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瑋
不當“官老爺”的胡耀邦
高勇說,凡是讀過胡耀邦的文章和聽過他講話的人,都有一個共同感受,就是沒有空話、套話,而且語言生動,觀點鮮明,旁征博引,分析透徹,文情并茂,入情入理,總能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巨大的鼓舞。胡耀邦的文章大多是自己動手?!八罘磳δ欠N‘秘書寫稿子,首長念稿子的官老爺作風(fēng)” 。
作為秘書,高勇這時的任務(wù)就是抄清,“通常是他一邊寫,我一邊為他抄清,寫一頁抄一頁。抄清了他又改,然后我再抄,他再改,有時連我們都弄不清是第幾稿了?!备哂抡f,正是因為如此,胡耀邦講話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秘書寫錯了,首長也念錯”的那種笑話。而且,就算是別人把他的講話抄錯了或者打印錯了,他也能一眼看出來。因而,高勇對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一件拿錯稿子的往事記憶尤為深刻。
那是在1960年5月4日,首都青年和各界群眾5萬多人在故宮太和殿的大院里隆重集會,支持土耳其人民愛國主義斗爭,中央決定由胡耀邦在此次會議上發(fā)表講話。接到中央文件通知是在5月1日,胡耀邦立即著手起草講話稿,時間相當緊迫。經(jīng)過一天一夜的突擊,打印出了講話初稿。5月3日上午,胡耀邦帶著另一位秘書李彥去向當時分管青年團工作的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劉瀾濤請示。劉瀾濤看了講稿,提出了修改意見,要求重新再寫一稿。胡耀邦回來后立即動手改寫,他寫一段,高勇抄一段,打字員打一段,這樣一直不停地寫、抄、打字,誰也說不清寫了幾稿,幾個人從5月3日一直奮戰(zhàn)到4日凌晨1點。因為4日上午9點開大會,這時秘書們都勸胡耀邦先去睡覺,他們繼續(xù)抄清打印,直到4日凌晨4點工作完畢才去睡覺。
誰也沒想到精心準備的講稿還是出了問題。8點20分,高勇、李彥、李漢平3名秘書隨胡耀邦一起出發(fā)去參加大會。在車上,胡耀邦要看講稿,高勇遞上一份。他看著看著“嗯”了一聲,接著說:“這里漏了一段嘛!”高勇和李彥頓時緊張起來。李彥也趕快拿了一份查看,之后說:“沒有錯,沒有漏?!焙钫f:“明明漏了一段嘛,怎么說沒有漏?”李彥堅持說:“說沒漏就是沒漏,您愛信不信?!备哂乱驗槿庇X當時頭昏昏沉沉的,也說不清漏了還是沒漏,所以沒吭聲。這時胡耀邦問高勇:“帶底稿沒有?”“沒有?!备哂抡f。
“我壓根也沒想到帶底稿,因為幾個人校對的,誰會想到出錯呢!”高勇后來回憶說。當時,汽車就要到故宮了。高勇提議先送他們?nèi)?,自己馬上回去取底稿。他急急忙忙地趕回去拿底稿一對照,果然是漏了一大段約300字。當高勇取了底稿回到會場時,已經(jīng)到了預(yù)定開會時間。不等胡耀邦開口,高勇趕緊承認確實是漏了一段。當時,彭真也在一旁,那天他是代表中央最高領(lǐng)導(dǎo)人參加大會的。胡耀邦著急地對彭真說:“你看嘛,他們把我的講話稿子打印時打漏了一大段。”又面向高勇問:“怎么辦呢?”高勇說:“把漏的這段我給您補抄到您這份講稿上,但主席臺上的稿子和給記者的稿子都來不及改了,只能告訴記者報道時以您的講稿為準?!焙畋硎就?,也只能這樣了。彭真關(guān)心地說了一句:“不要著急,晚一點開會。”旁邊還有一兩位領(lǐng)導(dǎo)同志也隨著說了一句:“別著急,推遲一點時間開會沒關(guān)系?!边@才使胡耀邦平靜下來。
