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宗緒盛
發(fā)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的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至今已有78年了。
2008年12月,一篇題為《上海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的“八百壯士”遺骨在海外無人問津》的網(wǎng)上帖文,在海內(nèi)外掀起軒然大波,引起人們的強烈關注。作家陳立人的《八百壯士——中國孤軍營上??箲?zhàn)紀實》一書的出版,更使這段隔了半個多世紀的悲壯歷史重新呈現(xiàn)在了千百萬炎黃子孫的面前,而領導這場保衛(wèi)戰(zhàn)的國民革命軍第九集團軍八十八師二六二旅五二四團中校團副謝晉元、少校團副管志標、少校營長楊瑞符和“國軍”的“八百壯士”(實則400多人),也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這里不想再重復人們所知故事的來龍去脈,只想說說我所擁有的一本當時出版的只有57頁的小冊子及其中記述的英雄氣概以及一些令人心碎的往事和種種感慨。
這是一本32開大小的小冊子,是由上海抗戰(zhàn)出版社1937年11月至12月間出版發(fā)行的,是“戰(zhàn)時小叢書”的第1冊,每冊實價1角5分。這是中國最早反映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的一本小書。書的版權頁上沒有具體的出版日期,但從書上的題記看,該書是一位叫李寶英的人于1938年1月12日購于現(xiàn)象書局。我是2000年11月在北京雙龍舊貨市場地攤上,花15元錢買了這本書,距離那場保衛(wèi)戰(zhàn)已整整過去了63年。我閱后覺得有很多很多的話要說,但卻只在“購書提要”中寫下“感動、感慨、感嘆”6個字。
《氣壯山河的八百孤軍》封面
書的封面,上方至左邊是紅色書名:《氣壯山河的八百孤軍》。正面是兩幅黑白照片:下面一幅是高高飄揚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中華民國國旗的四行倉庫大樓;上面一幅是穿著軍服、戴著鋼盔的謝晉元團長的大頭肖像。
書的扉頁正面是兩幅照片、兩份題詞和謝晉元團長的一幅頭像速寫。
兩幅照片:一幅是謝晉元和夫人凌維城、妻妹凌維娜等人的合影,照片為謝團長親戚劉永康贈與本書作者;一幅是“同在孤壘抗敵之董家鐵機槍連長”身著西服的半身像。
兩幅題詞:一幅是謝晉元10月28日下午16時題寫的“吾人抱定最后決心,與倭寇周旋到底。軍人看重實干……由此喚醒同胞”;一幅是黃家欽題寫的“好男兒應戰(zhàn)死沙場,不要病死床上”。
書的扉頁背面也是兩幅照片、兩幅題詞和一個人物速寫。
兩幅照片:一幅是勇敢請纓,將國旗系在頸上,冒著冷槍流彈,深夜時分躍入冰冷的蘇州河,將嶄新的國旗獻給四行倉庫八百孤軍的“第四十一號女童軍”楊慧敏的簽名照、自畫像和其題字“以大中國的國旗來獻給我們閘北的孤軍”;一幅是“與八百壯士死守孤壘之管志標副營長”的半身照及其題字“好男兒應以熱血洗山河”,看了讓人熱血沸騰,心生敬意。
書內(nèi)共有兩幅插圖和52篇文章,每篇都很短,多的三四百字,一般只有一兩百字,字數(shù)最少的一篇《國旗飄展太陽旗遜色》,只有50個字,但非常生動感人。書中介紹了八百孤軍臨危受命、不顧生死、浴血奮戰(zhàn)、死守四行的情景。
在第一篇《為民族求生存 為軍人爭人格》一文中,講述了謝晉元團長寫給人們的“軍人以服從為天職,衛(wèi)國保土,職責所在。灑最后一滴血,必與倭寇索取相當代價。余一槍一彈亦必與敵人周旋到底”的信和楊瑞符營長“剩一兵一卒誓為中華民族求生存”的題字,表明了他們“衛(wèi)國保土”的必死決心,激勵了千千萬萬的民眾。正如書中所說,他們的“每一個字都打入人的心坎,激起人的熱血,凡屬前線將士和中華國民,都應該將這句話奉為不可動搖、不能移易的信條”,“以爭國家無上人格,揚民族浩然正氣”。
