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木子
中馬教育合作:一片希望的田野
——專訪馬來西亞英迪大學創(chuàng)始人 陳友信
□ 文/李木子
在東盟國家中,馬來西亞是除新加坡以外華人占全國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擁有并保持著比較完整的華文教育制度,因此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擁有濃厚的底蘊,不斷吸引著中國學生前往留學深造,并且馬來西亞的學生也能夠在國內享受到正規(guī)的華文教育,為其留學中國夯實語言和文化基礎。
在馬來西亞,提起華文教育的高等學府,英迪大學可謂無人不知。作為英迪大學的創(chuàng)始人兼校長,陳友信不僅對華文教育非常重視,而且在馬來西亞的教育界頗有建樹。在接受《中國—東盟博覽》雜志采訪時,陳友信不僅暢談中馬兩國之間教育合作往來的現(xiàn)狀,而且介紹了當前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情況,希望能夠通過教育合作來密切中國與馬來西亞的關系。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國家。各民族來自不同的社會背景并具有不同的文化根源,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在其中“一枝獨秀”。
經(jīng)過華人華僑多年的努力,如今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已經(jīng)比較系統(tǒng),有1000多所華文小學,60余所華文獨立中學。華文教育規(guī)模之大、普及之廣可見一斑。據(jù)陳友信介紹,這些學校最早都是由華人自己出錢建起立來的,后來馬來西亞政府希望學校能交給政府,并達成學校的運作費用、日常經(jīng)費全部由政府出的協(xié)定,于是華文學校開始納入馬來西亞國家教育的范疇。
在陳友信看來,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基礎如此深厚,離不開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工作者們的辛勤付出?!榜R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工作者是嚴謹而執(zhí)著的,”陳友信說,“他們肩負的不僅是教書育人的責任,更肩負著一種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闭沁@些華文教育工作者們在堅持自己傳統(tǒng)的同時,又注重自身的發(fā)展和與外界的交流,才能不斷拓寬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視野,培養(yǎng)出一大批華文學生。
隨著中馬兩國人文往來的發(fā)展和雙方學歷互認的開啟,中國國內對馬來西亞的認識也不斷加深,中國赴馬來西亞留學生的人數(shù)也日益增多。
“兩年前,在馬來西亞留學的中國學生的人數(shù)就有12000人左右,”陳友信說,“在那個時候,我創(chuàng)辦的英迪大學總共有16000多名學生,其中就有1000多名中國留學生。”陳友信還透露,中馬雙方已經(jīng)就教育合作方面開展了相關磋商,計劃在2017年時促使中國赴馬來西亞留學人數(shù)增長至2萬人。
陳友信認為,相對低廉的留學費用和完善的教育體系是當下中國學生選擇赴馬留學的主要原因。他說:“既能出國留學、擁有留洋的求學經(jīng)歷,又能在馬來西亞體驗到多元文化,能夠體會到在其他國家不能體會到的傳統(tǒng)中華文化,這自然使馬來西亞的留學市場變得火熱起來。”
除了上述原因,陳友信也指出中國國內高等教育院校與馬來西亞以合作辦學為途徑的教育交流也是推動中馬教育合作的重要原因,如中國著名的廈門大學已經(jīng)在馬來西亞創(chuàng)辦分校,建設“中國東盟海洋學院”,并計劃于2015年秋季啟動招生計劃?!皬B門大學在馬來西亞的分校招生采用‘三分計劃’:三分之一學生來自中國,三分之一學生來自東盟十國,三分之一學生來自馬來西亞。”陳友信這樣說道。
隨著中國與馬來西亞在教育領域的合作不斷拓展,教育人員往來聯(lián)系不斷密切,中馬教育合作,這片充滿合作希望與生機的田野,必將收獲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