由于這個差錯的發(fā)生,大會推遲了20分鐘。這件事給了大家一個教訓(xùn)。
高勇任胡耀邦秘書時,“大躍進”剛開始不久。那時候,毛澤東特別強調(diào)干部參加體力勞動,而且后來形成了規(guī)定,每人每年至少要參加體力勞動1個月。胡耀邦對毛澤東的號召總是身體力行。1959年5月,一過五一節(jié),胡耀邦便提出要去河北省安國縣齊村勞動1周。當時,中國青年出版社的一批干部在安國縣下放勞動,胡耀邦去安國勞動,也是為了看望這些干部,了解有關(guān)情況。他事先不讓工作人員向縣委打招呼,除了通知時任中國青年出版社副社長的張宇、中國青年報副總編輯邢雁外,只帶了機要秘書高勇和警衛(wèi)秘書李漢平兩名隨從,司機高振球開車,乘坐一輛蘇聯(lián)老式“嘎斯69”吉普車,直奔安國縣齊村。
一行人午飯后從北京出發(fā),到達齊村時已是黃昏時分,胡耀邦直接住進了群眾家里。為了安全起見,高勇和李漢平一致認為還是應(yīng)該告訴縣委,不然萬一發(fā)生意外,大家都擔當不起。于是,高勇請李漢平和高振球瞞著胡耀邦開車到縣委報告??h委領(lǐng)導(dǎo)和公安局長很快來到了齊村,一再動員胡耀邦去縣委住宿。胡耀邦婉言謝絕,說自己是來勞動的,住在村子里最合適,況且,和群眾住在一起沒有什么不安全的。沒有辦法,縣委的同志經(jīng)過商量,決定留下公安局長住在胡耀邦隔壁一家,負責(zé)安全工作。高勇和李漢平與胡耀邦住在一個小院里,胡耀邦住南屋,高勇和李漢平住西屋。
“那時候,我27歲,李漢平24歲,我們年輕人睡覺多,勞動一天,更是睡著了醒不來?!笨墒?,每天早晨天剛一亮,胡耀邦就起來了。他見高勇他倆還在睡,就在院子里大聲喊:“小李,走,下地了!”他倆只得趕快爬起來刷牙。胡耀邦見了對他倆說:“刷什么牙呢!人家群眾都下地了,我們不能去晚了。去晚了影響不好,勞動就要像個勞動的樣子。”說著就出門往外走,高勇他們也只好睡眼惺忪地跟著他下地。
高勇說,胡耀邦干起活來很認真,“點種、鋤草、推水車,什么都干,而且不要別人照顧。大家休息時,他才坐下來抽支煙,大家不休息,他也不肯休息”。陪同一起勞動的齊村團支部書記叫采姑,性格開朗,干活潑辣,外號“傻閨女”。她看勞動時間長了,就勸胡耀邦說:“胡書記,休息一會兒吧!”胡耀邦則風(fēng)趣地說:“我是來勞動的,你這個傻閨女怎么老是要我休息呢?”引得在場的人一陣大笑。
當時,“大躍進”的不良后果開始出現(xiàn),群眾生活很困難。胡耀邦和高勇他們下鄉(xiāng)期間差不多天天吃白薯干、玉米面糊糊和白薯面窩頭,吃后肚子發(fā)沉、脹氣。白薯干在晾曬過程中,有的沾上了塵土,吃起來硌牙,有的發(fā)了霉,苦澀難咽,甚至有時可能還混入不潔異物。高勇回憶說:“有一天,耀邦悄悄跟我說‘高秘書,我今天吃了一塊雞屎。我忍不住笑了,問他怎么會吃了雞屎呢?他告訴我,‘有一塊東西我以為是白薯干,吃到嘴里發(fā)臭,咽下后才想到可能是雞屎。”
