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婷,王 琿
劉雨婷/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講師(重慶401120);王琿/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講師,碩士(重慶 401120)。
筆者在從事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低年級閱讀教學工作中,發(fā)現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閱讀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動機不強,對課堂教學反應麻木,導致閱讀成績極不理想?,F選取南方翻譯學院國交院英語專業(yè)四個年級437名學生為被試,用習得性無助感問卷、自尊量表、大學生歸因方式問卷為工具,調查學生英語閱讀學習習得性無助感產生原因。并結合調查結果改進英語專業(yè)閱讀教學手段,以提高閱讀成績,改善教學質量。
心理學家塞里格曼在1967年提出習得性無助這一理論,該理論由一個經典的動物實驗得出:人或動物在特定情境中由于其行動結果重復的失去控制而習得的無反應或麻木狀態(tài)。[1]這一心理現象普遍存在于教學實踐中,其表現為學生在經歷多次失敗后,對學習缺乏動力,消極悲觀,遇到挫折輕易放棄,甚至自暴自棄。后來,另一位心理學家韋納指出;我們對成功和失敗的歸因,會對以后的行為產生重大影響。[2]比如,一個學生把成敗歸因于“能力”這個內部、穩(wěn)定且不可控因素,而不是“努力”這一內部、可控的因素時,就會產生習得性無助感。[3]
獨立學院作為一種新興的辦學模式,近十年來發(fā)展快速。作為民辦三本院校,學生的入學分數低,英語基礎薄弱,自信心嚴重不足,學習動力缺乏,自我約束力差,刻苦精神和毅力不足,學習效率低下,成績不理想。以筆者所在的南方翻譯學院為例,英語專業(yè)學生全院英語專業(yè)四級的通過率僅在30%以內,八級的通過率甚至不超過10%。
英語教學中強調“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技能。作為信息輸入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閱讀為聽力掃清詞匯短語陌生和背景知識匱乏的障礙;同時,為“說得出”“寫得通”提供保障;而譯的前提也要讀得懂。然而筆者發(fā)現,多數學生對閱讀課程反應消極,他們不愿意甚至害怕閱讀,閱讀理解能力相當低下,現狀令人擔憂。
本研究選取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國交院大一到大四英語專業(yè)本科學生作為被試,以學生習得性無助感問卷、自尊量表、大學生歸因方式問卷為工具,調查獨立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學習習得性無助感的現狀。發(fā)放問卷500份,收回問卷450份,實際回收率90%;其中有效問卷437份,有效率97.1%。
1.習得性無助問卷。采用《學生英語學習習得性無助感問卷》調查學生習得性無助。該問卷由朱詩敏、陳旭等編制,共四個因子、21個題項。四個因子分別為情緒無助、認知無助、行為無助、動機無助,問卷信度良好,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26,分半信度0.877,結構效度及模型擬合度良好。[4]
2.自尊量表。采用M.Rosenberg1965年編制、汪向東1999年修訂的自尊量表,該量表共10題,計分方法為:非常不符合記1分,不符合記2分,符合記3分,非常符合記 4 分,其中 3、5、8、9、10 為反向計分,總分范圍是10-40分,分數越高,自尊程度越高。[4]
3.大學生歸因方式問卷。采用呂揚編制的英語學習歸因問卷(問卷4),包括運氣歸因4道(1.2.7.8)、低能力歸因 5道(12.13.14.15.16)、努力歸因 3道(9.10.11)、環(huán)境歸因4道(3.4.5.6),具有良好的信度。[5]
1.習得性無助感。該調查對南方翻譯學院437名英語專業(yè)學生進行測試,對于學生習得性無助感幾個因素方面進行統計性描述,了解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習得性無助感的基本情況,結果表明,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習得性無助感總得分居中(60.71),各題平均得分不高,表明本樣本英語習得性無助感傾向不明顯。四個因素中,得分最高的是動機無助(3.513),其次是情緒無助(2.914)與行為無助(2.678),認知無助得分最低(2.546),即被試學生習得性無助感主要表現為學習動機受損和學習過程中產生消極無助情緒。
2.歸因方式與習得性無助感的關系。該問卷將學生英語成績的高低分為四個維度:運氣、能力、努力、環(huán)境,調查歸因方式的各個維度與習得性無助感之間的關系。
表1中,能力、努力屬于內部歸因、可控因素;運氣、環(huán)境屬于外部歸因、不可控因素。結果表明,學生對英語成績進行歸因時,將成績高低視為運氣、環(huán)境這樣的外部不可控因素時,不易產生習得性無助感;反之,若將其視為能力、努力這樣的內部可控因素時,就容易產生習得性無助感。
3.自尊與習得性無助感的關系。表2顯示出:自尊與習得性無助呈負相關,說明自尊得分低的學生,習得性無助感越強。
表1 歸因方式與習得性無助感的相關分析
表2 自尊與習得性無助感的相關關系(n=437)
4.存在的問題。該調查顯示出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以下問題。
