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延寶,李啟來,潘 芳
(1.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貴陽550008;2.成都理工大學沉積地質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3.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貴州貴陽550081)
貴州水城大河邊煤礦煤層綜合對比分析
竇延寶1,李啟來2,潘 芳3
(1.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貴陽550008;2.成都理工大學沉積地質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3.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貴州貴陽550081)
大河邊煤礦含煤地層為龍?zhí)督M,含煤層數(shù)多,但厚度較小且變化大。根據(jù)礦區(qū)地質資料結合測井解釋成果,采用標志層法、層間距法、物性特征對比、煤質煤層特征對比等方法對煤層進行了對比分析,煤層對比可靠,為煤層資源量估算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
含煤地層;對比方法;龍?zhí)督M
大河邊煤礦位于六盤水市鐘山區(qū)北部的大河鎮(zhèn),面積9.0102km2。含煤地層為二疊系上統(tǒng)龍?zhí)督M(P3l)??辈閰^(qū)沉積環(huán)境為陸相—海相過渡區(qū)環(huán)境沉積,地層厚度212~249m,一般厚度232.75m。巖性為灰—深灰色粉砂巖、細砂巖、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泥巖及煤層等組成。含似層狀、團塊狀菱鐵礦及黃鐵礦結核。以水平層理、緩波狀層理、透鏡狀層理為主。富產炭化的較完整的植物化石,有大羽羊齒、帶羊齒、櫛羊齒、鱗木等。局部產動物化石,以瓣鰓類、腕足類、腹足類及頭足類為主。
龍?zhí)督M含煤27~39層,煤層厚度2.51~41.1m,一般19.08m,含煤系數(shù)8%??刹杉熬植靠刹擅簩?0層,煤層厚度2.01~29.42m,一般15.14m,可采含煤系數(shù)6.5%。可采煤層以薄煤層為主,次為中厚煤層。
礦區(qū)內根據(jù)煤層對比,研究、分析判斷煤層或煤組相互對應關系,查明煤層層序、厚度及其變化,了解煤系和煤層的原生及后生變化,煤質及其變化,進行煤層評價,判斷構造,計算儲量,指導礦井開發(fā)生產,煤層對比是煤田地質勘探、生產勘探和煤礦開采的基礎地質工作[1]。
本礦區(qū)根據(jù)煤層賦存情況、巖性特征,煤層對比采用標志層法、煤層層間距法、物性特征(測井曲線)及煤層特征進行對比[2-3]。
2.1 標志層
標志層,有一定特征、厚度小、橫向變化不大的巖層,均可作為標志層。當厚度穩(wěn)定、結構及成分特征明顯時,煤層本身也可作為對比標志。標志層法是煤田地質勘探中常用的對比方法[4]。
該區(qū)龍?zhí)督M含煤地層中標志層穩(wěn)定、特征清楚,巖層生物明顯,根據(jù)含煤地層的巖性、古生物特征,建立了5個比較明顯的標志層。