由于國家經(jīng)濟困難,從1959年開始,糧食定量也一減再減。像胡耀邦這一級的干部,每月也只有2公斤肉、1.5公斤雞蛋的“特供”,“這本來就遠遠不夠吃的,而耀邦上有老母、岳母,下有幼子、幼女,加上不斷來客,那么一點‘特供,吃到他嘴里能有多少!”好在胡耀邦出身貧苦,又經(jīng)革命隊伍艱苦生活的長期鍛煉,特別是長征中吃過樹皮、草根,可以說是艱苦備嘗,平時生活就簡樸清淡?!懊刻焱砩纤家ぷ鞯缴钜挂粌牲c鐘才睡,餓了,李漢平有時給他煮一小碟帶皮花生,或在鍋里烙幾片白薯,端給他吃?!?/p>
說到胡耀邦飲食和穿著上的不講究,高勇講起一件有趣的往事。那是1962年9月,中央決定由胡耀邦率領(lǐng)中國人民友好代表團訪問阿爾巴尼亞。“當時規(guī)定的制裝費150元,只能做一套衣服和購置一些零星用品。但9月份去歐洲需帶大衣,耀邦一件咖啡色呢子大衣已褪了色,領(lǐng)子磨白了,而且熨也熨不平。想從團中央國際聯(lián)絡(luò)部借一件,又因耀邦個子小,沒有那么短的大衣,找不到合適的?!碑敃r,高勇新做了一件烤花呢大衣,他便向胡耀邦提議可以穿自己的這件新大衣去?!耙驗槲业膫€子同耀邦差不多。他說可以試一試。拿來一試,能湊合,除了肥一點,長短合適?!边@樣,李漢平把高勇的這件大衣送到洗衣店熨平,就成了胡耀邦出國訪問的禮服?!笆组L向秘書借大衣出國,這在中央委員中恐怕是獨一無二的”,每每回憶起這件事情,高勇都感慨不已。
關(guān)于胡耀邦的著裝,高勇還講了另一個故事。有一年夏天,胡耀邦接待外賓,上身穿了一件新做的綢襯衫,可是里面貼身穿的汗衫脊背上卻有3個破洞,隔著襯衫也看得清清楚楚。工作人員一致認為不能在外國人面前丟臉,“李彥提出應(yīng)換一件。耀邦問:‘這樣不行呀?李彥說不行,我也說不行,這才又找了一件換上?!备哂抡f,其實胡耀邦平時在家時,穿衣真是簡樸極了,“夏天穿個圓領(lǐng)汗衫,冬天穿一件舊灰色毛衣,五粒紐扣還不一樣,有一粒是后來配的,腳上則一年四季是穿一雙拖鞋。只是外出參加會議時,才穿一雙皮鞋和舊中山裝?!?/p>
以工作、讀書為“嗜好”的胡耀邦
作為秘書,高勇與胡耀邦朝夕相處,對胡耀邦精力充沛、勤奮刻苦、工作起來不知疲倦等特點印象深刻。高勇回憶說,那時胡耀邦在家辦公,“一個四合院,他在東屋,我在北屋”?!八霓k公室與臥室一墻之隔,中間有門相通,但他中午從來不去床上午睡,只在辦公室沙發(fā)上靠一會兒,看看報紙,打個盹兒,就又起來工作了。在他的工作日程上,沒有周末和星期天?!备哂抡f,當時胡耀邦的夫人李昭在北京棉紡一廠任黨委書記兼廠長,為了工作,她平時不回家,吃住都在工廠?!八袝r星期六晚上或星期天回家,看到我們都還在辦公室沒下班,就會給耀邦提意見,‘耀邦啊,你不休息,也不叫秘書們休息呀?不等耀邦說話,她就沖著我們說:‘去休息,都走,有事情再找你們?!泵慨斶@種時候,胡耀邦總是顯得有些不好意思,便說:“我沒有讓他們都在這里嘛。去吧,你們都去休息?!备哂滤麄儺斎欢?,其實胡耀邦并不是不關(guān)心工作人員,“只是他一工作起來,就根本不記得哪天是星期天了”。
