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東娜
春秋后期的中國盡管“禮崩樂壞”、社會失序,但是動蕩的環(huán)境和背景也為杰出人才的涌現(xiàn)提供了機遇。思想巨擘孔子和老子、治國能臣子產(chǎn)和晏嬰等,都是這一時期杰出人才的代表。
事情發(fā)生在公元前517年,當時的孔子雖然不過35歲,但在魯國聚徒講學已有數(shù)年,且已形成較大的影響,慕名拜師者絡繹不絕。正當孔子信心十足地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突然間,魯國發(fā)生了嚴重的內(nèi)亂,孔子不得不帶著學生逃命到了兄弟之邦——齊國。
這時候,齊國的國君是齊景公,國相則是比孔子大20多歲的晏嬰。在齊景公之前,晏嬰就先后輔佐過靈公、莊公兩位國君,可以說是齊國政壇上一位重量級的人物。
孔子來到齊國后不久,就通過齊國另一位權(quán)臣高昭子的引薦,拜見了齊景公。齊景公與魯國這位大名鼎鼎的儒者相談甚歡??鬃踊氐阶∷?,臉上寫滿笑意,沉浸在愉悅的情緒中。這時,弟子子貢走了過來,悄聲進言道:“老師,您既然已經(jīng)拜見了齊國的國君,是否也該接著到國相的府上走一走,表示一下禮貌和敬意?。俊笨鬃勇犃诉@話,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微微搖了搖頭,說道:“晏子這個人,先后在三位君主下面做事竟然都很順當,這使我對他的為人不能不有所懷疑。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去拜訪他呢?”子貢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然后轉(zhuǎn)身離去。
沒過幾天,孔子的話就傳到了晏嬰的耳朵里。晏嬰無奈地笑了笑,說道:“作為世世代代生活在故土的一名齊國人,我晏嬰假如不能夠保持良好的品行,不能夠深刻認識、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還怎么在齊國立足?我一向歡迎人們對我提批評意見,因為我懂得良藥苦口、忠言逆耳的道理。不過,魯國來的孔先生鑒于我侍奉三君都很順當就推斷我的人品有問題,這是讓我感到費解和不能接受的。常言說得好:‘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紫壬⑽纯疾煳业男袨?,卻僅僅因為這一經(jīng)歷就對我的人品妄加非議。我原本對儒者總要高看一眼,現(xiàn)如今卻不得不改變態(tài)度了?!?/p>
孔子聽說了晏子的話,自責道:“前些天我私下里議論晏子,卻沒有說到點子上,犯了想當然的錯誤,對他造成了傷害,我的罪過大了!我聽說君子處世,強于自己的就拜為老師,不如自己的就結(jié)交為朋友。如今我對晏老先生說了錯話,遭到了他的批評,這是應該的,他就是我的老師?。 ?/p>
第二天,孔子先是派學生宰我代表自己向晏嬰表達了歉意,接著親自備好禮物,登門謝過??鬃诱嬲\地施禮致歉,晏嬰則爽朗一笑:“罷了罷了,過去的事就不再提了!你既然來了寒舍,那咱們就排除一切干擾,好好地研討研討學問。剛好我還有一些問題需要向你這樣的大師請教呢?!辈灰粫?,兩人面前就擺滿了竹簡,你一言我一語地暢談起來。
(摘自《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