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濤 周愛萍 張弘綱 遲·依荷巴麗 崔成旭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內(nèi)科,北京100021
雷替曲塞是一種直接抑制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synthase,TS)的新型抗腫瘤藥物,雖與氟尿嘧啶同樣作用于TS,但雷替曲塞無交叉耐藥,且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和較小的的毒副作用的特點[1]。目前晚期結(jié)直腸癌的一線、二線化療方案主要為含氟尿嘧啶的聯(lián)合方案(包括FOLFOX和FOLFIRI等)[2],經(jīng)化療后的患者由于對氟尿嘧啶耐藥,所以患者二線化療后治療不宜再使用氟尿嘧啶。大型臨床研究的相關(guān)結(jié)果顯示,采用雷替曲塞與氟尿嘧啶聯(lián)合亞葉酸鈣治療的晚期結(jié)直腸癌患者,在生存時間延長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3-4]。同時,與氟尿嘧啶相比,雷替曲塞不需要使用深靜脈置管的方式給藥,也不需要長時間泵控,且毒副作用更低,使用也更加方便。本研究對于以氟尿嘧啶為基礎方案化療后失敗的二線后(含三線、四線、五線)治療,選擇以雷替曲塞為基礎的方案進行化療,以研究其療效及安全性。
選擇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以雷替曲塞為基礎的二線后化療方案的晚期結(jié)直腸癌患者。納入標準為:①經(jīng)組織學證實為晚期結(jié)直腸癌的患者,其轉(zhuǎn)移灶不能手術(shù)切除;②以氟尿嘧啶為基礎方案化療后失敗,并采用以雷替曲塞為基礎治療方案的患者;③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體能狀態(tài)評分為0~2分,預計生存時間超過3個月;④有CT或者MRI可測量的病灶;⑤治療前1周行血象、肝腎功能、心電圖等檢查,無化療禁忌證;⑥治療前4周,具有完整的CT或MRI、骨ECT檢查的相關(guān)資料的患者。排除標準為:①同時患有其他腫瘤;②有活動性的感染或者其他嚴重疾病的不適合化療者;③受孕期婦女。經(jīng)納入和排除標準的入組患者共31例,年齡為44~65歲,中位年齡為57歲,具體情況見表1。
本研究入組的31例患者均使用以雷替曲塞為基礎的方案進行化療。①雷替曲塞聯(lián)合奧沙利鉑方案:雷替曲塞,3 mg/m2,靜脈滴注15 min,d1;奧沙利鉑,100 mg/m2,靜脈滴注2 h,d1;每3周重復1次,直至病情進展。②雷替曲塞聯(lián)合伊立替康方案:伊立替康,350 mg/m2,靜脈滴注30 min,d1;雷替曲塞,3 mg/m2,靜脈滴注 15 min,d1;每3周重復1次,直至病情進展。③雷替曲塞單藥方案:雷替曲塞,3 mg/m2,靜脈滴注15 min,d1;每3周重復1次,直至病情進展。
患者每2個周期進行療效評價,直至病情進展或不可耐受。全部病例均進行隨訪,并詳細記錄隨訪結(jié)果。
1.3..11療效判定 療效標準參考RESIST實體瘤客觀療效評價標準。完全緩解:所有靶病灶消失;部分緩解:同基線水平相比,靶病灶腫瘤的最大徑之和縮小30%以上;疾病進展:靶病灶的最大徑之和增加20%以上或出現(xiàn)新病灶;疾病穩(wěn)定:靶病灶縮小未達PR或增加未至PD。ORR=CR+PR,CBR=CR+PR+SD。PFS為自治療開始到首次出現(xiàn)疾病進展或死亡的時間。
表1 患者的一般資料
1.3..22不良反應 依據(jù)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通用毒性判定標準(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Common Toxicity Criteria,NCI-CTC)3.0版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和分級。
隨訪方式以門診隨訪為主,隨訪日期截至2014年8月,無失訪病例,隨訪率為100%。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中位數(shù)進行統(tǒng)計描述;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及百分比進行描述;采用Kaplan-Meier法進行生存分析。
31例患者共計完成治療周期數(shù)為99次,每位患者平均為3次。所有患者皆可評價療效,其中發(fā)生CR者0例、發(fā)生PR者1例(3.23%),發(fā)生SD者17例(54.84%),發(fā)生PD者13例(41.94%)。ORR為3.23%,CBR為58.06%。
截止到2014年8月,共9例患者死亡。mPFS為1.53個月(95%CI:0.921~2.139),總生存時間為1.27~7.70個月。用Kaplan-Meier法描述PFS的生存曲線(圖1)。
31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皆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藥物不良反應。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惡心(100%)、嘔吐(100%)、白細胞減少(77.42%)和中性粒細胞減少(74.19%);無3~4度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表2)。
以雷替曲塞為基礎的方案進行二線后治療晚期結(jié)直腸癌時,無患者因不可耐受拒絕或停止治療,無藥物相關(guān)性死亡發(fā)生。
