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登峰
摘 要 目前,我國百香果種植尚未大規(guī)模普及,主要是因為百香果種植技術及其市場地位尚未明確。研究百香果套種生姜的新型種植技術,運用試驗分析法從當前種植技術、栽培流程以及其優(yōu)勢3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新型百香果種植技術既有利于百香果的生長,又能夠充分利用百香果空出閑地,有效發(fā)揮其遮陰、散熱的地理優(yōu)勢,從而為生姜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達到百香果與生姜雙豐收的效果。
關鍵詞 百香果;生姜;套作;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7.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33-0-02
百香果的特點是能夠散發(fā)出多種水果的氣味,被譽為“果汁之王”。近年來,廣西等地開始大量引進,為了促進百香果產量增長,提高經濟效益,廣西容縣開創(chuàng)新型種植技術,即百香果套種生姜技術,利用百香果閑置用地種植生姜,提高土地利用率,又為生姜的生長提供有利條件,從而增收增產,實現雙豐收[1]。
1 百香果套種生姜基本情況
百香果的生長特點是抗熱耐寒、多喜陽光,一般生長在氣候溫和的地區(qū),其適應性較強,容易生長,對于土地要求較低,一般種植在坡度較小的坡地或旱地,并且降水需求適中,降雨量1 000 mm以上為佳,在這樣的生長環(huán)境下,其掛果較多。百香果生長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變化,春秋陽光相對充足,并且降水豐富,營養(yǎng)較為多,因此生長速度較快,開花結果多;而夏季高溫、冬季降水少,導致百香果營養(yǎng)不足,因此開花結果少。經農民種植經驗表明,相較于陰雨天,晴天結果率更為高。
而生姜的生長特點最為顯著的就是喜溫暖溫潤,并且對土壤要求較高。百香果套種生姜能夠滿足生姜生長所需條件,由于百香果屬于蔓藤作為,在生長階段枝葉會形成一道天然屏風,能夠為生姜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遮陰環(huán)境,透光適宜;同時,百香果的種植對其土壤排水系統(tǒng)要求高,能夠讓生姜良好生長[2]。
百香果套種生姜的種植模式,解決了百香果種植而多余的空地,充分利用其遮陰、散射光充足、通風好和溫濕度適宜等資源條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百香果與生姜的雙豐收,為農民增產增收。
2 栽培技術
2.1 施足底肥,精細整地
通常情況下,農民在種植作物時,為了避免種植問題,會對土地進行評估。針對百香果套種生姜這種方式,要結合2種作物的特性,如百香果對土壤要求一般,生姜卻極高,在滿足兩者共性的前提下,即選擇土壤時要滿足地勢較高,排水較為便利的土地,再照顧單方面的特性,即選擇土壤時要擁有肥沃的土壤,利于生姜的成長。選擇好土壤以后,在春節(jié)前30 d需要對該地進行翻土。翻土的目的一是改善土質,二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殺蟲的作用[3]。由于生姜對土質要求較高,節(jié)后需要仔細填平土壤,利于生姜的生長。生姜種植階段,一般換茬時間是連續(xù)3~4次種植,最佳換茬間隔為種植2~3次換茬。
2.2 培育壯芽,適時播種
種植生姜需要準備好壯芽,農民在開始種植之前,最好選擇無病無害且飽滿的姜種放在溫暖干燥的室內,并且用適量的藥物浸泡消毒,避免出現異變。在播種階段,應該在百香果下地以后的幾個月再進行生姜播種,待百香果的枝葉開始生長時,能夠為生姜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其蔓藤能夠有效為它遮擋陽光,并且百香果枝葉透光性極強且通風效果好,尤為適合生姜的成長環(huán)境。
2.3 抓好關鍵環(huán)節(jié), 加強田間管理
植物的種植是基本,而管理就是核心。在眾多植物中,農民可以隨意播種,但要根據每項作物的特點進行管理確實極其難的。尤其是生姜和百香果這類根系較淺的農作物,因此農民必須在適合的時間對其進行施肥澆水。首先,應該對土地作出以下合理有效措施:發(fā)芽初期,應該將土壤深層水分補充足,播種后要對其進行小水澆灌,該階段一般不需要施肥催生長;幼苗階段,生姜生長,對水的需求不多,但是要保證不干旱,并且當期生長到1~2分枝時可以開始施肥;生長階段,對于水源跟肥料的需求較多,為了促進植物的生長,要時刻關注土地情況。此時,百香果枝繁葉茂,農民需要適時修剪枝葉,保證透光,為生姜提供適量光源。