從“文化大革命”開始后被打倒,到1975年6月被中央安排去中國科學(xué)院任黨的核心領(lǐng)導(dǎo)小組第一副組長兼副院長(郭沫若任黨的核心小組組長兼院長),整整9年時間胡耀邦都沒有工作。高勇回憶,在恢復(fù)工作后,胡耀邦恨不得把被耽誤的9年時間一下子奪回來。“為了擠出更多的時間工作,以盡快寫出《關(guān)于科技工作的幾個問題》(即《匯報提綱》),他天天帶著飯盒上班,一個研究所一個研究所地進行調(diào)查研究,到中午該吃飯時,到了哪個研究所就在哪個研究所打開飯盒吃一點涼飯涼菜,結(jié)果有一段時間造成消化不好?!庇幸淮?,高勇去胡家看胡耀邦,聽說他腸胃不適,就問他是怎么回事。恰巧李昭聽到了,說:“怎么能好了呢?他天天帶著飯盒上班,中午盡吃涼飯!”于是,高勇對胡耀邦說:“您已經(jīng)是60歲的人了,這樣長期下去身體是受不了的。中午回家吃頓飯或讓食堂幫您做點飯,這也不算特殊化。誰聽說過一位政府部長帶飯盒上班的?您大概是唯一的一位了。”胡耀邦沒說話,高勇就又重復(fù)了一句:“您自己可以打聽打聽,有沒有哪位部長是帶飯盒上班的?”胡耀邦聽后也只是沖高勇淡淡一笑,還是什么也沒說。
高勇說,胡耀邦自從擔任總書記以后,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黨和國家的許多大事都需要他去操心、去思考、去處理,他更加兢兢業(yè)業(yè),沒日沒夜地工作。在他的提議下,中央書記處成員每個星期天要加半天班。他的家就在中南海東岸,離勤政殿不遠,然而他從不回家住宿,只是星期六晚上回去同家人一起吃頓晚飯,就算是團聚了。飯后,他又到勤政殿辦公室工作去了。
在胡耀邦身邊工作那么多年,高勇深知,讀書是耀邦工作之外的最大“嗜好”?!捌綍r他兜里從不裝一分錢,也舍不得隨便花錢,但遇到書,只要是他想看的,需要的,他從不猶豫,也不問價錢。他當時一個月工資才300多元,但有時一個月買書就要用去四五十元”?!笆葧钡暮钣羞@么一件趣事:那是1960年4月22日列寧90周年誕辰的前一天,即4月21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紀念列寧誕辰90周年大會”。偏偏那次會場當場出售新版《列寧選集》四卷本,其他領(lǐng)導(dǎo)同志都付錢買了一套。胡耀邦從家里出來時,根本沒想到會場上會售書,他口袋里依舊一分錢都沒裝。他說明情況后,大會服務(wù)人員請他把書先拿走,隨后再送錢來。散會后回到家,一進院子他就沖高勇大喊:“高秘書,你趕快去給人民大會堂送錢,我買了一套《列寧選集》,還沒有付錢?!备哂滦ρ裕d賬買書,在中央首長里,胡耀邦大概是唯一的一個人。
令高勇感到驚奇的是,胡耀邦讀書時習(xí)慣于同時交替讀政治書籍和文學(xué)名著?!袄?,閱讀《列寧全集》的同時,閱讀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胡耀邦說,這樣既是對腦筋的調(diào)節(jié),又可以充分利用時間。他經(jīng)常是把工作快速處理一下后集中讀書,速度高得驚人。他還很喜歡讀人物傳記,凡是能搜羅到的世界各國的主要名人傳記他都讀過。一些古文名篇,特別是毛澤東提倡高級干部閱讀的古文和詩詞曲賦,有許多他都能背下來,還常常要我同他一起讀,一起背?!?
