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瑞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要把干部能上能下機制與督查結(jié)果銜接,用問責利器祛除不作為的‘病癥,讓不作為的‘太平官混不下去……”與會者對這一主張達成了一致共識。
望聞問切,不難發(fā)現(xiàn) “太平官”具有“庸、懶、散”三大癥狀。庸者,有愚鈍、平庸之意。像南郭先生這樣濫竽充數(shù)的 “庸官”,一年下來,拿不出一個有價值的管用妙招,辦不了幾件像樣的實事,解決不了迫在眉睫的疑難問題。結(jié)果,年年混飯、得過且過、“濤聲依舊”;懶者,與勤快相反,先天有惰性,該辦的事情拖拖拉拉,工作效率極為低下;散者,對個人而言是自由散漫,對集體則為“一盤散沙”——有“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diào)” 之意。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單位“一盤棋”意識不強,往往容易出現(xiàn)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被動局面。
讓“太平官”不太平,必須讓平庸且碌碌無為者警覺起來,讓“不作為”變得有作為。對疏于理事的懶者,則應該讓他們產(chǎn)生危機感,不可坐享其成,而必須拿出拼勁和闖勁干好每一天,成就每一年——不讓一個工程延誤,不讓一個計劃落空,不讓一個機遇錯失。針對散者,我們在營造執(zhí)行力文化氛圍的同時,還要善于抓住關(guān)鍵,以協(xié)調(diào)各方來彈好“鋼琴”,而不是亂彈琴、慢半拍或者瞎跑調(diào)。
砍柴用快刀,開山用利斧。對于那些業(yè)績平平卻滿不在乎的 “太平官”干部,組織上應堅決將他們調(diào)離崗位,讓平庸者混不下去,最后像南郭一般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