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碧珠張 紅應文娟李曉蓮
家屬健康教育在脊髓損傷尿潴留患者恢復自主排尿功能中的應用研究*
江碧珠①張 紅①應文娟①李曉蓮①
目的:研究強化患者家屬健康教育對于脊髓損傷尿潴留患者恢復自主排尿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100例脊髓損傷尿潴留患者,按入院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并在此基礎之上對每1例患者固定讓1名人員陪護,同時強化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其中包括間歇的導尿技術、心理的健康教育、評估和計劃、對患者并發(fā)癥以及相關知識的教育等。對照組進行傳統的護士主導,患者及其家屬被動配合醫(yī)護人員以及間歇導尿的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效果,記錄相關的指標,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及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復情況。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總評分、膀胱殘余尿量、恢復自主排尿的時間、自主排尿量、總滿意度比較,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對脊髓損傷尿潴留患者是積極的、有效的輔助治療方法,這種方法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膀胱殘余尿量,有效縮短患者恢復自主排尿時間,增加患者自主排尿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醫(yī)護人員應重視對患者家屬進行同步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脊髓損傷; 自主排尿功能; 影響
脊椎有損傷的患者通常都會有膀胱平滑肌的排尿反射性的消失,從而導致了尿潴留[1]。特別是如果截癱患者的膀胱或其括約肌由于失去了神經支配之后發(fā)生了功能性的障礙,從而出現了尿潴留或者是尿路的感染,而膀胱里面的高壓的狀態(tài)又會導致膀胱、輸尿管的反流,并逆向損害患者的腎功能,也就是神經源性的膀胱,最后會導致患者腎功能的衰竭,這是截癱的患者發(fā)生晚期死亡的首要原因[2-6]。怎樣降低脊髓損傷患者的并發(fā)癥及其發(fā)生率,同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一直以來都是臨床醫(yī)務人員的主要研究方向[7]。并且近年來,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對于患者疾病治愈以及康復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重視[8]。而且,獲得患者家屬的支持、理解以及配合,對于患者的治療都非常重要。所以,抓住患者住院周期當中相對有利的時機,并且對患者家屬進行相對的健康教育很重要。本研究中為探討強化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對于脊髓損傷尿潴留患者恢復自主排尿功能的影響,對100例脊髓損傷尿潴留的患者進行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脊髓損傷尿潴留患者,所有患者的損傷時間都是一周以內,且患者的病情穩(wěn)定能配合治療,整個研究均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進行,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男34例,女16例,年齡17~55歲,平均(38.0±2.1)歲;觀察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17~57歲,平均(38.0±2.5)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基礎疾病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主要是對患者進行入院的宣傳以及無菌的間歇性導尿。間歇性導尿可以使患者的膀胱有間歇性的擴張,這有助于保持患者膀胱的容量以及恢復其膀胱收縮的功能。間歇性導尿法在進行治療時需要進行反復的插尿管,因此患者尿道的損傷是無法避免的,部分患者就會存在一定的憂慮,所以需要醫(yī)護人員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間歇性導尿的原因、目的和操作的過程。導尿的間歇時間要根據尿的殘余量而定,開始的時間間隔是4~6 h,導尿次數是4~6次/d。根據殘余的尿量來調整導尿的次數,如果殘余尿量>400 mL,要適當增加導尿次數。膀胱的內壓達40 cm H2O膀胱容量時,要增加間歇的導尿次數。隨殘余尿量的減少量可以慢慢延長導尿的時間間隔。如果殘余尿量<100 mL,可以停止間歇性導尿。(2)觀察組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并指導家屬對患者進行間歇性的導尿操作,同時要加強其對并發(fā)癥的相關知識了解,從而進行正確的護理以及預防并發(fā)癥:①護士對患者的SCI水平以及癱瘓的程度、潛在的并發(fā)癥等相關因素進行評估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員、經濟情況等進行了解。②對患者進行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患者的心理變化會影響到其治療,因此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要積極配合治療,則排便以及排尿功能障礙可以得到解決。同時根據患者心理變化的不同分期有針對性的對患者及其家屬給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解除患者的抑郁、依賴等問題,有助于病情好轉。③對家屬及患者進行相關的并發(fā)癥的知識教育,詳細的向他們解釋并發(fā)癥的原因、種類、臨床上的表現等從而可以取得患者以及其家屬的配合。④指導患者按計劃來飲水,膀胱在訓練期間飲水量要控制在1500~200 mL,6:00 am-8:00 pm平均分配,飲水量不能超過400 mL/次,睡覺前3 h內要避免飲水,并指導患者配合導尿的工作。⑤指導患者進行相關的膀胱的訓練。