2.4 培土封根,防治病蟲害
生姜和百香果的根系較淺,且生姜喜溫暖濕潤,因此必須進行培土,為其根莖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通常情況下,生姜所面臨的病害是腐爛、斑點,其一般防范措施是選擇壯芽種子、使用優(yōu)質肥料和水源、開溝排水和輪作倒茬等,并在管理過程中及時處理發(fā)現的問題。例如:發(fā)現部分異變植物,應當立即拔出,然后對該地進行消毒;而百香果面臨的病害一般表現為病蟲害,如花葉病、螨蟲等,管理人員要經常巡視并且發(fā)現問題要及時處理。一般來說,對于蟲害的物理防治措施有以下幾點:首先,保持土壤溫潤度和潔凈程度;其次,定期殺毒消菌。另外,在施肥期間,要注意使用守則,避開開花與結果期。
2.5 適時收獲,安全貯藏
百香果的采摘時間一般在果色發(fā)生明顯變化時,即紅黃紫品種都變成該顏色,這個時候采摘的果實最為鮮美,口感最佳。而通常情況下,果園會有很多果實落地,此時農民應該及時拾取,時間最好在3 d之內,否則容易發(fā)生腐爛等現象。值得注意的是,在采摘果實時,切忌摘取尚未成熟的果子,因為未成熟的果子非但不會像成熟果實那么香甜,反而會透出青臭味;而生姜的收獲時間一般在10月下旬,即葉子尚未枯黃前。在采摘生姜時,農民需要注意小心,避免切到姜塊。為了方面收割,可以先為土地澆水保濕,易于收割。
2.6 為來年培育做好準備工作
在冬季釆摘完百果之后應對其進行修剪,不過不能重度修剪,主要是對下垂、枯萎的枝蔓進行修剪,剪短這些側蔓枝、枯萎的枝蔓之后全面噴農藥清園一次,利于來年百香果萌發(fā)新的結果枝蔓,為了能夠確保第2年種植的生姜長勢良好,防治病蟲害的滋生,應當在冬季對土地進行凍垡,這樣能夠疏松土壤后,就會使土壤下實上虛。在來年種植之前,以每667 m2地35~40 kg的量撒石灰粉進行消毒,再種植生姜。
3 套作模式的優(yōu)勢
百香果和生姜間的套作種植技術能夠促進產量的提高,其作用具體細化分為以下兩點:第一,光照強度及分布,百香果與生姜的生長特點、高度都各不相同,兩者之間對光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對光的吸收與投射也不一樣,這種差異性使得它們能夠更加充分利用光能。讓百香果在上面充分吸收光源,從其枝葉下透光給予生姜適量光能,為生姜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遮陰環(huán)境;第二,田間二氧化碳含量與風速,兩種作物的高度不同,因此能夠形成空氣對流,從而土地擁有更多二氧化碳,進而促進光合作用,達到促作物生長的效果。
此外,百香果套種生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且在百香果架下種植生姜,為生姜提供了天然的遮陰場所,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這種方式能夠有效能夠百香果的產量。同時,套作模式的應用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為農民增產增收提供了新的道路,鼓勵了其種植的積極性。
4 結語
百香果與生姜共同種植的手段是一種全新的種植模式,彌補了傳統(tǒng)種植方式如產量低、用地多且浪費等不足,并且將這些缺點充分加以改善和利用,使之成為優(yōu)點,為生姜的種植提供天然生長環(huán)境。利用這種新型的種植技術,能夠提高土地利用率,為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達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炳林.師宗縣生姜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0(1):55-58.
[2]龍啟華.百香果栽培要點[J].農友之家,2012(1):23-24.
[3]歐高政,陳曉波.百香果山地無公害優(yōu)質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0(1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