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專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教授喬新生"/>
訪談執(zhí)行_本刊記者
領導干部能上能下是現代民主常態(tài)化的表現
——本刊專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教授喬新生
訪談執(zhí)行_本刊記者
喬新生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關于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規(guī)定(試行)》。中央之所以專門出臺文件高度重視干部“能上能下”的問題,原因之一,就是我國在現實中長期普遍存在著領導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健康的政治生態(tài),不利于建構良性的選人用人機制。那么,時至今日,在“能上能下”方面還有哪些阻力?又該如何去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呢?近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教授喬新生(以下簡稱“喬”)就此對本刊記者(以下簡稱“記”)進行了解讀。
記:我們最近從新聞獲悉,中央再次專門出臺文件要求領導干部“能上能下”,您是廉政方面的研究專家,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具體內容。
喬:領導干部“能上不能下”是我國長期以來存在的一個問題。為此,中央高度重視。201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規(guī)定(試行)》,指出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是從嚴管好用好領導干部。推進干部“能上能下”的重點是解決“不能下”問題。在干部中,既要把黨和人民需要的干部選準用好,又要把那些存在問題或者相形見絀的干部調整下來。這是執(zhí)政黨廢除領導干部終身制之后,在現代民主政治體制改革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此前,包括河南信陽在內的一些地方曾經推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對那些不認真執(zhí)行上級指示、決策、部署,或者不認真貫徹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原則,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作風專斷的領導干部采取免職、降職、責令辭職,改任非領導職務或者轉崗等方式進行職務調整。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專門討論干部“能下”的問題,并且頒布相應的紀律規(guī)則,這充分說明中共中央已經意識到當前干部任用中存在的問題,決定打破領導干部任用的“鐵飯碗”,真正貫徹落實批評與自我批評方針,密切聯系群眾,對干部隊伍進行一次徹底的大整頓。
記: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進行過哪些干部任用方面的改革?
喬:眾所周知,為了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我國在干部任用方面進行過一系列的改革。早在1962年1月30日,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擴大會議,即著名的“七千人大會”上便曾談到干部“能上能下”的問題:“一個人為什么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呢?為什么只能做這個地方的工作而不能調到別個地方去呢?我認為這種下降和調動不論正確與否,都是有益處的,可以鍛煉革命意志,可以調查和研究許多新情況,增長有益的知識。我自己就有這一方面的經驗,得到很大的益處。不信,你們不妨試試看?!?/p>
改革開放初期,為了解決領導干部年齡老化的問題,黨中央提出了“領導干部年輕化”的口號,讓一大批年輕的干部走上領導崗位。事實證明,無論是越級提拔,還是定向提拔,這一舉措切實解決了干部年輕化問題,可是在執(zhí)行政策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深層次的矛盾。一些年輕干部缺乏基層工作的經驗,政治履歷不夠,業(yè)務素質不高,他們占據領導崗位,不僅嚴重挫傷了基層領導干部的積極性,而且其中的某些人更主要是敗壞了黨的風氣,影響黨的方針路線貫徹落實。將那些“坐直升飛機”提拔上來的干部重新下放,讓他們腳踏實地,繼續(xù)接受群眾教育,不僅對他們自己有利,而且對黨的領導事業(yè)至關重要。
進入21世紀后,一些地方為了解決“領導干部知識化”的問題,從高等院校直接提拔一部分博士生和碩士生擔任領導干部,這些人坐上了領導干部的“直通車”,直接進入機關擔任領導崗位??墒牵捎谒麄內狈C關工作經驗,不了解工作所在地的實際情況,結果在領導的過程中出現了“水土不服”的問題。
記:這些問題對干部用人方面會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喬:一些領導干部由于書生氣非常嚴重,處理問題簡單粗暴,結果導致干群關系緊張。假如不盡快將這些直接從高等院校選拔的領導干部調離領導崗位,那么,有可能會在社會上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長期執(zhí)政的過程中,為了解決干部晉升問題,一些地方把國家機關升格或者“高職低配”,這嚴重違反了我國基本的政治制度和黨的干部任用制度。部分領導干部認為自己的級別很高,因此,在工作中“耍特權”,不接受當地人民代表大會監(jiān)督,成了不受約束的特殊人物。
如果不盡快處理這些人,不僅會嚴重影響干部隊伍的團結,導致人心渙散,而且會使論資排輩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干部的素質和干部隊伍的整體質量將迅速下降。推行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實際上就是要打破傳統的僵化的組織人事制度,激活黨內的民主體制,對執(zhí)政黨進行刮骨療毒,讓那些寄生在執(zhí)政黨體制之內的不合格領導干部洗心革面,振作精神,真正發(fā)揮領導干部率先垂范作用。
記:中央出臺《關于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規(guī)定(試行)》,對這些負面影響有哪些針對性?
