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佳西華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四川南充 637009
負面新聞信息傳播積極作用的若干探索
梁佳
西華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四川南充637009
摘要在我國長久以來的新聞傳播過程中,都是以正面新聞作為主體來進行宣揚和傳播,然隨著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負面新聞的積極作用越來越受到了新聞工作者重視,作為新聞工作者應該首先正確的認識負面新聞的客觀性,要積極的發(fā)掘負面新聞中的正能量,將其對于社會輿論的積極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在堅持正面新聞為主體的新聞報道之中,合理的讓公眾來接受負面新聞,從而更加良好的發(fā)揮新聞傳播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的積極作用。關鍵詞 負面新聞;信息傳播;積極作用;探討分析
在我國新聞傳播過程中,每一位新聞工作者都應時刻謹記以正面新聞播報為工作主要內(nèi)容的新聞傳播宗旨,盡量將負面新聞所占據(jù)的播報時間壓縮到最小。這些新聞工作者所做的努力都是為了盡量的發(fā)揮正面新聞對于輿論的正確引導作用,促進社會的穩(wěn)定和和諧,但是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公民的整體素質(zhì)較以往有了質(zhì)的飛躍,群眾對于負面新聞的理解和認知已經(jīng)遠不是以往可比。因此作為新聞工作者應該及時的調(diào)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對于負面新聞加以正確的利用,讓負面新聞能夠發(fā)揮其應有的正面意義,為社會的穩(wěn)定和和諧發(fā)揮能量。
從新聞本質(zhì)上來講,正面新聞和負面新聞同樣都是客觀的存在,而并不是負面的新聞一定就會對社會輿論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相反在公民素質(zhì)不斷提高的我國,適當?shù)呢撁嫘侣劮炊鴷ぐl(fā)群眾的責任感和凝聚力,喚起社會公眾對于道德素質(zhì)的期盼。因此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新聞工作者,首先應該給予負面新聞以正確的認識,承認其客觀存在的事實,并且要適量、適度的利用負面新聞對于社會輿論的積極作用,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完美的駕馭負面新聞,充分發(fā)揮其積極作用。
隨著我國新傳播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業(yè)內(nèi)越來越多的學者呼吁要正確的認識負面新聞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很多學者都表示負面新聞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新聞信息內(nèi)容,在新聞傳播渠道如此發(fā)達的當代社會,對于負面新聞的回避甚至是屏蔽,不僅起不到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目的,反而會起到一定的反效果。在面對負面新聞時作為新聞工作者首先要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來,要正確的把握輿論走向,其次要給予社會公眾的是非評判能力以充分的信任,相信我們的群眾在面對負面新聞時能夠做出自己正確的判斷。作為與正面新聞相對并且客觀存在的負面新聞,其對于整個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積極意義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普利策獎作為新聞界的最高獎項,自創(chuàng)立以來經(jīng)歷了80余載,其中有超過半數(shù)的獎項頒給了負面新聞的報道者,這也充分的說明了負面新聞對于整個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負面新聞對于社會陰暗面的報道能夠有效的喚起社會公眾的正面意識,讓公眾自發(fā)的抵制和遠離這些社會陰暗的角落。