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斌
做口譯的人自然知道口譯的重要性,但外行人卻常常不得而知。只要看看每次會議上那些說話如疾風一樣的發(fā)言人,你就知道他們根本就沒有想著要與觀眾溝通,更沒有意識到口譯的重要性。有次一位女士一陣狂講之后,開始向外國聽眾道歉,說自己的PPT沒有準備英文版,影響他們的理解。這是多么可笑的邏輯!外國聽眾是來聽她發(fā)言的,她發(fā)言說得飛快,不給譯員喘息的機會,也不給聽眾理解的時間,大家都被她帶著一路狂奔。她沒有想著通過譯員有邏輯、有內(nèi)容地表達自己的演講信息,而是指望著會上或會后聽眾會去認真看她蹩腳的PPT的英文版,不可思議!
口譯就像是一座鐵鏈橋,運行良好的時候,誰都意識不到,出了問題,人們才會驀然意識到它的重要性。不懂行的發(fā)言人就像那些在湖南鳳凰鐵索橋上猛搖晃的游客一樣,最后吃虧的其實還是自己。因為你的意思沒有得到傳達,在聽眾心目中,你是一個發(fā)言沒有邏輯的人,這有什么好?
口譯員們常常自我解嘲地說,最好的譯員就是讓參會者感覺不到口譯的存在。但仔細想來,此話好沒道理??谧g是一個普通的職業(yè),如工人、教師、園丁或大堂經(jīng)理,我們還很少聽說其他什么職業(yè)要求從業(yè)人員隱身的?!半[身”意味著遺忘,遺忘意味著忽視,口譯的作用之所以被忽視,恐怕和口譯從業(yè)者的自我謙卑也不無關系。
盡管在官方的史書中很少出現(xiàn)對口譯的記載,但是近年來隨著一些學者的努力耙梳,還是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找出了一些相關的記載。本人在讀書的過程中,也注意收集關于譯員作用的文獻。以下就閱讀所見簡單談談:
15世紀的意大利,經(jīng)歷了文藝復興,資本主義興起,對外貿(mào)非常感興趣,尤其是由于蒙古人的西征打通了東西大陸之間的大通道,來來往往的商人們并沒有被戰(zhàn)爭嚇退,而是紅紅火火地做起自己的生意來??梢韵胍?,東西方的語言差距甚大,生意人之間的交易又不僅是物物交換,因此必然要仰仗于譯員的幫助。只是,很多時候,這些曾經(jīng)促成了生意的譯員們的重要性很少被人提及。但有意思的是,在一本出版于1471年的商人手冊中,我們卻發(fā)現(xiàn)了譯員的重要性。這本手冊全名叫作:Pegolotti’s Merchant Handbook(《佩戈洛蒂商人手冊》)。佩戈洛蒂本人就是商人,他撰寫的這本手冊主要就是為了那些去亞洲做生意的商人們。手冊第二章的題目是:“打算去中國的商人們的注意事項”,其中就談到譯員的重要性:
And at Tana you should furnish yourself with a dragoman (translator/guide). And you must not try to save money in the matter of dragomen by taking a bad one instead of a good one. For the additional wages of the good one will not cost you so much as you will save by having him.
這段話說得非常清楚,商人如果有個好翻譯,所花的錢要比請一個壞翻譯省很多。由此可以看出兩點,第一,在當時的商業(yè)交流中,譯員是必不可少的;第二,當時的譯員良莠不齊。中世紀還沒有專門培訓譯員的機構(gòu),因此很多譯員都是自學成才的,所以質(zhì)量很難保證。在這種情況下,佩戈洛蒂建議一定要找一個好翻譯,這點顯然是經(jīng)驗之談。他的建議讓我們想起13世紀中期法王路易九世派往蒙古宮廷的傳教士Rubruck。Rubruck在君士坦丁堡請了一個翻譯,但此人并不稱職,他喜歡喝酒,而且不能準確傳達Rubruck的意思,結(jié)果導致Rubruck始終覺得沒能與蒙方取得很好的溝通效果。魯氏在他的《東行記》中記錄了他的譯員種種不稱職的表現(xiàn),并且在最后給法王的建議中特別提到以后出使一定要有好翻譯。他是這樣寫的:
They (Mongolians) listen to whatever an ambassador has to say, and always ask if he has more to say; but he must have a good interpreter—nay, several interpreters—abundant traveling funds, etc.
他也說了兩點,使團需要一名甚至幾名翻譯,而同時,翻譯還得是好翻譯。這就是他用了不稱職的翻譯,大大影響了溝通之后的深刻體會。
有意思的是,最近的一次會議上,一位搞咨詢的先生在向歐洲介紹如何來中國做生意的時候,也提到了翻譯的重要性,他的說法和數(shù)百年前的佩戈洛蒂竟然不謀而合!且看他的說法:
He or she (the interpreter) is your bridge to the country and your partners, so make sure your interpreter is a quali fied professional because you will depend on him or her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Good interpreters may cost a fortune, but it is a worthy investment.
相隔數(shù)百年,說法何其相似。這樣從一個側(cè)面說明,盡管人類的全球化已經(jīng)深入發(fā)展到今天,不同民族之間的溝通仍然需要翻譯。而且譯者所發(fā)揮的還不僅是語言翻譯的功能,更是文化和商業(yè)中介的作用。譯者對于跨文化、跨語言的溝通的角色值得進一步的發(fā)掘和傳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