《八百壯士氣壯山河死守閘北一片余土》、《愿灑最后一滴血收取敵人重大代價》、《胸配標志以示決死》、《三槍斃敵五人》、《六樓躍下與敵拼命》、《敵軍三度進攻仍遭擊退》、《暴敵強殘矣束手無策》……從這些文章的標題上,我們就能感受到他們誓死抗戰(zhàn)的決心和勇氣;感受到他們與敵人激烈廝殺的場面和吶喊;感受到他們視死如歸為國家人民所作的犧牲和貢獻。
《氣壯山河的八百孤軍》內(nèi)頁
10月31日2時,奉“最高領袖蔣委員長”之命,八百壯士從四行倉庫撤離至英租界。過去的4天4夜里,在敵人一次又一次的猛烈進攻下,“八百壯士”以其流盡最后一滴血、打光最后一顆子彈的氣概和勇猛,斃敵百余名(一說斃敵二百余人,傷敵無數(shù)),我壯士亦有10余人殉難,在彈丸之地四行倉庫上演了一幕驚天地、泣鬼神的氣壯山河之戰(zhàn),成為中國“八一三”淞滬會戰(zhàn)中最為豪壯的一幕。
書中更是詳細介紹了“八百壯士”孤軍不孤、社會各界踴躍支持的情景。
開戰(zhàn)第二天,即10月27日下午,上海市商會“特獻呈中華民國國旗一面,由本市第四十一號女童軍設法送入,請其懸掛屋頂,以發(fā)揚我軍為國犧牲之精神”(見《市商會獻旗高懸屋頂》一文)?!爱敹呷障﹃栃袑⑽飨轮H,我忠勇將士忽在屋頂上高揭國旗,隨風招展,使四周之太陽旗黯然無色,此情此景,令人感奮涕零”。而向八百壯士獻旗的楊慧敏,不過是一名只有24歲的女童子軍。不僅如此,民眾還給予行動的支持。四行倉庫位于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北、西、東三面均被日軍占領。河南面是公共租界,時英美等國聲稱保持中立,日軍力避炮彈落入其中,以免引起國際糾紛。10月28日,“自黎明起,租界內(nèi)我居民,因崇仰該軍之英勇壯烈,故麇集該處翹首駐足而觀者如堵,愛慕之心,不啻景星卿云”,爭睹八百壯士英勇殺敵的壯麗場面,為其助威助戰(zhàn)(見《民眾敬仰景星卿云》一文)?!白远巳掌鹬寥?,前往新閘路一帶瞻仰我英勇孤軍之中外人士,不下數(shù)十萬人,莫不揮帽舉手向我軍表示敬意。更有手拿面包、牛奶、罐頭食物佇立路旁以俟機投遞我軍。”(見《大陸堆棧亦復高懸國旗》)
除此以外,中外人民紛紛解囊、捐款慰勞。僅10月30日一天,上海慰勞委員會就收到了德國水兵、英美商人贈送的現(xiàn)金和物品;收到了中國童子軍戰(zhàn)時服務團第一團、民立中學全體學生、四明銀行、上海保險業(yè)工會、上海郵局臨時辦事處、園游會、鐵路會計處檢查課、信大孚記面粉廠、中華書局編輯部、國學武術團等單位和個人幾十或幾百元不等的捐款。上海第一特區(qū)市防聯(lián)合會執(zhí)行委員朱士驤、古羽蒼提出“八百忠勇將士,孤軍抗敵,精忠報國,令人肅敬。驤等轉請貴會設法轉請謝團長,將八百壯士姓氏抄送貴會,俟他日鐫銅碑,豎立紀念,流傳千古,永垂不朽”(見《或籌撫慰或鐫碑》一文)。
除上海外,全國民眾同樣關心支持著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
在南京,“孤軍死守閘北之我八百壯士消息到京后,全市民感奮異常,所有街頭巷尾,大小居戶,無不傳誦此壯烈偉大之民族英雄故事。同時對諸壯士最近生活,尤為關懷。京正中書局同人首先發(fā)起捐寄滬抗敵會四百五十元,請儲轉壯士家屬。并請各方設法調(diào)查此八百壯士姓名籍貫,以便各地政府民眾,得以盡其贍養(yǎng)家屬撫育子弟之責,并表彰其英烈,以垂不朽”。
在武漢,“漢市各界抗敵后援會,以閘北方面我謝團八百壯士,雄踞高廈,孤軍拒敵,實堪欽敬,于卅日去電致敬。并電滬抗戰(zhàn)后援會代查謝團鄂籍將士姓名,以便轉請褒揚”。
在廣州,“諸君孤軍奮戰(zhàn),以身許國,浩氣實足以驚天地而動鬼神。百粵民眾,聽之感奮。本會同志除募集八百元,交滬后援會代辦各種急需食糧用品,設法遞送,以濟燃眉外,特此電慰”。