喬: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推進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就是要針對那些政治上不守規(guī)矩、廉潔上不干凈、工作上不作為不擔當或者能力不夠、作風上不實在的領導干部立規(guī)矩,敲警鐘。這說明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具有非常明顯的針對性。在現實生活中,一些領導干部缺乏最起碼的法律知識,他們對國家的保密工作一無所知,在工作中官僚主義嚴重,要求所有下屬都必須言聽計從,在政治上搞“一言堂”,缺乏最起碼的民主作風。
這些評價充分反映出群眾對一些地方領導干部的厭惡之情,也反映出執(zhí)政黨在用人中存在的嚴重問題。由于一些地方上級機關在選拔任用領導干部的過程中只強調聽話,而沒有對其政治操守進行全面的考察,結果導致一些人格卑劣的辦事人員走上了領導崗位,他們充分利用自己的權力胡作非為。這些領導干部在單位內把國家資源當作是自己的資源,把自己領導的工作單位變成了“小朝廷”。如果對于這些不懂政治規(guī)矩的領導干部不及時地加以調整,那么,必將會使黨的事業(yè)受到嚴重破壞。
如果不盡快調整這些領導干部的職務,讓他們繼續(xù)在領導崗位上瞎指揮,那么,不僅會造成黨和國家的利益遭受重大損失,而且會讓那些長期兢兢業(yè)業(yè)為黨工作的同志感到心寒。對那些能力不夠,缺乏擔當,工作不實在的領導干部進行處理,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能夠強化執(zhí)政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記:您認為該如何對領導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頑癥對癥下藥?
喬:我國反腐敗工作正處在歷史的轉折時期,反腐敗已經讓一些腐敗分子有所忌憚??墒牵诜锤瘮〉倪^程中又產生了新的問題,一些領導干部認為過去工作可以“利益均沾”,現在工作不能收錢,因此,他們能推就推,能不干就不干。部分高等院校的領導干部缺乏擔當,無所作為,被國家領導人稱之為“不學無術,不思進取,不敢擔當”的“三不”干部。
只有解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問題,才能讓一些領導干部產生危機感;只有將那些官僚主義嚴重的領導干部撤職查辦,才能徹底整頓黨的隊伍,增強干部隊伍活力。黨內民主是國家民主的前提和基礎,推行黨內民主必須首先解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問題。
今后在黨的建設工作中,應當充分發(fā)揮群眾的作用,逐步建立自下而上的選舉和監(jiān)督機制,讓普通黨員隨時監(jiān)督黨的領導干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黨的民主常態(tài)化。建議中共中央總結聯系群眾實踐教育活動的經驗,盡快修改黨的組織人事制度,建立周期性的黨內民主選舉程序,讓黨員群眾通過投票選舉黨的領導干部。如果領導干部不稱職,那么,黨員群眾可以通過周期性的選舉將他們拉下臺,因為只有這樣,黨員領導干部才會心存敬畏,才會真正撲下身子密切聯系群眾,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
記:除了前面您所說的一些人從高校到機關任領導干部“水土不服”的現象,我們認為高校也同樣存在領導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現象,而且比較嚴重。