(1)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學習習得性無助感處于中等水平,但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學習動機及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無助感較強。
(2)學生對英語學習成績無法進行正確歸因。不認為成績高低屬于外部不可控因素,而認為成績高低屬于內部可控因素,因此容易產生習得性無助感。
(3)學生自尊與習得性無助呈顯著負相關,即學生自尊水平越高,越不容易產生習得性無助感;反之,則容易產生習得性無助感。
決定成敗的因素有多種,學生在經歷失敗后,會進行自我歸因。獨立學院的學生在經歷高考等失敗后,往往會將失敗歸咎于運氣、智力、外部環(huán)境等一系列不可控的因素上,認為自己比不上一般本科院校的學生。這種消極的歸因導致負面情緒的產生,使他們自信心受挫,無法積極持久地投身于刻苦學習,忽視自己的潛能,學習成績低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正確的歸因,讓學生認識到閱讀理解能力可以通過大量的閱讀和相關閱讀經驗的積累得以提升,但這需要他們付出辛勤的努力。要讓他們在遭遇失敗后將自己的失敗歸因于自身的努力不夠,在獲得成績后要歸因于自身的能力,以此讓他們產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獲得好的成績。
獨立學院學生的習得性無助感會表現為學習動機受挫。針對這一情況,閱讀教師應采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對成功的渴望等內在動機,選擇對學生有價值的東西去閱讀;如果閱讀的材料不適宜學生,就會挫傷學生的閱讀動機。同時,為學生設置合理的閱讀目標,激勵學生通過努力去達到這些目標并給予合理的獎勵,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動機。
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對學生閱讀積極性的提高、增強自信心有所幫助。讓一些通過長期不懈努力而閱讀成績有所提升的學生成為典型,當其他學生注意到這些與自己智力能力相當的人在學習中獲得成功時,就會相信自己也有能力去完成類似的閱讀任務,其自信心就會得到增強。
我國的英語閱讀教學法一直比較單一。教師往往采用“詞匯-句型-段落-文章”的傳統模式,甚至用翻譯法進行教學,忽略了對學生閱讀興趣、英語思維能力及語感的培養(yǎng),導致閱讀教學成效甚微。閱讀課堂要以練習、討論為主,講解為輔,鼓勵學生多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其語用能力和獨創(chuàng)性思維能力;設置閱讀時間限制,讓學生有緊迫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學生必須完成相關閱讀任務,以強迫學生糾正心讀、唇讀、指讀、反復閱讀等不良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模式感,以形成英語思維模式,進行積極有效地閱讀;鼓勵學生放寬視野,涉獵各種文體的閱讀,反對僅通過閱讀考試題目的練習來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利用多媒體等新型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仿真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促進外語學習形式的多樣化和個性化。
針對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的閱讀教學成效低下這一現狀,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其進行正確歸因,并結合積極有效的閱讀教學手段來進行改善。然而,由于獨立學院及其生源所具備的自身特點,僅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出努力是不足以幫助學生徹底擺脫習得性心理無助感、重新樹立起信心來的。教師還應積極與輔導員配合,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學校也應當全面改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質量,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使他們不會產生被遺棄被忽視的感覺,這樣才會更加有效地幫助他們擺脫習得性心理無助感,從而全面提高學習成績。
[1]馬丁·塞里格曼.學習樂觀——成功人生的第三個要素.洪蘭譯[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109.
[2]韋克難.現代管理心理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368.
[3]余鵬.關于習得性無助的解釋與教育干預[J].當代教育科學,2004(9):45-46.
[4]朱詩敏.高中生英語學習習得性無助感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
[5]張慧杰.大學生歸因方式、自尊與習得性無助感的關系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