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觀察員_雷若彤 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交換生 發(fā)自倫敦 編輯_覃巧云 供圖_CFP
留學生吐槽:被歧視的為什么總是中國人,明明外國人也很沒素質(zhì)!
海外觀察員_雷若彤 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交換生 發(fā)自倫敦 編輯_覃巧云 供圖_CFP
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檢討自己,即便在面對被歧視這種無理現(xiàn)象依然如此。但是,需要自省的并不光是我們,還有歧視中國人的外國人。
當?shù)貢r間2013年7月19日,法國巴黎盧浮宮外,有不少外國人也照樣會在盧浮宮泡腳。
國內(nèi)的朋友曾拋給我一個問題:在英國,你有感覺到被歧視或被不公正對待的時刻嗎?
聽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是“偶爾有,但是不嚴重”,而且內(nèi)心馬上提醒自己“可能是我太敏感”。畢竟,我們身在海外,處于思維方式完全異于東方文化的環(huán)境,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生疏或者行為不夠本地化的時候,本地人表現(xiàn)出不習慣或者冷漠什么的也是無可厚非。
我很想知道其他同學們跟我的答案是否一樣,于是向周遭的中國同學了解了一圈。
留學生們給我的答案五花八門,大部分人都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歷過被歧視,至少是被選擇性無視的事情:
“在超市,收銀員對待我們的態(tài)度明顯跟排在我們前面的白人顧客不一樣,對我們是很明顯的不屑,漫不經(jīng)心的那種?!薄ǖ戏虼髮W的Betty 說。
“有些外國人認為中國人做飯油煙大,不干凈,宿舍出了什么公共問題先找中國學生的麻煩?!薄獋惗卮髮W瑪麗女王學院的Rita說。
“餐廳服務員對于亞洲面孔是有選擇性忽視的,叫幾次都叫不過來,我們點菜生疏一點就不耐煩,但是對于本地人又很熱情,有說有笑?!薄A威大學的Peter說。
這些都是身邊朋友的真實反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來自網(wǎng)絡世界的聲音可以作為例證。
朋友告訴我,她之所以問我在國外是否遭遇歧視,是因為在國內(nèi)某社交網(wǎng)站上,有這樣一篇熱帖,標題就是—“中國人去哪里都被歧視,真是心好累”。在那個貼子里,有無數(shù)的留學生在吐槽自己遭遇的歧視。
我和朋友們也曾討論過為何會遭受外國人的無端歧視。也許是語言隔閡?“不一定是語言交流的問題,反過來想想,在中國,我們本國人對老外都很熱情,熱不熱情跟語言無關?!眰惗卮髮W皇家霍洛威學院的在讀研究生Ian認為。
想想也不無道理。如果在中國,路遇一個需要幫助的外國友人,我們中國人的反應一定是笑臉相迎、熱情相幫;相比之下,外國人的一些歧視行為多少令人心寒。
這到底是什么樣的心理在作祟呢?前述那個網(wǎng)絡熱帖中,夾雜在小伙伴們的吐槽聲中的,還有這樣的話:
“老外對我們不耐煩很有可能因為我們中國人自己做的有問題啊,比如中國大媽團什么的,吐槽老外對我們態(tài)度差的同時,先做好自己吧?!?/p>
這句話猛地一聽好像沒什么不對,但是仔細想想,卻暗藏著中國人性格中習慣于妄自菲薄的特點,這種道德角度評價法看上去很大義凜然且顯得我們勇于自省,但實際上卻經(jīng)不起推敲,因為它很可能會模糊掉解決矛盾的重 點。
受一小撮人在國外的任性行為所影響,一些國家的一部分人對中國人觀感并不好,認為我們“沒素質(zhì)”,而國人在這樣的負面評價之下似乎也不怎么硬氣。但是,來英國以后,我發(fā)現(xiàn),“沒素質(zhì)”的何止中國人吶,外國人的一些行為有過之而無不及。我的這一觀點得到了許多小伙伴們的認同。
“外國人在公共交通上很吵,而且晚上喜歡開趴體,特別吵鬧,讓人休息不好?!?/p>
“打折季到來的時候,老外能把賣場折騰得像剛被搶劫過一樣,一片狼 藉。”
“外國人開完趴體不打掃公共區(qū)域,在電影院看完電影從不把垃圾帶 走。
