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雁
廣西欽州市婦幼保健院健康體檢部 535000
產后抑郁癥病因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
凌 雁
廣西欽州市婦幼保健院健康體檢部 535000
產后抑郁是嚴重影響產婦身心健康的一種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抑郁、悲傷、煩躁、哭泣、自殺等一系列癥狀,該病癥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錯亂,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產婦心理行為異常疾病。產婦的產后抑郁不僅會影響產婦的身心健康,還會影響嬰兒的健康,從臨床研究現(xiàn)狀進行分析,產后抑郁的發(fā)病率較高,而且病因復雜,隨著產后抑郁對產婦、嬰兒、產婦家庭帶來的嚴重影響,產后抑郁受到了人們的關注。當前有大量國內外學者對產后抑郁進行研究,通過對產后抑郁病因的研究,找到相應的預防措施,降低產婦抑郁的發(fā)病率。本文針對產后抑郁癥的病因研究進行分析研究。
產后抑郁癥 病因 研究進展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在心理壓力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使得人們產生一定的異常心理行為。在臨床治療中,產婦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病率較高,產后抑郁癥屬于心理行為異常的范疇。產婦產后抑郁、焦慮、煩躁、幻想等是產婦精神紊亂的表現(xiàn),也是患者心理行為異常的表現(xiàn)。產后抑郁癥嚴重的影響著產婦以及嬰兒的生活質量,隨著產后抑郁癥的高發(fā),人們加強了對其的關注和研究,找到病因才可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病率,所以本文針對產后抑郁癥的病因研究現(xiàn)狀以及研究進展進行分析研究。
產后抑郁嚴重的影響著嬰兒以及產婦的健康,針對產后抑郁進行分析,從不同的角度等,對產后抑郁癥的病因進行研究,神經內分泌是造成產婦產后抑郁癥發(fā)病的一個病因[1]。抑郁癥發(fā)生時,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5-HT釋放減少,進而使得突出間隙的含量下降,使產婦產后患上抑郁癥[2]。在產后抑郁癥中,5-HT功能出現(xiàn)異常,是抑郁癥發(fā)病的一個因素,在抑郁癥患者的血漿中5-HT的含量明顯的少于正常人血漿中的含量[3]。
在臨床研究中,也有學者認為抑郁癥的發(fā)病于DA能的變化有關,DA能可以通過5-HT能等相關的作用和影響,發(fā)揮自身的作用。抑郁癥患者中的血液中DA水平成效明顯的降低,所以產后抑郁癥患者的發(fā)病,可能與DA能的降低有關[4]。
產婦在懷孕期間,雌性激素將逐漸的升高,在懷孕晚期,產婦體內的雌性激素,將是沒有懷孕女性體內雌性激素的幾百倍。雌性激素在人體中具有調節(jié)的功能,其可以直接的作用,也可以進行遞質調節(jié),同時雌性激素還可以通過調節(jié)人體內的血清素,發(fā)揮其抗抑郁的作用[5]。產婦完成生產之后,體內的雌性激素將會逐漸地減少,下降到正常人的范圍內,但是對于產婦來講,產后體內雌性激素的巨大波動,或者是缺乏,將會使產婦產生一些不良的情緒。
從神經內分泌因素的角度對產后抑郁癥的病因進行分析,還有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因素,例如絨毛促性腺激素[6]。抑郁癥產婦懷孕期間血清中的絨毛促性腺激素的含量要明顯的高于正常人血清中的含量,產婦分娩之后,體內的絨毛促性腺激素下降速度過快,產前、產后絨毛促性腺激素含量存在較大的差值,產婦很難適應,進而產生一些不良的情緒反應。
產婦分娩后產生抑郁癥與產婦的生活環(huán)境、心理等有關。抑郁癥產婦的發(fā)病的因素中社會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家庭、經濟收入、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齡。
家庭因素主要是家庭支持不利、夫妻關系不好、分娩之后家庭中的親屬對其關心度不夠、產婦居住的環(huán)境較差等,這些因素都會引發(fā)產婦患上產后抑郁癥,尤其是獨居產婦,孩子的到來將其生活規(guī)律打破,會使其產生較大的精神壓力[7]。
經濟上低收入產婦的抑郁癥發(fā)病率高于高收入產婦的發(fā)病率。其自身的經濟收入本來就很少,孩子的到來將加重其家庭的經濟負擔,再加上一些突發(fā)事件,例如孩子生病等都會增加產婦的心理壓力和精神壓力,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癥狀。
根據相關研究證明,產婦的受教育程度和年齡與產婦抑郁癥的發(fā)病存在直接的關系,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在社會中擔任著一定的工作,在單位擔任著一定的角色,同時在家庭生活中也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其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非常大,而且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大多結婚、生育年齡較大,生產后,對孩子的照顧會因為年齡較大而精力下降[8]。
從心理因素的角度對產后抑郁癥的病因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產婦的性格,會對產婦的心情、心理等產生一定的影響,內向型性格的產婦,多慮、情緒不穩(wěn)定等,易產生抑郁、煩躁、焦慮。
產婦分娩方式的選擇,與產婦的心理恐懼、產后抑郁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有研究證明手術生產的產婦產后憂郁癥的發(fā)病率高于非手術生產產婦的發(fā)病率。產婦生產時因為疼痛本身就產生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再加上進行手術生產,又會對手術產生一定的緊張、恐懼,手術后還會出現(xiàn)一些并發(fā)癥,將會增加產婦的緊張感,若沒有及時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將非常容易引發(fā)抑郁、焦慮[9]。