目前結(jié)直腸癌發(fā)病率在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中排第3位,死亡率排第5位,結(jié)直腸癌每年發(fā)病數(shù)占全部惡性腫瘤發(fā)病數(shù)的10%,死亡數(shù)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數(shù)的8%[5-6]。目前晚期結(jié)直腸癌的一線治療方案是以氟尿嘧啶為主的聯(lián)合化療方案,標準治療方案為FOLFOX和FOLFIRI方案,可互為一線和二線療法[7-8],然而三線及三線以后治療,目前尚未有標準的治療方案。
注射用雷替曲塞是一種新型的抗腫瘤藥物,由英國阿斯利康公司于1996年將其以商品名Tomudex上市,主要應用于不耐受或不適用于氟尿嘧啶治療的晚期結(jié)直腸癌、胃癌患者的治療[9]。與氟尿嘧啶相比,雷替曲塞是直接的、特異性的TS抑制劑,其在體內(nèi)經(jīng)還原葉酸載體攝入細胞,并被葉酸聚谷氨酸合成酶轉(zhuǎn)化為聚谷氨酸鹽的形式貯存于細胞中,聚谷氨酸鹽可通過增強TS的抑制作用延長抑制時間,從而提高抗腫瘤活性[10]。因此,雷替曲塞作為在氟尿嘧啶為主的一二線治療失敗的情況下,可考慮為將其作為替代性藥物。
本研究中,經(jīng)三線和四線治療的患者占總體入組患者的90.32%,五線治療的患者僅占9.68%。共完成治療周期數(shù)99次,平均為3次。所有患者皆可評價療效,其中ORR為3.23%,CBR為58.06%。mPFS為 1.53個月(95%CI:0.921~2.139)。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惡心嘔吐(100%)、白細胞減少(77.42%)和中性粒細胞減少(74.19%),且無3~4度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
本次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晚期結(jié)直腸癌的二線后治療予以雷替曲塞為基礎的治療方案,CBR可達58.06%,且不良發(fā)應小,耐受性好,可以作為一種臨床治療手段。由于本次臨床觀察病例數(shù)有限,且無對照試驗,觀察時間短,涉及的藥物相對較多,所以需要大量的樣本以做進一步的系統(tǒng)研究。
[1]Kelly C,Bhuva N,Harrison M,et al.Use of raltitrexed as an alternative to 5-fluorouracil and capecitabine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cardiac history[J].Eur J Cancer,2013,49(10):2303-2310.
[2]Cassidy J,Clarke S,Díaz-Rubio E,et al.XELOX vs FOLFOX-4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NO16966 updated results[J].Br J Cancer,2011,105(1):58-64.
[3]Cunningham D,Zalcberg JR,Rath U,et al.Final results of a randomised trial comparing"Tomudex"(raltitrexed)with 5-fluorouracil plus leucovorin in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Tomudex"Colorectal Cancer Study Group[J].Ann Oncol,1996,7(9):961-965.
[4]Cocconi G,Cunningham D,Van Cutsem E,et al.Open,randomized,multicenter trial of raltitrexed versus fluorouracil plus high-dose leucovori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Tomudex Colorectal Cancer Study Group[J].JClin Oncol,1998,16(9):2943-2952.
[5]Parkin DM,Bray F,Ferlay J,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2[J].CA Cancer J Clin,2005,55(2):74-108.
[6]張思維,陳萬青,孔靈芝,等.中國部分市縣1998-2002年惡性腫瘤的發(fā)病與死亡[J].中國腫瘤,2006,15(7):430-438.
[7]Schultheis B,Folprecht G,Kuhlmann J,et al.Regorafenib in combination with FOLFOX or FOLFIRI as first-or second-lin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results of a multicenter,phase Ib study[J].Ann Oncol,2013,24(6):1560-1567.
[8]Pasetto LM,Jirillo A,Iadicicco G,et al.FOLFOX versus FOLFIRI:a comparison of regimens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metastases[J].Anticancer Res,2005,25(1B):563-576.
[9]Van Cutsem E.Raltitrexed(Tomudex)[J].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1998,7(5):823-834.
[10]Jackman AL,Farrugia DC,Gibson W,et al.ZD1694(Tomudex):a new thymidylate synthase inhibitor with activity in colorectal cancer[J].Eur J Cancer,1995,31A(7-8):1277-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