要論沒素質(zhì),外國人比起中國人好不到哪里去。這是我在英國留學的朋友們的一致看法。上文提到過的Peter同學,曾帶媽媽來英國玩,飛機上的中國旅行團大媽都在睡覺,反而是“歪果仁”說話吵鬧,笑聲很大,這也讓Peter的媽媽大跌眼鏡。這種事情我也經(jīng)歷過,不管是出去旅行時被同住青年旅舍的外國人的超高分貝的趴體聲吵到睡不著,還是在夜晚的倫敦地鐵上被幾個拿著酒瓶子蹦臟話的外國人嚇到,這都是外國人的真實面 目。
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檢討自己,即便在面對被歧視這種無理現(xiàn)象時。這種性格最典型的莫過于這兩年曾經(jīng)被國內(nèi)媒體大肆批評過的“中國式過馬路”問題,在英國生活過的人都有同感—英國人也不按照紅綠燈過馬路,沒車了就過,而且組團過,一個人過其他人也跟著過—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情。
同樣一件事情,在中國卻被無數(shù)地用道德制高點式的報道,來提醒路人自省,并且批評抱團過馬路的中國人缺乏公德意識。當然,我并不是想拿這件事來說明“英國人和中國人過馬路的習慣一樣差”或是“隨意亂過馬路沒什么大不了的”這種沒有意義且不準確的結論,而是想說說被忽略的重點—是什么讓英國人如此放心任性地過馬路?英國的機動車會主動停車讓行人且減速慢行,路口除了有機動車的紅綠燈外,還設有行人專用按鈕(以提示給機動車行人是否有馬上過馬路的意向),機動車數(shù)量也大大少于中國—這是不同國情所培養(yǎng)出的國民性格?!巴鈬脑铝痢庇袝r確實更圓,比如在社會公共設施設計方面;有時卻沒有那么圓,比如在國民素質(zhì)問題上,絕不僅僅是“中國人素質(zhì)比外國人差”這種武斷的觀點。
更何況,有些時候,并不是我們一味自省和妥協(xié),就能獲得尊重,尤其是留學生身在異鄉(xiāng),硬氣起來、自信起來也許才是真正可行的方法。
中國留學生與外國學生同住宿舍時所產(chǎn)生的矛盾糾紛是難免,大多是宿舍衛(wèi)生問題、生活習慣差異問題等等,聽起來都是一些生活小細節(jié),但是在處理這些小矛盾的時候,中國學生往往因為性格隱忍、內(nèi)斂和軟弱,而遭受欺負。朋友Andy經(jīng)歷的一件事情讓我印象深刻:與Andy同住的是一位德國女孩,她認為中國人做飯油煙大(不知如何吐槽這位德國妹子),并且不好打掃,讓她感覺很不舒服,于是便要求Andy在每次做完飯以后把灶臺收拾得一塵不染,如果做不到,她就一直complain(埋怨),嚴重的時候兩人甚至還會發(fā)生爭 吵。
對于這種矛盾,Andy處理得很妥當,就是據(jù)理力爭,強調(diào)維持環(huán)境整潔是共同的義務,并且制定值日表格,勸解那位德國妹子在要求別人的同時也要做好自己分內(nèi)的事。所以,我想,需要自省的不光是我們,還有歧視中國人的外國 人。
對于歧視的問題,我想或許我們不用太玻璃心。小伙伴們,仔細想一想,難道我們就沒有在這片土地上感受到溫暖或是接受過頗具紳士風度的幫助嗎?不說別人,我自己就不止一次地,在地鐵里拿著大行李箱子累得半死的時候得到西裝革履的英國大叔伸來的援手(不得不吐槽英國有些與火車站聯(lián)通的地鐵里竟然沒!有!電!梯?。?,或是跟在本地人后面進門的時候他們細心地留門等等,多多感受這些溫暖的小細節(jié),會讓我們更有正能量。
其實,如果你花點時間與本地年輕人聊一聊,會發(fā)現(xiàn)他們其實也有包容和可愛的一面,比如朋友的外國友人,來自約克郡的Brian這樣說:“我覺得中國人挺有錢的,并且全世界都是Made in China,”或者“中國人是不是絕大部分都在從事制造業(yè)?”,一些外國小伙伴認為中國學生很努力,很用功,也很聰明:“因為我們都在趴體或者夜店消耗了時間,中國學生卻在看書?!保ㄟ@位外國友人我想說你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有一位英國意大利的混血小哥浪漫地對我說“中國女孩往往很漂亮,很迷人?!蹦銈冋f說,這難道不是件令人興奮的事嘛!
所以,千萬不要被文章里所提到的事情嚇到,留學生活總體來說還是充滿美好與收獲的,重點是自己怎么做好自己,怎么看待周圍的人事物,歧視事件確實存在,但早已不是主流,更多的只是個別事件的堆加,也不是發(fā)生在所有人的身上。少點玻璃心,少點過度敏感,強大自己才能獲得尊重,不是 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