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晶
一、核心理念
在新課改下的不斷升級,高效課堂的理念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晉升為不如授人以漁場,因此,也衍生出當下最前沿的翻轉課堂的推廣。盡管課堂效率不斷提高,它的核心還是離不開課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一切以學生為本,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學情確定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真正當作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
二、開展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中學物理實驗是課本知識的具體體現(xiàn),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渠道之一。通過自己動手實踐或小組合作,以及在老師的幫助下,不僅有效地幫助學生領會物理知識,掌握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分析和解決實驗中的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學生分組實驗的開展正是一個“漁場”的體現(xiàn),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去獲取
知識。
三、實驗教學與導學案融合的措施
物理實驗步驟是開展實驗的核心環(huán)節(jié),該環(huán)節(jié)用導學案可以清晰且以填空的形式引導學生的實驗過程,可以大大提高實驗的效率。除此,導學案還有預習導學的功能,在開展實驗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而課內研學版塊展示出實驗步驟,以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為例:
【課內研學】
活動: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設計實驗:
該實驗的基本思路是:通過觀察點燃的蠟燭A在平面鏡中的像,再用另一支相同的蠟燭B去取代蠟燭A的像,觀察到了什么?
1.把一張A4白紙平鋪在水平桌面上,紙上豎直放置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用兩個大書夾固定住玻璃板,并用鉛筆將玻璃板的位置在紙上畫出來。
2.把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記錄下這個位置,通過平面鏡觀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成像情況。然后將另一張白紙放到像的位置,不透過平面鏡,直接觀察這張白紙。得出結論: (“有”或“沒有”)像,說明平面鏡成的是 像(“虛”或“實”)。
3.再拿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物體A的像完全重合,得出結論:像與物的大小_____(“相等”或“不相等”)。再描下蠟燭A和蠟燭B的位置。
4.改變蠟燭A的位置,使其遠離和靠近平面鏡,再重復上面的操作,記下每次實驗中物體A和像的位置,并比較物體和像的
大小。
實驗型導學案更是導學案系列中的特色構成部分,老師精心準備的學案上都設置好了本節(jié)課實驗目標、預習內容,實驗的重難點,學生根據學案進行自學能有的放矢,在學習上少走彎路,在學生真正動手實驗前,先領略老師提前在學案中給予問題的提醒或提示,能更好地實現(xiàn)自主探究,并且?guī)熒悸酚辛藷o聲息的交流與融合。學生在自己的思路下進行實驗會更有目的性。這對后面的實驗數(shù)據分析和結論分析都有很大的幫助,對實驗數(shù)據的處理和實驗評估會更容易。我認為: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有教師伴隨一生,這就要求每個人都具備自學能力。特別是動手實驗的教學,更要求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導學案的融合有效地幫助學生培養(yǎng)了自學能力。長此以往,學生逐漸會形成適合自己的自學方法。
參考文獻:
胡振華.淺談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方案的優(yōu)化[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