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娟
護理干預對腦梗死偏癱失語癥患者的臨床療效
周利娟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腦梗死偏癱失語癥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腦梗死偏癱失語癥患者,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3例,研究組應用護理干預,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jié)果研究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言語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研究組患者的抑郁、孤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應用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腦梗死偏癱失語癥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增強其言語功能。
護理干預;腦梗死;偏癱失語癥;效果
腦梗死是一種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發(fā)病率較高、后期的治療時間較長,老年人在治療期間極易出現(xiàn)情緒低落等負面情緒,尤其是出現(xiàn)了偏癱失語癥的患者,在溝通上存在障礙,進一步增加了治療的難度。目前,在對腦梗死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取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能明顯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為觀察護理干預對腦梗死偏癱失語癥患者的臨床效果,選取了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腦梗死偏癱失語癥患者,并對其結(jié)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腦梗死偏癱失語癥患者,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3例,研究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37:16,年齡47~80歲,平均(56.4±2.1)歲,病程3~57 d,平均(29.3±3.1)d;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38:15,年齡46~82歲,平均(57.2±2.3)歲,病程3~56 d,平均病程(29.1±2.7)d。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飲食干預、健康宣教以及運動、肢體康復訓練等[1]。研究組患者在此常規(guī)基礎(chǔ)上應用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心理干預、運動功能訓練以及言語功能訓練。心理干預:腦梗死失語癥患者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焦慮、抑郁以及孤獨等不良情緒,不利于患者的恢復,護理人員需耐心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使其不良情緒得到有效宣泄。運動功能訓練:每天幫助患者按摩身體、促進其血液循環(huán),并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運動。言語功能訓練:指導患者進行單字、單詞以及單句等發(fā)音練習。
1.3觀察指標觀察并比較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言語功能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改良巴氏指數(shù)評定量表(ADL)進行評定,評分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成正比,同時對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抑郁、孤獨評分進行比較,抑郁評分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評定,孤獨評分采用孤獨量表(UCLA)進行評定,抑郁程度、孤獨程度均與評分成正比[2]。
1.4統(tǒng)計學分析本文所涉及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 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言語功能評分比較護理前兩組患者兩項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言語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言語功能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言語功能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 言語功能評分對照組 53 41.2±3.0 62.4±2.8 48.5±3.5 60.5±4.6研究組 53 41.0±3.1 87.2±2.3 48.4±3.3 84.1±6.5
2.2心理狀況比較護理前兩組患者兩項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抑郁、孤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孤獨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孤獨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抑郁評分 孤獨評分對照組 53 25.4±3.2 21.5±3.0 42.2±3.2 37.2±2.3研究組 53 25.5±3.1 11.4±2.3 42.3±3.2 16.3±2.1
腦梗死是一種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通常伴有神經(jīng)功能、行為功能障礙以及言語功能等障礙。本研究將106例腦梗死偏癱失語癥患者分為兩組,并分別應用護理干預和常規(guī)護理,比較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言語功能評分,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言語功能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兩組差異較為明顯。分析原因,運動功能訓練可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并可促進其肢體功能的恢復,從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而言語功能訓練可增強患者的口、唇、舌活動能力,促進其與他人之間的溝通,長期訓練可提高其言語功能。同時,也有相關(guān)研究[3]表明,腦梗死偏癱失語癥應用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在本研究中也得到有效證實。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抑郁、孤獨評分均比對照組低,兩組差異較為明顯,分析原因,心理干預可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使其感受到人文關(guān)懷,可增強患者的自信心,使其積極配合護理工作,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綜上所述,腦梗死偏癱失語癥患者應用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增強其言語功能,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1] 丁瑛瑛.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5(6):203-204.
[2] 孫玉玲,謝萍.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應用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4):255-256.
[3] 尹娟,孫華娟.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偏癱患者康復中的作用[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2,31(12):144-145.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linical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emiplegia Aphasia Analysis
Zhou Lijuan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hemiplegia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aphasia.MethodsData Select April 2013 April 2014 our hospital 106 cas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hemiplegia aphasi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53 cases,the study group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application of routine care,clinical results were compared.ResultsADL Study Group, speech function scor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epression study group,lower loneliness scor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phasia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nd enhance their language capabilities.
Nursing intervention;Carebral infarction;Hemiplegia aphasia;Effect
R473.74
A
1673-5846(2015)02-0154-02
河南省滎陽市中醫(yī)院,河南鄭州4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