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建
江蘇省響水縣人民醫(yī)院普通外科,江蘇響水 224600
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成熟,腹腔鏡結合纖維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成為了繼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之后的又一重大飛躍,該手術方法在膽總管結石的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腹腔鏡聯(lián)合纖維膽道鏡手術能夠減輕患者的疼痛,減少對患者腹腔內臟器的干擾,還能夠減少患者術中的出血量,且Ⅰ期縫合的患者可以免受長期T 管的痛苦,但是該手術方法在放置T管引流以及縫合方面花費了較多的時間,而且該手術方法對于膽總管內較大的結石處理起來比較困難,同時對術者腹腔鏡下縫合技術具有非常高的要求。該次研究整群選取該院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 例膽總管結石患者行腹腔鏡結合纖維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進行治療,同時采用開腹手術對同期60 例膽總管結石患者進行治療,旨在深入探討腹腔鏡結合纖維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整群選取該院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 例膽總管結石患者,其中將行腹腔鏡結合纖維膽道鏡治療的患者設為觀察組,將另60 例行開腹手術的患者作為該次研究的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共35 例,女性患者共25 例,年齡25~75 歲,平均年齡為(53.8±12.5)歲,其中單純性膽總管結石者共5 例,合并慢性膽囊炎者7 例,合并膽囊結石者48 例,術前有1 例患者合并腦血管疾病,有3 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有15 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壓。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共38 例,女性患者22 例,年齡22~80 歲,平均年齡為(55.2±13.4)歲,其中單純性膽總管結石者共4 例,合并慢性膽囊炎者6 例,合并膽囊結石者46 例,合并膽囊息肉者4 例,術前有2 例患者伴有腦血管疾病,有3例患者伴有糖尿病,14 例患者伴有高血壓,8 例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合并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研究意義。
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結合纖維膽道鏡進行治療,具體包括:采用氣管內插管全麻,氣腹。四孔法行腹腔鏡手術,先將膽囊三角解剖,為了避免膽囊內小結石落入膽總管內,用鉗夾或者絲線結扎。暫不切除膽囊,用于牽拉顯露膽總管。經(jīng)穿刺證實膽總管后,用內切開刀切開一小口再用剪刀加電凝切開1.0~1.5 cm。膽總管切開后經(jīng)穿刺孔置入膽道鏡取石,確認無殘留結石之后放置T 管,從T 管加壓注入生理鹽水沖洗膽總管,鏡下間斷縫合膽總管,切除膽囊并沖洗腹腔。將T 管引出體外并于溫氏孔處放置引流管,然后從右腋前線戳孔引出。術后2 周常規(guī)行T 管造影,經(jīng)膽道造影確診無殘留結石者術后1 個月拔出T 管。給予對照組患者全麻后行傳統(tǒng)開腹手術進行治療,術后處理與觀察組相同。
采用SPSS 13.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25.2±16.3)min,與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119.3±15.4)min 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為(45.5±11.7)mL、術后排氣恢復時間為(24.2±5.6)h 術后住院時間為(5.4±2.8)d,均顯著少于對照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恢復時間以及術后住院時間(220.3±34.8)mL、(56.4±14.2)h、(10.5±3.6)d(P<0.01)。見表1。
觀察組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有1 例患者出現(xiàn)膽瘺,2 例患者出現(xiàn)結石殘余,對照組患者治療后有9 例患者出現(xiàn)切口感染,2 例患者出現(xiàn)膽瘺,3 例患者出現(xiàn)結石殘余,觀察組患者切口感染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患者術后膽瘺發(fā)生率以及結石殘余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率為23.3%明顯要低于對照組患者的術后疼痛率85.0%(P<0.01)。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對比(±s)
組別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排氣恢復時間(h)術后住院時間(d)觀察組(n=60)對照組(n=60)tP 125.2±16.3 124.3±15.4 0.311>0.05 45.5±11.7 220.3±34.8 36.879<0.01 24.2±5.6 56.4±14.2 16.340<0.01 5.4±2.8 10.5±3.6 8.662<0.01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腹腔鏡手術也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目前在臨床上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纖維膽道鏡技術已經(jīng)成為治療膽總管結石患者的重要手段,逐漸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行腹腔鏡聯(lián)合膽道鏡手術時,操作者必須要具備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嚴格的按照手術的操作規(guī)范來進行,這樣才能確保手術的安全性[3]。
膽總管結石患者在行手術治療時會出現(xiàn)出血、腹腔內殘留結石、膽瘺等各種并發(fā)癥。①術中出血:在切開膽總管壁之前應慎重,切開后短時點狀電凝可以防止出血,否則會對膽總管造成不必要的損傷。使用膽道鏡探查膽總管時應動作輕柔緩慢,防止動作幅度過大損傷網(wǎng)膜血管以及系膜血管[4-5]。②腹腔內殘留結石:術后是否能夠取凈結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膽道鏡對膽總管探查的仔細程度,若結石過多難以取凈,應留置有效的T 管,解除膽道梗阻,為術后取石建立通道。③膽瘺:膽瘺膽總管結石患者行手術治療后常見的并發(fā)癥,在進行腹腔鏡聯(lián)合纖維膽道鏡手術時,應嚴密的縫合膽總管探查口,縫合后進T 管長臂注水[6]。
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聯(lián)合纖維膽道鏡手術,其手術時間與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率以及術后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的術后疼痛率以及術后切口感染率(P<0.01),其與馮盛旺[7]的研究結果相似,說明采用腹腔鏡聯(lián)合纖維膽道鏡手術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率和感染率。在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恢復時間以及術后住院時間指標方面,觀察組患者均少于對照組患者(P<0.01)。說明采用腹腔鏡聯(lián)合纖維膽道鏡手術能有效改善術后術中各指標情況,降低住院時間促進患者恢復。而觀察組患者術后膽瘺發(fā)生率以及結石殘余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孫道中[8]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和觀察組膽瘺發(fā)生率以及結石殘余率均較低,無明顯差異,說明腹腔鏡聯(lián)合纖維膽道鏡手術安全性高,膽瘺發(fā)生率以及結石殘余率較低。
綜上所述,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相比,膽總管結石患者采用腹腔鏡聯(lián)合纖維膽道鏡手術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其術后恢復快、創(chuàng)傷小,能夠減少患者的疼痛,具有安全性與可靠性,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1]張劍,洪麗華.腹腔鏡下纖維膽道鏡經(jīng)膽囊管行膽總管取石50 例體會[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11):941-942.
[2]毛潤佳,吳惠慈,王德奮,等.腹腔鏡聯(lián)合纖維膽道鏡行膽總管切開取石一期縫合術臨床療效觀察[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5(9):1359-1361.
[3]李勇,周林,譚群亞,等.腹腔鏡聯(lián)合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一期縫合53 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13(4):437-439.
[4]舒遠猛,蔣傳成,黃漢民.纖維膽道鏡在治療肝內膽管結石中作用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2,31(14):71.
[5]王秀民,寶音.經(jīng)纖維膽道鏡技術治療復雜的肝外膽道結石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5,34(23):51-53.
[6]馬曉東.腹腔鏡膽總管切開探查膽道鏡取石術的臨床效果探究[J].當代醫(yī)學,2013(36):97-98.
[7]馮盛旺,張升雁,葉文彪,等.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34例報告[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6):17-18.
[8]孫道中,王克畏.腹腔鏡聯(lián)合纖維膽道鏡治療膽總管結石臨床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11):1715-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