喬:是的。當前在我國高校之所以出現非常嚴重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原因在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為了加強對高校的管理,提拔了一大批教師擔任副部級或者廳局級的書記、校長。這些人本來就缺乏群眾基礎,缺乏基層工作的經驗,可是,由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把高等院??醋魇切姓C關的附屬物,為了加強對高校的管理,設置了領導崗位,結果讓一些高校的服務人員和教師一步登天,成為了所謂副部級或者廳局級領導干部。某高校一些書記見到領導干部滿臉堆笑,點頭哈腰,可是見到教師卻趾高氣揚,頤指氣使。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背后議論,這些人天生就是“當領導干部的料”,因為他們會溜須拍馬,是典型的“兩面人”,他們不會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因為他們缺乏人格。
發(fā)生在一些高校的腐敗案件充分說明,強化對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已迫在眉睫,而在高等院校設置的行政級別,很可能會把高等院校變成腐敗的滋生地。現在一些高等院校領導干部生活腐化,他們不僅出入有專車,而且下班時間還要后勤管理部門提供鍛煉的設備和場所。某些高校書記不僅利用職務之便獲取博士學位,而且成為學術委員會的重要成員,他們利用職務之便為黨政機關領導干部獲取學位提供便利。當前我國黨政機關之所以出現一大批非在職博士,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某些高等院校的書記、校長為了“更上一層樓”,和一些黨政機關領導干部拉關系套近乎,把學位當作禮品送給黨政領導干部。如此看來,解決高等院校的腐敗問題必須釜底抽薪,必須盡快去行政化,讓那些所謂的廳局級的書記、校長成為一般辦事人員。
記:您認為部分高校領導“不能下”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現在一些高等院校黨委機關已經成為凌駕于師生頭上的官僚機構,有的高等院校黨政領導干部不是為教師服務,而是千方百計地給教師找麻煩,讓一些勤勤懇懇踏實工作的教師苦不堪言。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一些高等院校領導干部明知道國家有保密的法律規(guī)定,不得泄露國家保密人員的身份,可是,在工作中由于不愿擔當,遇到問題層層傳達,結果導致國家安全工作遭受巨大的阻力。更為遺憾的是,高等院校去行政化總是雷聲大雨點小,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沒有改變思想觀念,把高等院校去行政化的工作交給高等院校的書記、校長,讓他們自己來解決去行政化的問題,這是典型的緣木求魚。
因而,中共中央政治局應當盡快出臺文件,要求所有高等院校都必須取消行政級別,高等院校的書記、校長和院長不再享受任何行政級別待遇?;謴透叩仍盒;鶎狱h組織的本來面目,讓高等院校的黨員群眾選舉產生書記,書記不再脫離教學科研崗位,而是利用業(yè)余時間開展黨的各項工作。中央可以定期對高等院校開展巡視工作,凡是發(fā)現問題應及時糾正,以此來徹底克服高等院校的官僚化現象。
人物簡介》》
喬新生,男,漢族,1963年9月生,中共黨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商業(yè)法研究會理事,湖北省傳播法研究會會長,湖北省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武漢市法學會經濟法研究會理事,當代改革與發(fā)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先后擔任中南財經大學經濟法研究所所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法研究所副所長,香港經濟與法律雜志社名譽顧問,《中國法律述評》副總編輯,武漢仲裁委員會仲裁員,道博律師事務所顧問,律師。主要從事商法的現代化與當代經濟法的發(fā)展研究,特別關注轉型期制度變遷與人權保護的關系問題。近年來,先后主持或參與中小企業(yè)發(fā)展、中小企業(yè)競爭法、商品交易法等多項國家和部級課題研究。在全國各類公開報刊上發(fā)表文章300多篇,主編參編學術著作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