醫(yī)護人員的態(tài)度也會影響產婦的心理。在產婦懷孕、生產整個過程中,對產婦積極地進行健康教育,增強產婦的自然生產自信心,可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病率。在生產過程中,產婦對醫(yī)務人員的信任,遠遠大于對家人的信任,醫(yī)護人員對產婦親切、溫暖的關懷,會增強產婦的信心,緩解緊張的心理,有助于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生[10]。
從遺傳學的角度分析,有抑郁癥病史或者其他情感性疾病,都是產后抑郁癥發(fā)病的影響因素,有抑郁癥病史的女性,在生產之后,抑郁癥的發(fā)病率非常高[11]。有精神病史的家族中,尤其是產后抑郁癥病史,產后抑郁癥發(fā)病率要高于無產后抑郁癥的家族病史的產婦,所以產后抑郁癥會受到家族遺傳病史的影響[]。從產科因素進行分析,懷孕、生產對女性來講,生產方法、生產時的疼痛、生產過程、生產時間、產后并發(fā)癥等等,都是產生抑郁癥的危險因素[13]。
女性懷胎十月孕育新生命,新生嬰兒成為其心中的牽掛,新生兒身體的健康狀態(tài)一直牽動著產婦的心,所以新生兒的健康是影響產婦產后抑郁癥發(fā)病的一個危險因素[14]。早產產婦的抑郁癥發(fā)病率高于足月生產產婦的抑郁癥發(fā)病率,這與早產兒的健康狀態(tài)與足月兒相比較差的因素造成的產婦心理壓力過大有關。當新生兒的出生評分較低、健康狀態(tài)較差時,產婦的心情低落,還會產生其他的心理問題,使得產婦患上產后抑郁癥[15]。
綜合進行分析產后抑郁癥的病因,從社會因素、心理因素、遺傳因素、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因素、產科因素、新生兒因素等進行分析,其中有很多因素,都是產婦產后抑郁癥發(fā)病的危險因素。
隨著國內外醫(yī)學專家對產后抑郁癥的病因進行的研究,證明產后抑郁癥的病因非常的復雜,可以與社會因素、心理因素、遺傳因素、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因素、產科因素、新生兒因素等多種因素有關,也可以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產生的結果。當前在產后抑郁癥病因研究中,一致認為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和調節(jié),加強產后抑郁癥各種危險因素的指導,在產后抑郁癥的預防和治療中具有中的作用。為產婦進行心理上疏導,宣傳健康教育知識,對產婦的家庭成員進行產后抑郁癥相關知識的介紹,使其為產婦產后的恢復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可以將產婦的不良心理障礙和情緒消除,經過專家研究證明,對產婦產后進行這些方面的工作,在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生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1] 朱振愛,蔣艷.產后抑郁癥病因與篩選診斷分析〔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9,7(15):70-71.
[2] 江洪.產后抑郁癥病因與防護〔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5):3133-3134.
[3] 劉長慧.342例產后抑郁癥的病因調查及護理干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7(17):1894-1895.
[4] 鄧智慧.產后抑郁癥的病因分析以及干預措施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1):591-592.
[5] 陸穎,胡衛(wèi)紅.產后抑郁癥的病因與治療進展〔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9,9(4):363-365.
[6] 許祖年.產后抑郁癥的病因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3):95-96.
[7] 張愛香.產后抑郁癥的病因及預防對策〔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2,31(24):9.
[8] 王曉燕,翟桂榮.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生率及相關病因的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4,24(3):1426-1427.
[9] 徐嵐,劉念稚,董國娟等.產后抑郁癥的病因研究進展〔J〕.吉林醫(yī)學,2010,31(4):435-437.
[10] 曹律垠.淺談產后抑郁癥的病因及護理〔J〕.吉林醫(yī)學,2012,33(14):3122-3123.
[11] 朱敏.產后抑郁癥的病因與護理〔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0,08(13):129.
[12] 馬春玲,陳鳳.淺析產后抑郁癥〔J〕.中外醫(yī)療,2009,27(12):187-187.
[13] 陳露露,周英.產后抑郁癥相關因素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0,39(8):982-983.
[14] 王會艷.產后抑郁癥的病因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下半月版,2010,39(20):947-948.
[15] 胡孟彩,弓麗琪,李朵因,等.產后抑郁癥的相關因素探索〔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4):34-35.
(編輯羽飛)
R749.4;R714
A
1001-7585(2015)12-1583-02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