高勇介紹說,胡耀邦讀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論在什么情況下他都能坐得住,讀得進,并持之以恒。他們下放到黃湖農(nóng)場五七干校時,那里遍布坑塘溝壑,尤其到了夏天,悶熱難熬,雜草叢生,蟲蛇遍地,成堆成團的蚊蠅用大芭蕉扇都趕不跑。因此,經(jīng)過一天的繁重勞動,到了晚上休息時間,許多人根本無心讀書學(xué)習(xí),要么早早休息,要么穿上防蚊咬的高筒靴打著扇子找人聊天??墒?,胡耀邦卻鉆進蚊帳,點著馬燈,戴著老花鏡,孜孜攻讀。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胡耀邦被批準回到了北京,但因他拒絕在軍代表污蔑他的審查結(jié)論上簽字,長期沒有被分配工作。他就利用那段空閑讀了大量的馬列著作。在此期間,高勇曾去看望過胡耀邦幾次,每次見面的第一句話,胡耀邦常常會關(guān)心地問高勇最近讀什么書了。高勇要是說讀了什么書或正在讀什么書,胡耀邦就顯得很高興。要是說沒讀什么書,他的表情就會立即嚴肅起來。
有一次,胡耀邦語重心長地對高勇說:“一些人來看我,說自己還沒有分配工作,心里很著急。我同他們說,沒有分配工作有什么關(guān)系?沒有分配工作可以多讀點書嘛!他們說讀不下去,我看應(yīng)該能讀得下去,不要浪費時光,在這種情況下多讀點書,不但可以提高自己,豐富自己,而且還是一種鍛煉,可以鍛煉無產(chǎn)階級立場的堅定性。一旦分配了工作,就沒有多少時間讀書了?!?/p>
眼睛朝“下”看的胡耀邦
當官從仕的,如果眼睛只朝“上”看,脫離民眾,那必定是自以為是的“官老爺”。能夠時時眼睛朝“下”,體察民情,恤民愛民的官員,才可能得到人們的真心擁戴。高勇說,胡耀邦一貫重視深入實際,調(diào)查研究。1952年胡耀邦調(diào)任團中央書記后,工作范圍更大了,他立志要走遍全國的2000多個縣。“他認為,沒有對實際情況的深入了解,甚至許多地方連去也沒有去過,看也沒有看過,頭腦里一點印象也沒有,怎么可能指導(dǎo)好那里的工作呢?”高勇記得,胡耀邦曾在同一些縣委書記談話時說過:“一個人當了3年縣委書記,不把所有的村莊跑遍行嗎?”并說:“經(jīng)常到下面走一走,看一看,增加點感性認識是非常重要的。也許一千個感性認識才能上升為一個理性認識。對擔負領(lǐng)導(dǎo)工作的人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實際。”當時,全國共有183個地區(qū),2400多個縣(市)。盡管胡耀邦已經(jīng)走了173個專區(qū)、1703個縣(市),以及除玉樹、果洛外全國30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州,但他仍不滿足。1986年的一天,高勇去看胡耀邦。那時胡耀邦剛從山東等地調(diào)查回來,興致勃勃地對高勇說:“我再出去兩次,就可以把全國的專區(qū)跑遍了。”
胡耀邦下基層有時還會特意挑選那些偏遠地區(qū),“如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到四川、貴州那次視察,他沿著1935年長征的路線走,新聞記者稱之為‘重走長征路。路越走越難走,面包車不能走了改乘吉普車;吉普車不能走了,又改為騎馬;騎馬也不能走了,改為策杖步行。這對當年年近70的胡耀邦來說,絕不是輕松的事”。在高勇等身邊工作人員看來,胡耀邦每到一地調(diào)查民情,他的喜怒都在臉上——如果當?shù)厣盥浜?,胡耀邦就會面容凝?如果看到當?shù)剞r(nóng)民生活還不錯,他就開心,有時還會高興地抱起身邊的孩子,喊秘書說,“有什么吃的,給孩子拿點來!”而且,他不但注重了解當前的現(xiàn)實情況,也會注意了解歷史情況?!八叩侥睦锒紩础犊h志》,以那個地方歷史上出現(xiàn)過什么知名人物,有過什么建樹,發(fā)生過什么大事來激勵當?shù)馗刹颗ぷ?,并要求當?shù)馗刹坑眠@些歷史事實來教育和鼓舞人民群眾,發(fā)展生產(chǎn),建設(shè)家鄉(xiāng),艱苦奮斗。”高勇說,“我們在他身邊工作的人知道他有此特點,所以跟他外出前,也要想方設(shè)法地查找一些有關(guān)資料,以應(yīng)急需?!?/p>
