習生到了幼兒園后發(fā)現(xiàn)幼兒園與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樣,很難用自己所學的理論去指導實踐,又難以調節(jié)自己的心理預期,導致實習效果不佳。
3.專業(yè)知識技能
有的實習生專業(yè)技能較弱,理論知識又不夠扎實,不知如何將所學理論付諸實踐。如有的覺得自己的手工很好,想給幼兒上一節(jié)手工課,可對幼兒手指精細動作的發(fā)展情況不夠了解,導致活動設計對幼兒來說難度偏大。
4.身份轉換困難
實習生在進入幼兒園的那一刻就應該把自己作為一名正式的幼兒園教師來看待,以幼兒園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但這一點卻被很多實習生所忽視。在實習過程中定位不準確,總把自己當作學習的學生,忘了自己準教師的身份。
實習生在實習中既有表現(xiàn)較好的方面,如活動準備充足、活動節(jié)奏把握得當、提問方式使用自如、活動內容延伸豐富,但也存在需要提高的地方,如獨立設計教案能力欠缺、缺乏教學機智、語言難以“兒童化”、師生互動效果不佳、教學評價方式單一等,這些不足之處由多方因素共同制約,若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學校、實習指導老師以及實習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胡福貞.(2009).當代英國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實習的特點及其啟示.學前教育研究.
彭海蕾,劉瑩.(2012).中美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實踐課程的比較.學前教育研究.
沈芳蕾,武建芬.(2013).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實習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以杭州兩所高校為例.科教導刊(上旬刊).
張鵬妮.(2012).全程實踐視角下學前教育專業(yè)教育實習有效性的探索.教育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