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利,孔令磊,劉昊檳,楊潤來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456)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共有東、西兩座人工島,每座人工島兩端分別與沉管隧道、橋梁相連接,以此實現(xiàn)橋隧轉換。為保證東、西人工島快速成島,采用了拋石斜坡堤和臨時鋼圓筒圍堰相結合的島壁結構。采用鋼圓筒沿人工島設計岸壁前沿位置振沉至不透水層,構筑成島內(nèi)基坑施工期止水圍護結構,實現(xiàn)快速整島止水,人工島內(nèi)外兩側可以同步施工,實現(xiàn)快速筑島。
東、西人工島主格采用鋼圓筒結構形式,其中東島鋼圓筒59個,西島鋼圓筒61個。鋼圓筒直徑均22.0 m,壁厚16 mm,高度40.5~50.5 m,打設后筒頂標高+3.5 m[1]。
為提高鋼圓筒的剛度,克服振沉過程中的阻力及高頻振動引起的變形,提高激振力傳遞效率,保證圓筒順利下沉,分別在橫向和縱向焊接Q235B鋼板或型鋼進行加強。同時,為防止振沉過程中頂口屈服及底口卷邊,圓筒頂部1 m、底口0.5 m范圍內(nèi)的筒壁采用25 mm厚Q345B鋼板進行加強[1]。
根據(jù)人工島現(xiàn)場勘探和室內(nèi)試驗結果,東人工島典型地層劃分如表1所示[2]。
為保證大尺寸鋼圓筒順利振沉到位,振動錘組的選擇是工程得以順利實現(xiàn)的關鍵。本工程鋼圓筒振沉選用了8臺進口APE600型液壓振動錘聯(lián)動方案。8臺APE600型液壓振動錘采用雙向齒輪箱多級傳遞實現(xiàn)機械同步。經(jīng)計算校核,鋼圓筒振沉所需最小振幅為3.75 mm,振動體系最小振幅為4.34 mm,激振力富裕系數(shù)1.4,振沉系統(tǒng)能力滿足要求。振動錘參數(shù)見表2。
表1 東人工島地層劃分表Table1 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tableof east island
圖1 鋼圓筒振沉施工工藝流程圖Fig.1 Construction processof steel cylinder vibration sinking
表2 APE600型液壓振動錘參數(shù)Table 2 Parameters of APE600 hydraulic vibratory hammer
鋼圓筒振沉具體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為保證鋼圓筒制作、裝船、起吊、振沉過程的操作有規(guī)律可循,同時達到保證圓筒中心位置及寬榫槽間夾角的準確,在鋼圓筒筒體確定了一條基準線。該基準線即鋼圓筒起吊時振動錘組的中線,定義為 0°~180°線。0°~180°線與振動錘組關系見圖2。
起重船駐位完成后,應保證船面垂直于0°~180°連線。主要方法為通過觀察錘組上0°線與鋼圓筒筒頂0°線是否重合。通過平移及旋轉起重船使錘組進入鋼圓筒筒頂正上方后,緩慢松鉤,直至鋼圓筒進入液壓夾具導向槽,調(diào)整振動錘組,使1號錘與5號錘中間夾具與筒壁上預先設置的擋板貼緊。該擋板的設置主要為提高吊筒精度,確定振動錘組與寬榫槽之間的相對位置。擋板形式及位置示意見圖3。
圖 2 0°~180°線與振動錘組關系圖Fig.2 Physical diagram of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0°to 180°line and vibration hammer
調(diào)整時,通過控制起重船上設置的2臺卷揚機交叉牽引系于錘組共振梁上的晃繩松緊,緩慢旋轉錘組,直至夾具與擋板緊貼后下落錘組?;卫K分別系于錘組2號錘及7號錘上專用吊環(huán),如圖4所示。
