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凱,袁亞寧
(五環(huán)(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安 710038)
膠輥是關鍵的紡紗器材,其制造、保養(yǎng)質量對成紗質量的影響倍受紡紗企業(yè)關注。各膠輥制造廠不斷探索研發(fā)既能提高成紗質量,又能增加耐磨性的新產品,在為紡紗企業(y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紡細號紗需要優(yōu)良的紡織器材,特別是應選擇邵爾A硬度約為65度的免處理膠輥[1];因為低硬度、高彈性的膠輥對纖維的握持力強,有利于紡紗牽伸,穩(wěn)定紗線質量。在牽伸過程中,纖維與膠輥表面長期接觸,導致膠輥磨損,低硬度、高彈性膠輥尤為突出。磨礪雖然能改善膠輥表面狀態(tài),但由于低硬度膠輥、特別是價格較高的免處理膠輥在運轉過程中易產生中凹、復磨次數(shù)頻繁,使用周期短,會增加企業(yè)的生產成本。2015年,企業(yè)通過比價招標,確定使用如東紡織橡膠有限公司制造的NFR865型免處理膠輥。實際上,我公司從2014年3月就開始對該膠輥的成紗質量和耐磨性與以前使用的免處理膠輥進行長期跟蹤對比試驗,以確定適用性。
膠輥從制造廠購買回來時都是半成品,上機前必須經(jīng)過制作方能使用。膠輥的性能好,沒有科學的制作工藝對其進行再加工,其功能也很難發(fā)揮出來,以下簡單介紹膠輥制作的要點。
免處理鋁襯管膠輥制作時,膠輥軸承的游隙應該選擇在0.01mm~0.02mm。若軸承游隙小于0.01mm,經(jīng)過高壓套制的膠輥有些會回轉不靈活,甚至發(fā)生卡死不轉等問題,這些膠輥就要報廢,造成浪費,回轉不靈活的膠輥上車使用則會造成重復斷頭,因此,在套制前應對軸承逐個進行檢查[2]。
套制是制作膠輥的基礎,如果套制出錯,則后工序都無法彌補。我廠使用立式氣動套制機,套制時引頭、軸承、桿頭、底座必須垂直、同軸,且氣流暢通、定位準確、一次到位,確保膠輥周向與端面均受力均勻;在完成1萬套膠輥后,應對引頭、桿頭、底座部分進行核對,如果引頭、底座有大于0.2mm的磨損,要及時進行更換,確保套制出的膠輥全部合格。
套制好的膠輥應重新進行磨礪,使其達到統(tǒng)一的規(guī)格;磨礪是免處理膠輥制作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免處理膠輥的磨礪,我們使用無錫立達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制造的FM型高精度磨床,使用直徑為40mm的大氣孔砂輪,進刀量為0.15mm~0.20 mm,以磨兩個往復為佳。在磨礪膠輥前,先用金剛刀對砂輪表面進行打磨;再對砂輪表面進行清潔,確保砂輪的氣孔里無懸浮物或半懸浮物(為了避免砂輪氣孔里的懸浮物或半懸浮物在砂輪高速運轉中劃傷膠輥表面);然后,調整同軸度(避免不同軸,大小頭),磨完1萬套膠輥后檢查中道夾持工具是否有磨損;因為磨損會造成磨好的膠輥出現(xiàn)不同軸、大小頭,當上車后會出現(xiàn)機械波,影響成紗質量[3]。
磨好的膠輥要加油、蓋密封蓋才能上車。潤滑脂選用3號鋰基脂,加油時合理控制油量,防止缺油和向外滲透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加完油后應放置48h后方可上車使用。
相同制作工藝、試驗條件下,對NFR865型免處理膠輥與國產A免處理膠輥在不同品種上,進行長期跟蹤試紡CJ 9.7tex紗、CJ 5.07tex紗、CJ 5.83tex紗試紡結果分別見表1~表3。
表1 不同膠輥紡CJ 9.7tex紗成紗質量對比
表2 不同膠輥紡CJ 5.07tex紗成紗質量對比
