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乃虎
(安徽科技學院 思政部, 安徽 鳳陽 233100)
?
德育過程中美育滲透的原則、內(nèi)容與方式探究
闞乃虎
(安徽科技學院 思政部, 安徽 鳳陽 233100)
德育過程中的美育滲透是貫徹德育與美育有機結合思想以增強德育效果的一種探索,是德育理念創(chuàng)新的一種形式。它是借助美育要素和美育形式,探討在德育過程中美育滲透德育的原則、內(nèi)容與方式的問題。
大學德育教育;德育過程;美育滲透
德育事關“培養(yǎng)什么人”的問題,是教育的靈魂。大學德育教育如何與時俱進地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以人為本地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問題和理論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美育與德育的有機結合,是德育方法創(chuàng)新的重要途徑。現(xiàn)就德育過程中美育滲透的原則、內(nèi)容與要求等幾個理論和實踐問題作些思考。
1.1 潛移默化的滲透原則
德育過程中的美育滲透要貫徹潛移默化的原則,這是由德育的特點和規(guī)律所決定的。德育過程決不只是簡單的政治、思想、道德的灌輸與接受,大學德育過程的本質(zhì)應當是被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價值引導下自我教育的過程,任何形式的急功近利的做法都不會有好的效果。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對美育知識的運用、審美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精心設計,不留痕跡[1]。教育者主要通過營造德育內(nèi)容的有意味的是非氛圍,讓學生在這個特定的價值情境中不斷自主地改造自己的品德心理圖式,潛移默化地實現(xiàn)道德人格的提升。
實現(xiàn)德育過程中美育滲透的潛移默化原則,教育者一要注重細節(jié)之美。細節(jié)決定成敗。在德育過程中,要改變僅僅把德育看成政治任務的思維習慣,要更加關注學生的行為細節(jié)。只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才會有美好的行為品質(zhì)。二要重視環(huán)境之美。所謂環(huán)境育人,在高校中主要表現(xiàn)為美麗的校園環(huán)境、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對大學生身心健康、行為品質(zhì)的積極影響。創(chuàng)設包括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在內(nèi)的人文環(huán)境是實現(xiàn)德育過程中美育滲透的重要舉措。
1.2 以人為本的滲透原則
德育過程中的美育滲透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原則,這是由德育的本質(zhì)和落腳點所決定的。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是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的根本。只有社會成員的身心和諧、利益和諧、道德和諧,才會有整個社會的和諧。高校德育教育,是實現(xiàn)和諧社會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高校在德育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按照美的規(guī)律培養(yǎng)人、塑造人。
在育人育德過程中,教育者要學會主體尊重,要把大學生看成是具體的個性鮮明的主體,而不僅僅是一個接受教育的對象;要樹立平等觀念,建立平等交流的平臺,尊重學生的情感,理解學生的需求,傾聽學生的心聲;要重視發(fā)掘?qū)W生的道德情感之美、個性品質(zhì)之美,讓他們體驗高尚,感受美好;德育管理中,要追求人性化管理之美,樹立嚴格管理與人文關懷相結合的美育理念??傊掠^程中美育滲透的以人為本,就是以大學生成人成才為中心,最大限度地追求利益和諧、教育與接受方式的和諧,把學生樂于接受的美育知識運用到德育的全過程。
1.3 德育為先的滲透原則
德育過程中的美育滲透要堅持德育為先原則,這是由德育教育的任務和目標所決定的。大學德育的任務,就是造就一種美好的環(huán)境與氛圍,引導大學生實現(xiàn)道德自律,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科學文化素質(zhì)和心理品質(zhì)素質(zhì)全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要善于利用美育文化活動便于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氛圍的特點,來加強德育的吸引力和提高德育教育的實際效果。當然,一切美育手段、方法的運用,都要為德育任務和目標服務。要處理好目的與手段、目標與過程的關系[2]。在這里,德育與美育的有機結合,主要應借助美育的要素、美育的可接受形式,實現(xiàn)學生對德育中體現(xiàn)人類智慧的合乎規(guī)律性觀念的認同,使大學生在理智上領悟社會主義道德的真諦,在實踐上體現(xiàn)出以覺悟為基礎的道德自律。
德育過程是教育者通過各種形式向被教育者進行政治觀念、思想品德、倫理道德、個性心理品質(zhì)教育的過程,是德育主體與德育環(huán)境雙向活動的過程。美育要素和形式在德育過程中的滲透要體現(xiàn)德育內(nèi)容的核心規(guī)定性和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雙向互動的特點。
2.1 德育內(nèi)容決定美育要素的選擇
