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虎
小談新《廣告法》中的“虛假廣告”
文/趙虎
趙虎
北京市東易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
中國人民大學碩士
曾發(fā)表多篇學術論文,被稱為“學者律師”
曾經多次接受《人民日報》、《檢察日報》、《北京晚報》等媒體的采訪,采訪內容涉及知識產權、侵權責任法等與法律有關的社會問題
2015年4月24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訂的廣告法。新廣告法的條文增加到了75條,并且對代言人制度、虛假廣告、藥品廣告、違法處罰等方面進行了更加嚴格的規(guī)定,被稱為最嚴廣告法。其中,對虛假廣告的修改是其中的一大亮點。
新的《廣告法》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廣告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構成虛假廣告?!迸c修改前的《廣告法》相比,增加了“引人誤解”這一規(guī)定。修改之前,判斷廣告是否構成虛假廣告,必須有虛假的成分。例如,商品或者服務根本不存在,或者商品的性能與購買情況不符。但是很多情況下,很難說廣告的內容虛假,但是有可能引起消費者的誤解,這種情況下則會給管理部門帶來難題。
家電行業(yè)就有一些廣告可能存在引人誤解的成分。比如,有的空調廣告宣稱“一天只需一度電”,那么是開空調24小時只需一度電嗎?還有沒有其他的附加條件呢?也許在某些條件下一天真的只需一度電,但是不談這些條件,則會讓消費者產生誤解。還有的空氣凈化器廣告宣稱“除菌、凈化效果達99.99%”,不知道生產廠家能否拿出權威的、國家承認的證據來證明,達到這樣的效果是否需要附加其他的條件,如果只有在特殊的使用方式下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的話,則可能會被認為屬于引人誤解的虛假廣告。
修改前的《廣告法》僅規(guī)定了不得有虛假廣告,既然“虛假”,則肯定有不實的成分,否則不能構成虛假廣告。但是,修改后的《廣告法》加入了“引人誤解”這個規(guī)定之后,則意味著在廣告真假難辨的時候,甚至廣告內容完全是真的,沒有虛假成分的時候,但是引起了消費者的誤解,也可能構成虛假廣告。
比如,我國為了擴大內需,順應農民消費升級的新趨勢,制定了家電下鄉(xiāng)政策。對農民購買納入補貼范圍的家電產品給予一定比例(13%)的財政補貼,以激活農民購買能力,擴大農村消費,促進內需和外需協(xié)調發(fā)展。有一些家電銷售企業(yè),打出了“家電下鄉(xiāng)”的牌子來銷售家電產品。其銷售的產品可能的確在家電下鄉(xiāng)產品目錄中,也貼著“家電下鄉(xiāng)”的標簽,只不過沒有財政補貼。這樣的宣傳則可能涉嫌虛假廣告。也許企業(yè)會說雖然自己搞的不是“家電下鄉(xiāng)”活動,但是銷售的是“家電下鄉(xiāng)”目錄中的產品,好似也有依據。但是,這種宣傳會引起消費者的誤解,以為有財政補貼而進行購買,廣告內容即使真假難辨,但是仍然構成虛假廣告。
還有企業(yè)在廣告的設計上下工夫,結果內容可能真實,卻涉嫌構成虛假廣告。媒體曾載,海南某電器銷售有限公司通過廣告?zhèn)鲉?、店堂海報、手機短信等渠道,宣傳“18年空調冠軍‘五一’鉅惠,買空調贏奔馳&金條”、“買空調贏進口奔馳”等。記者調查時發(fā)現,廣告用醒目大字標明上述宣傳標語,但廣告細則中又注明特等獎為“原裝進口奔馳smart十年使用權”。也就說,送的不是奔馳,而是奔馳的使用權。這個使用權和所有權相比差距巨大。一般情況下,消費者會被商家的醒目大字吸引,很少會讀小字的細則。并且,送東西這種說法本身就意味著所有權的轉移,誰會想到細則中僅送使用權、保留所有權的規(guī)定呢?這樣的廣告看似什么都說清楚了,沒有虛假的成分,但是會引起消費者的誤解,屬于引人誤解的虛假廣告。當然,能否用如此金額巨大的“獎品”來吸引消費者,是《廣告法》上的另外一個問題。
綜上,如果廣告中存在虛假的部分,會構成《廣告法》規(guī)定的虛假廣告;如果廣告中存在真假難辨,甚至完全為真實的部分(比如對商品進行片面的宣傳和對比)則可能因為造成消費者的誤解,同樣構成虛假廣告。各有關企業(yè)應該盡快自查廣告內容。新《廣告法》已經開始實施,相信今年各地的工商部門會加大查處力度,做出一系列典型案件。在此后的廣告活動中,廣告主不但要注意內容的真實性,也要防止出現對消費者的誤解,否則會承擔新《廣告法》規(guī)定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