1983年3月19日,高勇收到中組部調(diào)令,被分配到河北省邯鄲市委工作。
3月30日晚上7點30分,高勇約了時任中央文獻研究室劉少奇研究組組長的劉崇文、時任中央宣傳部宣傳局局長的李傳華,到中南海勤政殿去向胡耀邦辭行。當時,警衛(wèi)秘書李漢平也在座。胡耀邦知道高勇對經(jīng)濟工作不熟,他認為搞四化建設(shè)不懂經(jīng)濟是不行的,因此對高勇提出了“鉆一點經(jīng)濟”的要求。胡耀邦還說:“你年齡也不小了,也是個過渡人物,干不了多久了。河北的工作這幾年不錯,但河北也有一些歪風(fēng)邪氣,一部分干部思想保守,拉幫結(jié)派。下去后主要是鉆一點經(jīng)濟,殺一殺歪風(fēng)?!?/p>
去邯鄲半年多后,高勇因事于1983年10月29日臨時回到北京。11月10日晚,他和劉崇文及時任中國青年報社社長的佘世光一起去看望胡耀邦。胡耀邦和他們寒暄幾句后,便問起高勇關(guān)于邯鄲的風(fēng)氣等實際情況如何。高勇在反映情況時提到——在糾正不正之風(fēng)中,一些下級干部不做工作,總是向上級請示匯報,為的是讓上級表態(tài),自己不用得罪人,這類“老好人”還是很多的。他還說起了邯鄲市委抓稅務(wù)局一名副局長多占住房問題時,稅務(wù)局黨委還寫報告講情。后來登了報,那名局長和黨組都作了檢討。胡耀邦當即表示,講情也是老好人的作風(fēng)。老好人是一種腐朽作風(fēng)。高勇也說這是一種庸俗作風(fēng)。胡耀邦贊同地說:對!是一種腐朽庸俗作風(fēng)。說到這里,胡耀邦轉(zhuǎn)向佘世光,要他轉(zhuǎn)告人民日報,發(fā)評論員文章,題目就是《剎歪風(fēng)必須破除老好人的腐朽庸俗作風(fēng)》,并且要“發(fā)它幾篇,但不要太集中,隔幾天發(fā)一篇”。
在這次會面時,胡耀邦與高勇他們也談到當時正在全國進行的清除精神污染的問題。高勇說:我女兒給我反映,現(xiàn)在一些人把女孩子燙發(fā),穿毛衣外套,穿高跟鞋等都說成是精神污染了,這實際上還是“左”的思想。胡耀邦說:我就擔心這個。不要一說清除精神污染,就把穿花衣服、擦香水搞掉了,不要把美化生活搞掉了。不要一說清除精神污染,搞精神文明建設(shè),加強思想教育,就把美化生活搞掉了。那樣就會搞到群眾頭上,就會搞得一些東西又賣不出去了。當時,胡耀邦對佘世光說:你們《中國青年報》寫一篇評論員文章,題目就是《污染要清除,生活要美化》。先在青年報上發(fā)表,然后《人民日報》轉(zhuǎn)載。11月17日,《中國青年報》以《污染須清除,生活要美化》為題,發(fā)表了“本報評論員”文章?!度嗣袢請蟆泛腿珖鞯貓蠹埗嫁D(zhuǎn)載了這篇文章,及時糾正了當時“清污”中的擴大化問題。
那時,胡耀邦身邊許多工作人員都希望他能為自己題詞,但胡耀邦一直說工作太忙,等十三大召開后退下來再寫,讓大家不要著急??墒牵罡哂赂械胶苄疫\的是,自己竟然促成了胡耀邦為邯鄲題字。而他更沒料到,因為那次題字,自己還惹出了一個大麻煩。
1984年9月,河北戲校為邯鄲市培養(yǎng)的豫劇班學(xué)員畢業(yè)了,邯鄲市文化局準備正式建團,向高勇提出想請胡耀邦為劇團題寫個名字。同時,邯鄲市創(chuàng)辦的職業(yè)大學(xué)已滿一周年并將改名為“邯鄲大學(xué)”,校長請高勇題寫校名。高勇當即表示自己題寫校名不合適,并說豫劇團題名的事,他可以向胡耀邦提出,并爭取請他一起為邯鄲大學(xué)也題個名??傻降资虑槟懿荒艹桑哂滦睦镆矝]有底。