在德育過程中,美育要素的選擇要適合德育內(nèi)容,美育滲透要體現(xiàn)“有機結合”的思想。政治理論、政治觀念是德育教育的方向性內(nèi)容,理論性較強。教學中容易出現(xiàn)空洞、生硬、命令式說教的現(xiàn)象,學生學起來比較消極,甚至反感。如果有側(cè)重地把理論產(chǎn)生的智慧之美,特別是理論的價值效用之美的美育要素運用到這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中,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3]。例如,在講授鄧小平改革開放理論時一定不能僅僅停留在基本理論的介紹上,而要側(cè)重分析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些理論、為什么在那個時候產(chǎn)生、為什么鄧小平能提出這樣的理論等深層次問題。通過理論智慧之美、理論價值之美要素的巧妙運用,大學生們在知其“所以然”中欣然認同改革開放理論,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建設成就,理解鄧小平理論的價值,在潛移默化中信服地接受鄧小平理論。
思想道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在講,應當說基本的道德認知大學生都懂。大學德育教育如果再把重點放在道德認知、道德判斷上,就顯得膚淺、重復和多余,學生難免生厭。而借助美育中和諧與秩序的要素,教育者就可以從和諧社會關系與良好生存秩序之于美好生活的角度,將抽象的道德判斷化為具體可感的道德理解。社會主義道德正體現(xiàn)了這種有利于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和諧與秩序。道德理解、道德覺悟的過程是大學生自我內(nèi)化的過程,思想道德教育中美育要素的適當滲透,無疑更好地加速了這個內(nèi)化過程。
心理品質(zhì)教育是成“人”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面對市場經(jīng)濟背景下的激烈競爭所產(chǎn)生的就業(yè)壓力,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品質(zhì)問題更加突出。心理品質(zhì)教育過程中應當引進美育的情感體驗機制,把德育也作為一個情感問題來對待,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陶冶他們的情操,讓受教育者不斷增強對道德感受的自覺意識,促使道德教育把一種普遍的社會道德要求逐漸轉(zhuǎn)化為個體的情感要求[4]。當然,德育具體內(nèi)容、具體形式不同,美育要素的選擇也應當有所不同。
2.2 德育關系是美育滲透的有機結合點
德育過程中的美育滲透主要體現(xiàn)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德育與美育、德育環(huán)境與德育主體三大關系之中,美育滲透德育的有機性正表現(xiàn)在這些關系的相互結合上。
從德育對象上看,有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教師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教師除自身應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和人格品質(zhì)外,還要不斷學習,掌握一些基本的美育知識,并重視美育滲透德育的理念價值。要把以美育德提高到教學原則的高度來認識,自覺地依照美的規(guī)律去指導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以運用美育的愉悅性、情趣性、親和性等有效機制,調(diào)動受教育者的積極情緒,使他們進入主動狀態(tài),實現(xiàn)精神互動。美育滲透恰在這種施受關系中找到了結合點[5]。眾所周知,在德育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的教育者要將德育內(nèi)容、要求化為受教育者的內(nèi)心感受、信念乃至行為,這是教育者所不能代替的,只有調(diào)動受教育者的主動狀態(tài),才有可能。
從學科范疇上看,有德育與美育的關系。以德育為中心、以美輔德、兩者有機結合是德育過程中進行美育滲透的理論來源,也是支撐以美育德方法的內(nèi)容來源。德育重在曉之以理,美育重在動之以情,兩者雖有側(cè)重,但聯(lián)系密切。德育過程中,要想實現(xiàn)兩者的完美結合,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一要堅持情理結合、以情達理、以理導行的育人原則,二要探索兩者的有效結合方式。長期以來,傳統(tǒng)德育教育一般是就德育談德育,而忽視從德育與美育的結合上加以認識。這固然與教育者的美育知識限制有關,但更重要的是認識上的原因,即對德育與美育的有機結合認識不足,缺乏德育理念創(chuàng)新的意識。事實上,就道德談道德,不僅“難識廬山面目”,而且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被“強迫”、被“命令”的感覺,容易引起逆反心理。而美育的諸如情感要素和方式在德育過程中的適當運用,學生就容易接受得多。例如,我在講授交往的原則這個命題時,并沒有直接道出,而是提出“你希望和什么樣的人交往?”的問題讓他們討論[6]。學生很容易進入主動狀態(tài),每個人都在積極思考。很快,他們自己列出了包括誠信、尊重、互助等在內(nèi)的三十多條“原則”。此時,教師可以用真摯的飽含感情的語言進行總結:在交往中,我們希望別人如此待己,我們是不是也要如此待人呢?這是不是可以作為我們一生的行為準則呢?學生在有所悟中接受了這些凝結了人們生存經(jīng)驗和生存智慧的美好的交往原則。
從德育環(huán)境上看,有社會、學校、家庭與德育主體的關系。這是大德育觀的關系層面。德育過程是一個全方位的、立體的、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即便在這些領域仍然需要和諧的、寬松的、人性化的美育因素及方式與樹人育才的有機結合[7]。盡管這個過程具有不可控性,但它應當是德育整體化的重要課題。處理不好,必將消解大學德育的效果。
2.3 德育形式規(guī)范了美育滲透的選擇模式
