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煜(大慶第四采油廠地質大隊, 黑龍江 大慶 163511)
鼓風射流型分散裝置在油田被普遍用于聚合物溶液配制,結構如圖所示。聚合物干粉首先通過螺旋下料器進入文丘里管,再由鼓風機輸送至水粉混合頭,與配制水混合后進入溶解罐,經過初步攪拌后由轉輸泵輸送至熟化罐[1]。聚合物的溶解是快過程,熟化是慢過程,干粉的溶解效果不好會影響到熟化,即使后期長時間熟化也不會均勻。
分散裝置流程示意圖
溶解罐攪拌器負責使聚合物初步溶解,經過觀察和計算,該機構達不到使液體在溶解罐中形成湍流的要求[2]。計算過程如下:
式中:Re為攪拌雷諾數(shù);d為攪拌器直徑,m;n為轉速,r/s;
ρ為液體密度,kg/m3;μ為液體粘度,Pa·s。
Re=10~30時,可以產生少量的循環(huán)流,但仍屬于層流范圍,受混合液高粘滯力作用影響,使得混合液在罐內出現(xiàn)死區(qū);Re大于1000,罐內液體方可達到湍流狀態(tài)。
針對此問題,理論上可通過調整攪拌器參數(shù)(葉片尺寸、層數(shù)、安裝方式和攪拌速度)的方式解決。溶解罐實測直徑為1.60m,當提高5倍轉速、槳葉增加1倍時,Re可提高至500,達到過渡流狀態(tài)。
此時攪拌功率:
可見,更換電機和擴大攪拌器尺寸難以滿足需要,且受罐內液體停留時間短的影響,此項措施的意義不大。
溶解罐相關參數(shù)表
續(xù)表
由水粉混合頭噴射出的干粉和配制水有較大的沖擊力。根據(jù)科諾瓦洛夫提出的經驗公式[3],液體從管口流出到充滿靜水的空間內的射流,距離管口L處射流斷面上的平均流速如下式:
式中:V0為起始斷面處的平均流速;VL為距離起始斷面距離
為L的斷面處的平均流速,m/s;D為噴嘴直徑,m。
由于水粉混合頭噴射口是環(huán)狀結構,配制水和干粉由外殼和芯子的環(huán)形空間內噴出,測得外殼和芯子的間隙為1cm,故理想化認為該環(huán)形空間是由若干個直徑1cm的圓組成的,則D=0.01m;V0=8.4m/s(根據(jù)流量和管徑計算得到),當L取1.35m時(溶解罐高液位),代入公式得:
當L取0.45m時(溶解罐低液位),VL'=2.073m/s
當分散裝置配液時,水粉射流由水粉混合頭進入溶解罐,穿過液體層后在罐底仍可以0.177m/s至2.073m/s的速度流動。由攪拌雷諾數(shù)可知,依靠攪拌器只能在攪拌器附近形成少量循環(huán)流,遠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果。因此,采用水粉射流攪拌可以替代攪拌器攪拌。
對水粉混合頭射流角度調整。水粉混合頭垂直安裝時,射流僅能作用于液面的部分區(qū)域,返混程度不高。若將水粉混合頭射流角度調整后,使液柱產生水平和豎直兩個速度分量,從而強化混合液的返混并延長停留時間。
對于已建配制站,按單站日配制量4200m3測算,停運溶解罐攪拌器年可節(jié)電1.15×104kWh;對于新建配制站,按單站4臺分散測算,取消溶解罐攪拌器及配套自控裝置設計可一次性節(jié)約投資10萬元。
[1]李杰訓.聚合物驅地面工程技術[M].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8.
[2]王凱,虞軍,等.攪拌設備[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3.
[3]陳家瑯.水力學[M].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