經(jīng)過半年的跟蹤試紡,發(fā)現(xiàn)NFR865型膠輥成紗質量與國產A水平相當,且前者紡紗一致性明顯優(yōu)于后者。在這半年中,國產A膠輥復磨一次,而NFR865型膠輥表面僅出現(xiàn)輕微凹槽。2015年企業(yè)開發(fā)滌粘品種的包芯紗,因其工藝的特殊性,要求紡紗動程不變故對膠輥造成嚴重磨損,所以,在提升包芯紗質量的同時,應盡可能地降低膠輥消耗。剛開始紡包芯紗時使用國產B膠輥,上車15d后,膠輥明顯中凹;改用國產C膠輥上涂料后硬度為75度,15d后中凹問題比國產B更為嚴重,經(jīng)過反復試用,用NFR865型免處理膠輥按1∶10進行微處理上車試紡[4],成紗一致性明顯優(yōu)于其他兩個廠家的膠輥,見表4。
表3 不同膠輥紡CJ 5.83tex紗成紗質量對比
表4 不同型號膠輥紡包芯紗成紗質量對比
NFR865型膠輥上車使用20d后無明顯凹槽。為了延長膠輥使用壽命,我們在安裝導絲輪時,特意偏離膠輥中心0.5mm,這樣使用一個揩車周期,再將膠輥調頭以便使用另一側,使紡紗動程處得到恢復。如此反復,直到膠輥表面出現(xiàn)兩道明顯的凹槽時再下機復磨,達到延長膠輥使用壽命的目的。
膠輥制作是質量的基礎,使用保養(yǎng)是質量的保障。為了使制作的膠輥能充分發(fā)揮其特性,應從以下方面加強膠輥的使用與保養(yǎng)。
4.1 嚴格執(zhí)行膠輥上車質量標準
膠輥制作完畢,經(jīng)調換人員把關后上機使用,此后膠輥動態(tài)質量狀況一直在調換人員的監(jiān)控下,每天揩車下機的膠輥都要經(jīng)過調換人員保養(yǎng)檢查后再上機,并及時剔除不合格膠輥,才能有效杜絕因膠輥不良造成的錠間差異[5]。
4.2 嚴格上下車與車間交接驗收制度
做好膠輥與車間交接驗收工作,是為了更好地分清責任、相互監(jiān)督、相互制約,共同把好膠輥上車質量關。要求膠輥調換人員與揩車組長對上機膠輥在開車后進行交接驗收,確保上車膠輥合格率達到100%。為了方便運轉值車工,應在不同區(qū)域根據(jù)所紡品種備好相對應的膠輥,出現(xiàn)纏膠輥問題時可以及時更換,既方便了值車工,又減少了刀傷膠輥;但是,這也要和各區(qū)域的負責人做好交接,避免膠輥丟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4.3 做好上機活鑒定工作
按品種重要程度做好膠輥上機前的活鑒定工作,即要按品種固定好對應的膠輥,避免用錯造成質量波動,在膠輥上機前要逐個做好活鑒定工作,對跳動超標、手感不良的膠輥全部予以剔除;剔除下來的膠輥分區(qū)放置,杜絕重復使用。
4.4 以不同顏色標識膠輥
對不同直徑的膠輥要用不同顏色的密封蓋加以區(qū)分,以避免同臺膠輥直徑不一致,出現(xiàn)錠間差異,對重點品種要實施專輥專用。
4.5 嚴格執(zhí)行膠輥的復磨周期
紡不同的品種,使用不同性能的膠輥,其復磨周期也不同:復磨周期提前會造成浪費,增加成本,復磨周期過長會影響紡紗質量及生產的穩(wěn)定性,這就要求對每個品種的膠輥上車時間做好詳細的記錄。
通過不同膠輥的試紡對比,以及膠輥間人員的精心制作、保養(yǎng)、維護,我們使用NFR865型膠輥成紗一致性好、適紡性強、耐磨性好,能有效降低企業(yè)生產成本,可以進一步推廣使用。
[1]王選民.淺議膠輥、膠圈的合理選用[C]//第十一屆膠輥、膠圈等紡紗牽伸部件技術交流會論文集.北京:中國棉紡織行業(yè)協(xié)會,2006.
[2]張永清.鋁襯紡紗膠輥的制作探索[C]//第十一屆膠輥、膠圈等紡紗牽伸部件技術交流會論文集.北京:中國棉紡織行業(yè)協(xié)會,2006.
[3]文皖.成紗8cm、9cm、10cm連續(xù)機械波的成因與控制措施探索[J].紡織器材,2008,35(6):16-19.
[4]屈金玲.NFX9865型鋁襯管免處理膠輥在滌粘S捻品種的使用實踐[J].紡織器材,2014,41(5):46-48.
[5]杜洪濤,劉新春.探討膠輥間的管理工作[C]∥第十一屆膠輥、膠圈等紡紗牽伸部件技術交流會論文集.北京:中國棉紡織行業(yè)協(xié)會,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