德育教育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德育形式的多樣性決定了美育滲透的選擇模式的多樣性。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是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也是美育滲透德育的最集中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要充分挖掘德育內(nèi)容中本身具有的美育因素。教師不僅要講清“德”,而且要闡述德之美。如優(yōu)良品德中所體現(xiàn)的精神境界之美。二要主動借助美育因素,以美育德,增強德育效果。德育過程中,教師應當創(chuàng)設審美氛圍,以美的形式演繹德育內(nèi)容。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儀表風度、精神狀態(tài)等教學形態(tài)之美,要注意啟發(fā)式、情感式、開放式等豐富的教學形式之美,還要注意準確清晰、邏輯嚴密、富有韻味、輕松有趣的教學語言之美。
第二課堂是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開放式教育形式,也是美育滲透德育的有效方式。寓教于樂、寓教于美、寓教于行正體現(xiàn)了第二課堂的特點。組織者只有認識到并利用好樂、美、行的美育模式,善于營造快樂和諧的氛圍,激發(fā)健康美好的情感,引導良好的行為體驗,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的德育目標。實踐證明,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是美育滲透德育的最自然、最隱蔽的德育形式,也是對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影響最大的德育形式[8]。特別是對學生的心理品質(zhì)、生活態(tài)度等方面的積極影響尤為明顯。學生會在享受文化活動的快樂中感悟到友誼、集體的價值,認識到人、自然、社會和諧相處的意義,在愉快的實踐活動中體悟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真諦。
綜上所述,德育過程中教育者充分利用德育與美育有機結合的機制,是實現(xiàn)以美促德、以美育德,提高德育效果的有效方式[9]。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育者必須遵循美育滲透德育的基本原則,要把握好度,并能根據(jù)德育內(nèi)容和形式的要求,恰當?shù)剡x擇美育滲透的內(nèi)容與方式。
[1]龔還.歷史教學中美育滲透的原則和方法[J]. 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3(3):55-56.
[2]王華俊.當代中國德育目標的解構和重建——基于傳統(tǒng)德育理念的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2(5):58-59.
[3]李志義.大學教育教學中幾個熱點問題的反思[J].中國大學教學,2013(6):54-55.
[4]魯志雄.試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滲透美育教育[J]. 前沿,2012(11):148-149.
[5]黃偉.論高校公共課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山東社會科學,2014(s1):284.
[6]劉曉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 中國成人教育,2014(2):138
[7]李健.淺談高校醫(yī)科專業(y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美育滲透[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5):69.
[8]陳澤云.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滲透美育教育的實踐探索[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5):74.
[9]丁海江.強化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研究[J].學理論,2014(9):75.
The Esthetic Educational Infiltration Principle, Content and Manner in the Moral Education Process
KAN Nai-hu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xiàn)engyang 233100,China)
In the moral education process esthetic education infiltration is to implement the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esthetic education with organic synthesis which strengthens the moral education effect as one kind of exploration,Which is the moral education idea innovation form.It draws support from the esthetic education which essential factor and the esthetic education form. It discusses in the moral education process the esthetic education infiltration moral education principle, content and manner.
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process; Esthetic education infiltration
2015-04-15
安徽科技學院思想政治教育重點培育學科建設項目(AKXK20103-2);安徽省教育廳教研項目(2012jyxm417)。
闞乃虎(1966-),男,安徽省明光市人,學士,副教授,主要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2.1
A
1673-8772(2015)04-00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