除此,社會各界如企業(yè)界、教育界、婦女界、文藝界和媒體都采取各種形式給予聲援。上海新閘路辛家花園清涼收容所、天蟾難民收容所和上海市失業(yè)第一工人收容所6000余人絕食一天并捐款400余元以表敬佩和支援。
《氣壯山河的八百孤軍》內(nèi)頁
而其中最有影響的,是10月29日廖仲愷先生的夫人、救國會理事何香凝女士的慰問信,言語真摯、感人至深。廖夫人說:“謝團長并轉親愛的八百勇士們,我在報上看見你們英勇豪壯的氣概,使我感動的流淚,但是等我跑到橋邊,卻又不能通過,只有向對岸注視,遙寄我滿腔虔敬親愛之忱。你們每一個人,都已充滿了孫總理和廖總代表的革命精神、犧牲精神,不論是成功或成仁,都可以俯仰無愧了。殉國的將士,將因為你們而愈偉大;前線的將士,將因為你們而愈英勇;全國同胞,將因為你們而愈加團結;國際人士,也將因為你們而愈能主張正義了。我已設法送給你們些救傷品和食品,聊表心意,盼望你們奮戰(zhàn)苦斗,犧牲到底,專此致敬抗敵敬禮?!彼男袀}庫保衛(wèi)戰(zhàn)的意義全在其中。
所有這些,都給予了八百壯士極大的激勵和鼓舞,使孤軍不孤,勇氣倍增。對社會各界的聲援,時任八十八師師長的孫元良將軍專門致函地方協(xié)會會長杜月笙先生,對全社會的支援表示感謝。
1937年11月1日2時,謝晉元帶領376人分批通過新垃圾橋撤入公共租界,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至此結束。蔣介石授予謝晉元與楊瑞符青天白日勛章,所有參戰(zhàn)人員晉升一級軍銜。
該書最后,刊登了一幅八百壯士在青天白日旗的指引下與日本侵略者戰(zhàn)斗的版畫,并寫下了如下一段話:“閘北的我軍雖然已經(jīng)撤退,然而閘北的國土上,還飄揚著我光榮燦爛的國旗,我守軍這種壯烈犧牲,博得全世界人士的敬佩。上面這幅畫,是登載在《字林西報》,表示我們孤軍奮斗的精神,不讓太陽旗玷污了我們的國土?!?/p>
《謝晉元日記鈔》封面
遺憾的是,本書以外和以后發(fā)生的事情只能讓人扼腕長嘆,淚灑青天。一個月后(1937年12月13日)日軍侵占南京,30萬同胞死于日本鬼子屠刀之下。而八百孤軍撤出四行倉庫后,在租界內(nèi)度過了為時4年黑暗的羈困生活,后又被日軍押送各地和太平洋小島做苦工,大多數(shù)人的遭遇催人淚下。特別是謝團長之死更是讓人欲哭無淚。1941年4月24日凌晨5時,已被汪偽政權收買的郝鼎誠等4名士兵,突然拔刀向謝晉元刺去,使其頭胸部連中數(shù)刀,重傷倒地,流血至黃昏,不治身亡,時年僅37歲。噩耗傳出,上海共有3萬余人參加了葬禮,3天內(nèi)前往孤軍營吊唁者達10余萬人(另有人稱25萬或30萬人)。各地報刊為追悼謝團長出了特刊。國民政府給予謝晉元極高評價,通電表彰,追贈其為陸軍步兵少將。
筆者高價收藏了一本民國三十四年十月即1945年10月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一個多月后,由上海正言出版社出版的《謝晉元日記鈔》。
它是由正言出版社負責人、翻譯家朱雯整理的;書名由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路軍參謀長、山東省主席、時任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駐滬代表蔣伯誠題寫;時任國民黨政治軍事特派員、上海市副市長,新中國成立后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的吳紹澍先生為該書寫了序言。