標1生物碎屑灰?guī)r:位于飛仙關組底部、龍?zhí)督M頂部,是龍?zhí)督M與飛仙關組的分界標志。為淺灰色及藍灰色生物碎屑灰?guī)r,致密堅硬性脆,厚度穩(wěn)定一般1.00m左右。含舌形貝、翼蛤、密氏螺等化石。該層為1煤層直接頂板,煤層中含1~3層0.01~0.05m的高嶺石泥巖,有伽馬異常。
標2泥灰?guī)r:位于龍?zhí)督M上部,上部泥灰?guī)r,下部粉砂巖,分布廣穩(wěn)定,厚度一般1.00m左右,底部常為薄煤層,富含瓣鰓類、腕足類動物化石。標2層下距7煤層10m左右,上距4煤層8m左右。
標3生物碎屑灰?guī)r:位于龍?zhí)督M中部,上部石灰?guī)r、下部泥巖,該層分布廣,厚度不穩(wěn)定,巖芯特征明顯,含多種動物化石,下部局部變?yōu)榉凵皫r、細砂巖。為11煤層直接頂板。
標4凝灰質角礫巖:位于龍?zhí)督M下部,為淺灰色凝灰質角礫巖,成分復雜,變化大。間接底板為灰黑色厚層狀二次噴發(fā)的玄武巖,致密堅硬,局部具氣孔,杏仁狀構造,節(jié)理發(fā)育,常被方解石充填。30煤層底板直接底板。
標5凝灰質泥巖:34煤層底板直接底板為褐色局部為粘土巖,含鐵質與菱鐵礦晶粒,間接底板為灰—暗灰綠色凝灰?guī)r,夾紫紅色圈層與班紋,含菱鐵礦晶粒與同心圓狀或扁圓狀菱鐵質結核。
根據(jù)以上5個明顯的標志層,厚度、結構穩(wěn)定的煤層作為輔助標志層,依據(jù)標志層與煤層的相互關系,對礦區(qū)內的煤層進行了對比,對比可靠。
2.2 物性特征
根據(jù)煤礦內鉆孔取得的測井曲線,分析地層的地質——地球物理特征。在含煤地層中,選取了層位穩(wěn)定[5-6]、物性特征明顯的物性標志層6層。
1煤層:煤層頂板為B1灰?guī)r,灰?guī)r視電阻率曲線幅值與煤層相當,呈“叉型”反映;自然伽馬曲線呈橫向“W”字形(圖1)。
4煤層:煤層下伏有B2灰?guī)r,灰?guī)r的電阻率曲線幅值略高于煤層;煤層對應著的各方法曲線反映為寬幅狀;煤層與B2灰?guī)r間電阻率曲線反映為孤立的三峰狀,伽馬曲線則呈上高下低、上寬下窄的雙峰狀(圖2)。
5煤層:煤層對應著的各方法曲線以寬幅箱形反映,煤層下伏有一層薄煤層,各方法曲線以單尖峰反映;兩煤層間視電阻率曲線突出一小異常,呈單尖峰狀(圖3)。
7煤層:煤層對應著的各方法曲線以寬幅箱形反映,煤層頂板為B3灰?guī)r,灰?guī)r視電阻率曲線幅值低于煤層,呈臺階狀反映;自然伽馬曲線呈橫向“山”字形(圖4)。
8~10煤層:8煤層對應著的各方法曲線以寬幅箱形的雙峰狀反映,10煤層對應著的各方法曲線以不規(guī)則的寬單峰反映(圖5)。
圖1 1煤層曲線特征圖
圖2 3煤層曲線特征圖
2.3 煤質特征
各煤層的化學性質差異不明顯,但各煤層全硫含量有明顯的不同,可為對比依據(jù)之一。
1煤層原煤全硫1.66%~4.64%之間,平均2.71%;4煤層原煤全硫1.53%~4.05%之間,平均3.18%;7煤層原煤全硫1.21%~4.60%之間,平均2.12%;11煤層原煤全硫0.99%~4.75%之間,平均2.57%;13上煤層原煤全硫0.12%~1.60%之間,平均0.83%;13下煤層原煤全硫0.28%~0.78%之間,平均0.51%;15煤層原煤全硫0.08%~0.52%之間,平均0.20%;16煤層原煤全硫0.08%~0.89%之間,平均0.28%;19煤層原煤全硫0.27%~0.63%之間,平均0.41%;34煤層原煤全硫0.09%~0.613%之間,平均0.43%。
2.4 煤層特征
本礦區(qū)可采煤層10層,編號為1、4、7、11、13上、13下、15、16、19及34煤層,各可采煤層特征見表1。