這一年的國慶節(jié)高勇回到北京。按照事先約定的時間,他和佘世光、劉崇文于10月7日晚上去中南海勤政殿看望胡耀邦。見面說過幾句話后,高勇直奔主題:“今天來看看您,想請您給我們題幾個字?!辈⒄f明是為邯鄲大學(xué)題寫校名并為邯鄲豫劇團題寫團名。他還特意向胡耀邦說明,豫劇團的學(xué)員都是平均年齡20歲的小青年,而且大家學(xué)習(xí)很努力,學(xué)習(xí)成績很好。之所以要強調(diào)這些,是因為高勇知道,胡耀邦一向重視教育,愛護青年,如果說明是為學(xué)校、為青年人題的字,成功率可能會高些。高勇回憶說,當時聽到這里,胡耀邦只“噢”了一聲,接著就轉(zhuǎn)到其他話題上了。那天晚上,大家議論的話題很多,時間也較長,到了9點鐘大家該告辭時,高勇還是不死心,再次提出題字的事。這時,胡耀邦才答應(yīng)了下來:“好嘛!好嘛!寫什么你告訴李漢平。”“過了3天,10月11日上午,李漢平給我打電話,說耀邦同志已給邯鄲題了字,墨跡還不干,正在晾著,等干了以后我給你送去?!比蝿?wù)順利完成,高勇自然欣喜不已,趕緊親自到中南海去取字?!袄顫h平因有其他事已離開辦公室。張耀光秘書接待了我,并把題字交給我,還特意交代說:耀邦同志題字規(guī)定不登報,不廣播,不留名。請你們注意?!碑敃r,高勇考慮,胡耀邦給邯鄲題字這對邯鄲人民是件大喜事,讓邯鄲人民知道了必能鼓舞人心。于是,他建議是否在《邯鄲市日報》上發(fā)表一下,因為這是地方小報,影響不大?!皬堃庹f,你們市委商量定吧?!?/p>
得知胡耀邦為邯鄲題字,人們無不歡欣鼓舞,強烈要求召開慶祝大會。于是,在10月27日上午邯鄲市分別召開了兩個慶祝會,并于10月29日在《邯鄲市日報》頭版頭條位置登出消息,標題是《我市分別召開慶祝胡耀邦同志為邯鄲市春燕豫劇團、邯鄲大學(xué)題名大會》,同時發(fā)表了胡耀邦題字手跡,還配發(fā)了高勇寫的一篇短文,題目是《關(guān)懷與鼓舞》。高勇隨后把報紙寄給了張耀光。不久,他收到了張耀光11月7日寄出的信,信里寫道:“高勇同志:來信及報紙均收到。送耀邦同志看后,耀邦同志在報紙上批了一句話,現(xiàn)將耀邦同志的批示件寄給你,請收。”高勇打開那張報紙,發(fā)現(xiàn)在慶祝大會的標題上,胡耀邦用紅筆醒目地畫了個圈,并向報頭空白處拉出一杠,批了一句話——“這么做很不好!”高勇心知這下惹出麻煩了。
果然,11月14日,高勇接到時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周杰的電話,“說是中央辦公廳收到邯鄲一封群眾來信,批評邯鄲市委為耀邦題字召開慶祝大會的做法不妥。中央領(lǐng)導(dǎo)傳閱了這封信,批了一些批評的話,是否請你做幾句自我批評,把此事作個交代”。高勇當即向周杰作了情況說明,“主要說明耀邦的題字對邯鄲市春燕豫劇團和邯鄲大學(xué)是一個鼓舞,兩個單位強烈要求慶祝一下,市委原則上同意他們召開個小會。對他們要求開慶祝會時放鞭炮、奏國歌已堅決勸阻了。報紙發(fā)消息時,也勸阻了使用‘熱烈‘隆重等詞語及套紅標題的做法。但是,我們沒有堅決阻止開慶祝會和發(fā)消息則是錯誤的,給耀邦同志和中央惹了麻煩,我可以寫個檢查”。周杰對高勇說:“你做了一些勸阻,這是好的,但事情已經(jīng)這樣了,也不好讓別人出面做自我批評,只好由你做幾句自我批評就算了結(jié)了?!备哂卤硎举澇芍芙艿囊庖?。后來,時任邯鄲市委書記的李永進明確表示,檢討應(yīng)由市委集體檢討,不能讓高勇一人檢討。最后以市委名義寫了一份檢查,作為市委第七十四號文件發(fā)出,并將《檢查報告》送河北省委。高勇于11月20日將《檢查報告》寄送周杰。12月11日,時任河北省委書記的張曙光打電話給李永進、高勇,高勇再次作了情況說明?!奥犕旰?,他認為我們已說清楚了,而且他也是從周杰處知道情況的,也不便再批評什么,只是說了一些今后應(yīng)注意吸取經(jīng)驗教訓(xùn)之類的話?!?/p>