例如對于吸毒者的報道,很多媒體和報紙都曾經(jīng)將吸毒者的丑陋嘴臉以及悲慘的生存現(xiàn)狀公諸于世,這類負面的新聞不僅沒有教會社會公眾吸毒,反而讓公眾認識到毒品對于生命的摧殘以及對于人性的踐踏,這種積極的作用要遠比正面的“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的教育更加具有意義。不僅如此,很多負面新聞不僅拯救了無數(shù)社會公眾的靈魂,同時也拯救了生命。例如我國在2008年曝出的“三鹿集團奶粉”事件,事件的報道自始至終都完全可以被認定為負面新聞,對于三鹿集團來說更是滅頂一樣的負面新聞,但是其對于社會的積極意義卻遠不止公眾責任心的呼喚,國家為此制定了嚴格的乳品檢測標準,讓無辜的嬰兒不在受到這些黑心企業(yè)的傷害,這不僅是對于社會責任心的呼喚,更是對于中華民族未來的捍衛(wèi)。
負面新聞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其作用也具有兩面性,關鍵是看作為新聞播報者的我們?nèi)绾蔚陌盐?。對于很多的負面新聞,作為新聞工作者不僅不能夠回避,反而要迎難而上,積極的接觸和引導負面新聞的播報走向,要讓公眾在接受負面新聞的同時時刻保持一種正確的認知方向,這樣才能夠有效的發(fā)揮負面新聞的積極作用,將負面新聞的負面效應有效的降低甚至是完全的屏蔽。
2.1合理把握負面新聞信息的播報,充分發(fā)揮負面新聞的警示作用
負面新聞之中有很多關于自然、人為災害之類的新聞,這類新聞事件很多都是觸目驚心,甚至是慘不忍睹的,這些新聞的播報對于社會公眾來講有著很強的警示作用。例如交通類負面新聞的播報,事故現(xiàn)場的慘烈畫面負面性十足,甚至很多慘烈的場面都超出了公眾所能承受的范圍,這時作為新聞工作者就要適度的把握此類新聞的播報尺度,既要讓公眾受到應有的警示,又要保持對于事故當事者的同情和保護。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
人民生活水平飛速提高,汽車作為一種家庭消費品,其數(shù)量在近幾年正呈現(xiàn)指數(shù)般增長,伴隨而來的就是交通事故數(shù)量的增長,這給許多家庭造成了難以磨滅的傷痕。對于此類新聞報道者應該本著為逝者寄哀思,為生者敲警鐘的原則,充分發(fā)揚新聞報道的公眾教育力量,讓人們珍愛生命,謹慎駕駛。
2.2正確傳播負面新聞,維護國家利益
近年來有很多關于我國的負面新聞報道,不論是在經(jīng)濟還是在軍事方面都是如此,作為新聞工作者對于這些負面新聞不應該選擇回避或者是刻意的美化,而應該是有選擇性的、帶有輿論導向性的加以報道,借助此類負面新聞來提高社會公眾的凝聚力,讓社會公眾能夠通過這些“攻訐”來意識到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讓公眾意識到正是因為我們的成就才引來了這些負面的攻訐,以此來提高公眾的民族自豪感。同時也要在新聞報道之中喚起社會公眾對于本國政策的支持和擁護,雖然社會公眾對于本國的政策關注度極高,但是卻對本國的外交以及對外政策關注度不夠,要知道本國的對外政策也需要本國人民的支持和擁護,這同樣也關系到本國的利益,因此作為新聞工作者要在合理利用負面新聞積極作用的同時,提高社會公眾的民族意識,支持和擁護國家各項政策,維護國家利益。
2.3正確引導輿論導向,提高社會道德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自媒體作為一種全新的新聞傳播方式,正無時無刻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而自媒體中的新聞有正面新聞,同時也有負面的新聞,獵奇心理較重的公眾對于負面新聞的傳播要超過正面新聞,而作為新聞工作者同樣也要正確的認識和把控這些自媒體中的負面新聞。例如經(jīng)常在微信和微博之中傳播的有關于社會道德方面的負面新聞,其傳播效應令人驚嘆,然而這些負面的新聞卻大大的提高了社會公眾對于道德和素質(zhì)的呼喚,新聞工作者要準確的把握這些自媒體中的負面新聞,加以充分的利用,發(fā)揮其對于社會道德的提高作用。
負面新聞作為一種與正面新聞同時存在的新聞,其作用并不僅僅是消極的和負面的,這完全取決于新聞工作者的把控,作為新聞工作者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利用負面新聞的積極作用來提高社會公眾的正確認識,促進社會的和諧和穩(wěn)定。
作者簡介:梁佳,講師,工作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方向:文化傳播、播音與主持藝術方向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40-0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