此外,也可先忽略擋板,粗略找準位置下落錘組,然后根據(jù)需要張緊晃繩,直至錘組緩慢旋轉至設計位置后,再下落錘組。
圖4 晃繩布置形式圖Fig.4 The arrangement form of rope
圖3 擋板形式及位置示意圖Fig.3 Schematic of the form and position of the baffle
夾頭夾緊后,氣焊工割除筒底口加固鋼板。每個鋼圓筒共有加固鋼板36塊,每10°加固1塊。鋼板高480 mm,厚24 mm。經(jīng)過計算及第三方驗算,該種加固方式可確保鋼圓筒運輸時可抵抗8級風,滿足運輸要求。
鋼圓筒起吊時,起重人員密切注意鋼圓筒位置,防止與相鄰鋼圓筒發(fā)生磕碰。
3.2.1 鋼圓筒定位原理
在定位駁上安裝2臺GPS接收機、2臺自動跟蹤全站儀和計算機處理系統(tǒng),并在振沉系統(tǒng)剛性振動梁上安裝4個適配反射棱鏡和4個液位計,組成一套定位系統(tǒng),用于監(jiān)測鋼圓筒平面位置、筒頂高程和縱橫向垂直度。定位系統(tǒng)運行時,2臺GPS接收機實時接收CORS參考站差分信號,獲得實時三維數(shù)據(jù);全自動跟蹤全站儀在人工粗略瞄準棱鏡后,能夠實現(xiàn)實時測角、測距,4個液位計能夠實時測量鋼圓筒兩個軸線上高差來監(jiān)測垂直度,各測量和監(jiān)測設備的數(shù)據(jù)實時傳輸至計算機處理系統(tǒng),從而實現(xiàn)鋼圓筒振沉定位和過程檢測。
3.2.2 精定位
精定位需選在平潮時間段作業(yè),雙鉤松至筒底距離泥面標高以上0.5~1 m開始精定位過程。精定位采用中交一航局自行研發(fā)的“鋼圓筒施工定位監(jiān)測系統(tǒng)”進行定位。監(jiān)測系統(tǒng)包括定位駁上安裝的2臺GPS接收機、2臺自動跟蹤全站儀和計算機處理系統(tǒng),以及在振動梁上安裝的4個適配反射棱鏡和4個液位計。
通過4個液位計監(jiān)測鋼圓筒的垂直度。每個液位計的頂部安裝一個適配棱鏡,通過2臺全站儀跟蹤2個可見的棱鏡來確定鋼圓筒的中心坐標及高程。通過定位界面顯示數(shù)據(jù)來指導鋼圓筒的定位。
各測量、監(jiān)測設備布置圖見圖5所示。
振沉過程中,若為自沉順利情況,雙鉤起至460 t后每50 t一級逐級減載,直至松鉤至200 t而維持吊重緩慢跟進。對于通過糾偏而最后確定振沉的情況,則視土質(zhì)軟硬而確定松鉤速率。最終經(jīng)測量監(jiān)控達到標高后確認停錘。
鋼圓筒振沉的施工控制主要是:平面位置、垂直度、平面扭角、振沉標高。鋼圓筒振沉質(zhì)量的控制主要是為滿足副格弧形鋼板的正常振沉,在實現(xiàn)快速成島的同時,為島內(nèi)施工提供良好止水效果的圍護結構。本工程的鋼圓筒振沉的各項指標均滿足設計要求[3]。
圖5 定位系統(tǒng)測量設備布置圖Fig.5 Layout of GPSmeasurement equipment
超大直徑、超深埋深的鋼圓筒振沉在國內(nèi)尚屬首次,屬世界罕見的技術。本工程為世界上第一次采用8臺液壓振動錘聯(lián)動振沉體系進行鋼圓筒振沉。振沉的鋼圓筒結構為國內(nèi)直徑最大、高度最高的鋼圓筒結構[4],同時也是世界上體量最大的鋼圓筒結構。
大直徑鋼圓筒圍護結構快速成島技術的成功實施,實現(xiàn)了“當年動工、當年成島”目標,與原有的擠密砂樁拋石斜坡堤筑島方案相比提前工期2 a實現(xiàn)成島目標,同時為島內(nèi)干施工提供了安全、穩(wěn)定的止水圍護結構,為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的順利推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該工程的實踐,形成了鋼圓筒的制作、遠洋運輸、大型遠洋運輸船的駐位、鋼圓筒的定位、鋼圓筒振沉糾偏、圍護結構的止水、大型液壓振動錘聯(lián)動等一整套的設計與施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