事情至此,高勇也已做好了當面接受胡耀邦批評的思想準備。12月24日,市委派高勇去北京召開整黨工作座談會。會后,高勇留京過了元旦,準備1月2日返回邯鄲。當日下午,他趕往中南海周杰處,想問問對題字的事胡耀邦還有什么批評沒有。周杰表示,邯鄲市委的《檢查報告》中央幾位領(lǐng)導(dǎo)同志已看過,未再說什么意見,這件事到此就算了了。然后他提議和高勇一起去勤政殿胡耀邦的辦公室看看他。高勇心里早就做好了接受胡耀邦批評的準備,但是在往勤政殿走的路上他心里還是直打鼓。他們到的時候,胡耀邦正在忙著批閱文件。高勇沒料到,胡耀邦對那事只字未提,他心里一塊石頭這才真正落了地。
魂歸青山綠水的胡耀邦
1989年4月15日早晨7點53分,胡耀邦因突發(fā)心臟病與世長辭。
噩耗傳來,高勇怎么也不愿相信!他想起前幾天,也就是10日下午,他和劉崇禮還一起去北京醫(yī)院看望因心肌梗塞住院的胡耀邦。當時,胡耀邦剛服了藥入睡。知道他需要絕對安靜,高勇他們只是輕手輕腳走到病榻前看了看,未敢說一句話就退出來了。此后,高勇天天詢問胡耀邦的病情,知道他的病情漸趨穩(wěn)定,精神也好,而且扳指算來,到4月15日已住院7天,據(jù)說最危險期即將度過,高勇自然感到很高興??墒?,萬萬沒有料到,噩耗竟然會這么突然地傳來!
當天上午11時,高勇與劉崇文一起趕到胡家。往日明媚歡樂的小院,現(xiàn)在卻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他倆和秘書、警衛(wèi)等工作人員經(jīng)過短暫商量,決定把會客室布置成家庭靈堂,以便接待前來吊唁的人們。
4月22日,胡耀邦的追悼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追悼會結(jié)束后,靈車駛上長安街,駛向八寶山公墓。在八寶山公墓告別室,向胡耀邦遺體舉行告別儀式時,許多人無法控制感情,號啕痛哭。之后,胡耀邦的親屬和他身邊工作人員護送胡耀邦遺體到火化爐前,向他作最后的告別。下午6點鐘,高勇等人又將胡耀邦的骨灰迎回城里。在安葬之前,他的骨灰暫時被存放在家中的靈堂內(nèi)。
1990年12月5日早晨8點30分,一架波音737飛機搭載著胡耀邦的骨灰從西郊機場騰空而起,向著江西省九江市飛去。這是經(jīng)李昭提議,中央同意,胡耀邦的骨灰將被安葬于江西省共青城。高勇參加了護送。
11點40分到達墓地。中午12點左右,舉行了骨灰安葬儀式。胡耀邦的骨灰和遺像安放在碑前的高臺上,臺下正中擺放著李昭及其子女敬獻的花籃,白色緞帶上寫著:“耀邦請您安息吧!”右邊是胡耀邦的哥哥胡耀福及其子女敬獻的花籃,白色緞帶上寫著:“耀邦安息吧!”左邊是高勇等曾在胡耀邦身邊工作過的人員敬獻的花籃,白色緞帶上寫的是:“胡耀邦同志永垂不朽!”這幾幅緞帶上的字是高勇用胡耀邦生前使用過的墨盒和毛筆書寫的。
高勇說,安葬儀式簡短樸實。大家向胡耀邦遺像和骨灰三鞠躬,李昭簡短致詞后,同子女們一起將胡耀邦的骨灰安葬在墓穴里,并在掩埋骨灰的草坪上放置了一束鮮花。這時,高勇和其他人一起排著長長的隊伍,默默地繞行一周,并深深鞠躬,祝愿他在這青山綠水之間永遠安息。
高勇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到胡耀邦辦公室報到時,胡耀邦和自己的談話。“當時,他說,‘每天的工作完了以后,如果還有時間,就要多讀書,多思考問題。”如今,胡耀邦日日伴著這青翠欲滴的山林,人們真誠地相信,如果真的有另一個世界,那么他正在過著自己快樂的讀書生活。(題圖為胡耀邦與十三陵林場工人親切交談)
(責(zé)任編輯: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