1.3 觀察指標 治療后,參考相關文獻,評定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以及各種指標的情況。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殘余尿量的情況,以及患者治療之后恢復自主排尿的時間以及自主的排尿量。(1)患者殘余尿量的評估標準:在患者自主排尿后,立即將導尿管插入患者體內以引出其膀胱內殘余的尿液,準確測量并記錄下來,手術前后的兩周各自進行一次評估。(2)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復時間評估標準:觀察患者拔出尿管4~6 h后再次排尿一次的B超監(jiān)測下殘余尿量,尿量<100 mL,自主排尿功能恢復;尿量≥100 mL,則為自主排尿功能沒有恢復,恢復的時間從患者進行手術的當天算起。(3)患者的滿意度通常有三種等級為: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總滿意度=滿意率+非常滿意率。(4)患者的生活質量總評分標準:30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特別照顧和幫助;40分的患者生活可以自理。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生活質量總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后的患者生活質量總評分比較,觀察組效果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活質量總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生活質量總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50) 30.50±4.00 40.50±6.50觀察組(n=50) 31.50±4.00 44.00±7.00 t值 1.1043 2.5908 P值 0.2695 0.0034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殘余尿量比較 觀察組膀胱殘余尿量比對照組更少,即觀察組比對照組效果更好,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殘余尿量比較(±s) m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殘余尿量比較(±s) mL
組別 治療前 治療2周后對照組(n=50) 430.0±70.0 240.0±65.0觀察組(n=50) 460.0±85.0 124.0±47.0 t值 1.9265 10.2259 P值 0.0569 0.0010
2.3 兩組自主排尿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恢復自主排尿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且自主排尿量也更多于對照組,觀察組比對照組效果更好,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自主排尿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自主排尿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
/d)t值 14.8632 12.2247 P值 0.0020 0.0035
2.4 兩組患者總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度84.0%,而對照組的總滿意度60.0%,觀察組比對照組效果更好,兩組總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u=-2.3434,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總滿意度比較 例(%)
脊髓損傷通常是由于各種各樣不同的致病因素所導致脊髓的結構、功能不同程度損害,使脊髓的功能(包括運動、反射、感覺等)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9-13]。其中以排尿的功能性障礙為最常見癥狀,它對患者的生存質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并且由于脊髓一旦受到了損傷其功能恢復的時間較長,而且大部分患者有可能會終身殘廢,這些都給患者及其家庭甚至是社會帶來了非常大的傷害和負擔[14]。對膀胱功能障礙其表現是尿潴留的患者而言,傳統采用的治療方法是依靠留置尿管的康復訓練[15-16]。但是由于在康復的護理過程當中,每個患者拔管的時間不同,因此會導致某些患者的拔管時間非常長,從而容易出現各種并發(fā)癥,這不僅會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還會使患者因為治療并發(fā)癥延長了治療期從而增加了各方面的費用,這也給患者的家庭帶來了很大的負擔。而間歇導尿則使患者的膀胱間歇性的擴張,能夠模擬患者的膀胱儲尿和排尿的功能,這有利于患者膀胱反射性收縮的恢復,從而逐步的降低患者膀胱內殘余尿量,間歇導尿可以降低脊髓損傷尿潴留患者的尿路感染發(fā)生率。
本研究中發(fā)現,兩組患者在實施治療后,患者生活質量總評分比治療前的總評分更高,即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的觀察組效果比沒有進行健康教育的對照組更好。在患者的整個恢復過程當中,家屬的照顧以及安慰顯得相當重要?;颊卟荒苓M行自主排尿的過程中,需要進行間歇性的導尿以幫助患者進行排尿,這個過程不如正常的生理排尿過程,使得患者非常的辛苦,因此家屬的陪伴以及勸導不僅能夠幫助患者配合以完成導尿,還可以在護士的相關指導之下進行護理,從而有效防止患者泌尿系統感染以及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7]。而且本研究還發(fā)現,觀察組患者的膀胱殘余尿量比對照組更少,其治療效果更好,而且患者恢復自主排尿的時間也明顯更短,自主排尿量比對照組多。此外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度為84%,而對照組總滿意度為60%,觀察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總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即強化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對于脊髓損傷尿潴留患者恢復自主排尿功能具有明顯的影響,且有利于患者的治療。
綜上所述,患者家屬進行同步的相關健康教育對脊椎損傷的患者是一種積極的、有效的輔助治療方式,醫(yī)護人員因此應該充分重視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通過對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以使他們了解有關的康復知識,能夠有機會參與到患者的康復訓練中,從而使患者能夠感受到來自家屬的關愛、鼓勵以及支持,進一步的調動了患者進行主動訓練的積極性以及潛能;能夠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能促進患者膀胱功能恢復,從而真正的提高脊髓損傷患者生活質量,則強化患者家屬健康教育對于脊髓損傷尿潴留患者的治療值得臨床上廣泛應用。
[1]馬海萍,盧惠娟,姚劍英,等.脊髓損傷患者照顧者照顧負擔與應對方式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0):906-909.