朱雯寫了跋,十分清楚地介紹了日記的內(nèi)容和出版經(jīng)過。筆者不再妄談,照錄如下:謝晉元先生于民國三十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孤軍營遇害。入殮之日,全市民眾前往瞻仰遺容者,達十余萬人,對這位民族英雄,表示著最大的哀悼與崇敬。這些日記是在謝故團長遺物中揀得,記載時間系自二十七年元旦起直至遇害前二日止。所記全屬孤軍營內(nèi)日常生活狀況,其憤慨激昂之情,常溢于字里行間。其時吳紹澍先生就有將它印行的意思,要我編選。于是先行閱看選擇,請人抄錄然后再細細編校。全文共有四五十萬字,所以這編選工作也費了不少時日。完成之后又錄副本。用郵寄及攜帶兩種辦法,通過敵偽的封鎖線,到達了安徽屯溪(注:出版社所在地)。因為敵偽檢查時茍有一種被扣,則還有副本可以補救。其后本人因工作關系將稿帶到張渚,適逢張渚遭敵人“掃蕩”,該稿遂與公私物件同付一炬。幸而原稿存在上海。當時敵偽威脅無所不至,謝故團長日記及許多重要文件,給藏在一個極秘密的地方。此次敵人無條件投降,抗戰(zhàn)結束,我們要印行謝故團長日記的計劃,始克實現(xiàn)。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又重新編選了一次。因為要趕在十月二十六日公祭謝先生之前,印行問世,便見得十分匆忙了。謝故團長在四行倉庫的英勇抗戰(zhàn),是過去八年抗戰(zhàn)中可歌可泣的事跡之一,那不但是民族史上光輝的一頁,更在抗戰(zhàn)初期為全國軍人樹立了不朽的楷模?,F(xiàn)在抗戰(zhàn)結束,全國上下正注意于民族英雄的褒揚,則個人事務雖忙,也樂于日以繼夜再行細讀謝先生的日記,將它又一次選編出來,使全國人士有一讀的機會(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謝晉元日記鈔》內(nèi)頁
朱雯跋文,四五百字,來龍去脈,十分清楚,其中艱辛,幾番不易,一看便知,不再贅述。要補充的是,在謝晉元部隊進入孤軍營的第一天,商務印書館門市部主任顧祖蔭先生前往拜訪,除給謝部官兵每人一套《步兵操典》和筆墨紙硯外,單獨贈給謝團長一個精美的日記本。對此謝在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三月十六日第一篇日記中做了記載:“這本日記,由商務印書館顧祖蔭君最近送來,故由本日起,改在此本寫日記。以往的在另一本英文練習簿上,且盡它放置再說?!?/p>
《謝晉元日記鈔》共編選了161篇日記,記載了謝晉元團長在孤軍營近4年的日常生存情況和心路歷程。對此,吳紹澍在序言中作了總結:謝晉元團長奉命退駐租界,建孤軍營于膠州路公園。部勒麾下,一如戰(zhàn)時。暇則課以操作,售其所得,以供餉糈。其志氣之忠勇,生活之艱苦,即外邦人士亦無不嘖嘖稱道……與之論世界大勢及救國之道,侃侃而談,切中時弊?!八鶠槿沼浫齼?,備載比年來困居孤軍營之生活。愛國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間;而其馭下以明,律己以嚴,尤堪為軍人模范。片羽吉光,彌足珍貴。
筆者曾出差到上海,順便到“八百壯士四行倉庫抗日紀念地”看了看,耳邊響起了1937年12月夏之秋作曲、桂濤聲作詞的《歌八百壯士》的歌聲: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戰(zhàn)東戰(zhàn)場。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寧愿死不退卻,寧愿死不投降,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飄蕩,飄蕩!
在1939年8月11日的日記中,謝晉元向大家講了如下的話:吾人應以個人生命,貢獻于國家民族,只有國家民族之自由,而無個人之自由。只有國家民族之生命,而無個人之生命。其次為生死意義,應當死則死,如果當死卻偷生,實為妄生。繼言抗戰(zhàn)前途,光明日益在望。最后勝利當有絕對把握。再言去年今日,為了懸掛國旗,吾同志曾有一百多人流血,并死難同志四名。此血當不會白流,總有一日,必有十百倍代價之事實。望大家刻骨銘心,永記勿忘。筆者抄錄在此,作為本文的結束。
讓我們記住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記住氣壯山河的八百孤軍,記住謝晉元將軍,記住中華民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