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9日,剛考入人大歷史系2015級碩士的郝相赫,在人大圖書館讀到李憑的《北魏平城時代》,之后在微信朋友圈發(fā)了贊頌"/>
新聞回放>>
2015年9月19日,剛考入人大歷史系2015級碩士的郝相赫,在人大圖書館讀到李憑的《北魏平城時代》,之后在微信朋友圈發(fā)了贊頌該書的一條讀后感:“李憑先生的書,在年輕時對北魏史料掌握得不熟悉因而沒讀懂,今天重讀才讀出味道來。我曾嘲笑田教授一代宗師,門下卻是庸才(閻步克、韓sf之流),就是不愿意當黃種人的漢奸。直到讀了李憑先生的書,這個觀點再也不成立了??上绱擞⒖s南下澳門了,真有衣冠南渡之感。”這條消息惹得導師孫家洲極為不滿,他怒斥郝相赫為“狂徒”,并稱“師生之交首重道義。是我多年來與弟子相處的重要原則”,而郝相赫“對閻步克先生韓樹峰先生無端嘲諷”,讓他“極為震怒”,他認為“學界自有學界的規(guī)矩與尊嚴”,“鑒于目前的情況,宣布與郝相赫斷絕師生關系,并已把決定告知郝相赫本人”。這一事件經(jīng)網(wǎng)友曝光后引發(fā)極大爭論。
素材聚焦 師道
孫家洲教授說,郝相赫從報到之后,就在微信上屢屢發(fā)表攻擊他人的言論。自己為此不安,也曾經(jīng)發(fā)信給他,勸郝“處事平和”,但并未見到什么效果。對于孫家洲教授的公開信,郝相赫則回應稱師徒二人理解有差異,他認為自己并未公開批評北大、人大兩位老師,而是以字母代替,對后者的學術地位和名譽無法撼動,而孫家洲老師在朋友圈發(fā)斷絕師生關系的公開信,導致其名譽受到很大傷害,還會毀掉自己讀博的前程。他在最后表態(tài),接受孫老師公開信中的要求,同意解除孫老師的指導關系,但自己并未違紀,將不惜一切手段維權。9月21日,郝相赫微博再次致歉,稱自己“年少無知”,一定“深刻檢討、痛改前非,認真學習”。校方表示,學生與導師之間的調(diào)整非常正常,這都是雙向選擇的,“會按程序處理”。
網(wǎng)友評論
@尤心95:考研是雙向選擇的。如果老師的話他不愛聽,老師的學術水平他看不上,這只能說明這對師生沒有緣分,這位老師也教不了他了。這樣很好呀,可以讓這個學生去尋找適合他的老師,得到更適合他的教育,而不是削足適履地去適應他不喜歡的老師的教育。
@北里米wertf:學生是情有可原的,再說,在朋友圈吐槽怎么了?我經(jīng)常在QQ空間說某個上課的教授怎么樣怎么樣的,這樣也沒什么吧。
@白菜菜菜菜白菜:這樣做很不尊重老師吧,說話涉及人身攻擊??裢源蟛]錯,但老師憑什么就要白白受辱?學術討論不是謾罵。我認為這個老師沒什么錯。
【考場仿真試題】對“人大碩士生嘲諷前輩惹怒導師,導致師生斷絕關系”你有什么看法?請寫一段150字左右的微評論。
【范文示例】恃才傲物者難免狂放,可以說,郝相赫就是這樣一個狂放之人。他推崇李憑先生的研究,反感閻步克等的研究并沒什么錯,但是在社交平臺用“漢奸”等攻擊性的語言嘲諷顯然并不是學術討論所應有的態(tài)度。反對權威、獨立思考并不意味著就應該丟掉禮貌與尊重。選擇適合自己的學術道路也許會給郝相赫更大的空間,而這次的教訓,也將會成為他人生道路上除學業(yè)優(yōu)秀外,有關尊重與禮儀的重要一課。
其他適用話題 尊師重道;獨立思想;尊重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