[2]孫知寒,邱卓英,朱平,等.脊髓損傷心理壓力應對量表的編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6(6):518-522.
[3]廖利民,吳娟,鞠彥合,等.脊髓損傷患者泌尿系管理與臨床康復指南[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19(4):301-317.
[4]李景偉,馮世慶,焦新旭,等.急性脊髓損傷患者早期并發(fā)癥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1,21(7):569-572.
[5]曾采采,丘雪梅,劉潔杏,等.中西醫(yī)綜合護理對脊髓損傷患者尿潴留的效果分析[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2,23(7):1839-1840.
[6]靖華芳,廖利民,付光,等.脊髓損傷患者上尿路功能損害的相關因素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46(4):544-547.
[7]繆碧琴,周科.家居環(huán)境改造對脊髓損傷患者出院后生存質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24(9):885-886.
[8]郝春霞,李建軍,周紅俊,等.226例脊髓損傷患者康復療效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23(10):972-973.
[9]何霏,張雯,楊蓉,等.脊髓損傷患者肺康復治療的現狀和進展[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4,29(2):176-179.
[10]劉西花,高杰,岳壽偉,等.脊髓損傷患者尿路感染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6(3):261-262.
[11]李淑琴,唐潔,羅興利,等.康復護理干預對脊髓損傷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27(7):658-660.
[12] Bombardier C H, Smiley J.Measur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utility of 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among individual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J].Rehabil Psychol,2015,60(2):211-212.
[13]呂衛(wèi)華,衛(wèi)金歧,趙君,等.脊髓損傷患者醫(yī)院感染常見部位分析及護理干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4):2909-2910.
[14]張麗瑾.康復科脊髓損傷患者健康教育的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2013,24(5):46.
[15] Miao X,Wu X,Shi W.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neurological disorders:A clinical study[J].Indian J Biochem Biophys,2015,52(2):140-146.
[16] Rao J S,Ma M X,Zhao C,et al. 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changes in monkey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a resting-state fMRI study[J].Magn Reson Imaging,2014,32(5):482-486.
[17]戴頻,余秋萍,張明霞,等.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在醫(yī)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4):757.
Application of Family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JIANG Bizhu,ZHANG Hong,YING Wen-jua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0):080-082
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strengthening the families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urinary retention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to recovery the automatic micturition function.Method:100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with urinary retention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according to admission order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trengthening health education to patients families including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intermittent health education,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nd planning, for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and related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so 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nursing,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passived with medical personnel heal and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The effect of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the related indexes were analyzed,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utonomous urination function and the life quality were recorded.Result: Compared 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s in the total score of quality life, bladder residual urine volume, recovery of automatic micturition time, independent urine output and the total satisfactory rate,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family members is effective adjuvant treatment method for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with urinary retention. It can reduce patients’ bladder residual urine volume,shorten the recovery of automatic micturition time and increase the amount of autonomous urination.This method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bladder function of patients,it is worth to promote in clinical,medical personnel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patients' family members.
Health education; Spinal cord injury; Automatic micturition function; Influence
10.3969/j.issn.1674-4985.2015.20.027
2015-02-13) (本文編輯:周亞杰)
2012年汕頭市醫(yī)療重點科技計劃項目(2012113)
①汕頭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廣東 汕頭 515041
江碧珠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Shantou University,Shantou 51504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