1煤層:直接頂板為淺灰色及藍灰色生物碎屑灰?guī)r,致密堅硬性脆。含舌形貝、翼蛤、密氏螺等化石。煤層中含1~3層0.01~0.05m的高嶺石泥巖。底板為泥巖。
4煤層:直接頂板為細砂巖、薄層灰綠色粘土巖并夾大量次生方解石脈。煤層結構較簡單。底板為泥巖。
圖3 5煤層曲線特征圖
圖4 7煤層曲線特征圖
圖5 8、10煤層曲線特征圖
7煤層:直接頂板為灰黑色粉砂巖或泥巖,富含動物化石。煤層中部夾有高嶺石夾矸,全區(qū)厚度穩(wěn)定可采。底板為薄層狀粉泥質砂巖。煤層結構較簡單。
11煤層:直接頂板為生物碎屑灰?guī)r,底部薄層泥巖,含有以蜒科為其特征的動物化石,局部相變?yōu)殁}質砂巖。底板為灰色泥巖或砂質泥巖。煤層結構較簡單。
13上煤層:直接頂板為灰黑色粉砂巖,富含動物化石。底板為厚層粘土巖或泥巖。煤層中夾1~2層0.01~0.04m的棕色高嶺石夾矸。煤層結構較簡單。
13下煤層:直接頂板為淺灰色泥質粉砂巖,含菱鐵質泥巖,底板為灰色泥巖。煤層有2~3層0.01~0.02m的棕色硬質高嶺石夾矸。煤層結構較簡單。
15煤層:直接頂板為灰色細砂巖。底板為灰色薄層泥巖。煤層夾一層0.01~0.04m的灰白色高嶺石夾矸。煤層結構較簡單。
表1 可采煤層特征表
16煤層:直接頂板為灰色細砂巖至粉砂巖。底板為灰色薄層泥巖。煤層厚度變化大,結構復雜,一般有2個以上分層,夾矸為泥巖或粉砂質泥巖。煤層結構復雜。
19煤層:直接頂板一般為炭質泥巖。底板為灰色泥巖、粉砂巖,含菱鐵質結核和植物化石碎屑。煤層上部夾1層炭質頁巖夾矸。煤層結構較簡單。
34煤層:直接頂板為灰色層狀細砂巖。底板為褐色凝灰質泥巖,局部為粘土巖,含鐵質與菱鐵礦晶粒。煤層夾一層1~2層灰色粘土巖或泥巖夾矸。煤層結構較簡單。
煤巖層對比是研究含煤地層層序、煤層賦存規(guī)律、地質構造的重要手段,是煤田地質勘查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7]。通過采用標志層法、煤層層間距法、物性特征(測井曲線)及煤層特征對水城大河邊煤礦含煤巖層進行了劃分和對比,準確劃分了1、4、7、11、13上、13下、15、16、19及34煤層的層位,為對煤層資源量估算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
[1]楊起.中國煤田地質學[M].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1980.
[2]閆瑞祥,陶玉麗.東光煤礦煤層對比[J].中國煤炭地質,2009, 21(5):69-71.
[3]李志偉.煤層對比方法綜合性分析[J].山東煤炭科技,2014(2): 132-134.
[4]吳艷,賈建稱,杜志強,等.煤炭地質勘查中煤層綜合對比方法研究——以永隴礦區(qū)老爺嶺普查區(qū)為例[J].中國煤炭地質, 2012,24(2):6-10.
[5]陳良立,樂志軍,劉永峰,等.禹州煤田梁北一號井田煤巖層對比分析[J].能源技術與管理,2013,38(1):15-17.
[6]梁奉雷,李磊,張坤,等.測井曲線在張灣煤田煤巖層對比中的應用[J].山東煤炭科技,2012,(5):2-3.
[7]孫升林,曹代勇,張群.煤炭地質勘查與評價[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7.
P618
A
1004-5716(2015)08-0135-04
2014-07-28
竇延寶(1987-),男(漢族),青海海北人,助理工程師,現(xiàn)從事煤田地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