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華
摘 要:經過大自然1 600多年的洗禮,云岡石窟這座開鑿于公元5世紀中葉、具有皇家風范的造像,成為了中西文化融合的歷史豐碑。1961年,保存至今的北魏皇家石窟群——獨特、典型的云岡石窟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12,它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05,它成為了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近年來,山西省大力扶持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文化旅游產業(yè),大力發(fā)展以云岡石窟為核心的旅游資源,帶動區(qū)域經濟科學發(fā)展,建設了世界一流的云岡文化旅游大景區(qū)。云岡石窟研究院逐步創(chuàng)新出一條符合云岡石窟文化產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為世界遺產地的科學保護和文化傳承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關鍵詞:云岡石窟;創(chuàng)新發(fā)展;服務管理;科學保護
中圖分類號:K879.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23.063
云岡石窟始鑿于北魏和平初年(公元460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遷都洛陽(公元494年)之前,其造像工程則一直延續(xù)到正光年間(公元520—525年)。石窟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1 000 m,按照石窟形制、造像內容和樣式,可分為早、中、晚3個時期,不同時期的造像藝術風格極具特色。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礴,佛像深目高鼻,身軀健碩、挺拔,法相莊嚴,將北魏拓跋鮮卑剽悍強大的民族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中期石窟則以雕飾細致、裝飾華麗著稱于世,展現出了復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晚期民間窟室規(guī)模小,較為隨意,造像清秀俊美,給人以超凡脫俗的感覺。這種造像風格對龍門石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也正是因為它獨具特色,所以,它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
1 科學保護、管理文物
云岡文化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以云岡石窟為核心。在這項工作中,科學保護、管理文物是關鍵。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非常重視云岡石窟的保護和管理工作。為了更好地保護和管理云岡石窟,1997年,國家公布了《大同市云岡石窟保護管理條例》,2007年還制定了《云岡石窟保護總體規(guī)劃(2008—2025年)》。此外,還進行了多次大規(guī)模的科學保護、管理。1974—1976年,進行了3年搶救性加固,挽救了一大批瀕臨崩塌的洞窟和雕刻,基本保證了洞窟的穩(wěn)固性。這次工程中使用的圍巖裂隙灌漿加固技術獲得了我國首屆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嘉獎,使得云岡石窟名揚國際。1992年,拉開了“云岡石窟風化治理工程”的序幕,進一步解決了水和環(huán)境污染對石窟造成的風化。這項工程涉及云岡鎮(zhèn)搬遷、省道339線改道、云岡峪綠化、十里河治理、石窟防水工程、山頂危巖體加固和景區(qū)基礎設施建設等20多個項目。
通過對云岡石窟的科學保護和管理,有效地解決了煤塵對石雕的污染,窟前的環(huán)境也得到了較大的改善,為確保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8年,全面啟動了石窟周邊環(huán)境綜合治理工程,這次工程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徹底整治了云岡石窟周邊的環(huán)境——云岡石窟周邊村鎮(zhèn)整體搬遷,云岡峪大面積綠化,核心景區(qū)面積擴大了10倍,景區(qū)面貌煥然一新,曇曜廣場、靈巖寺、佛光大道、演藝中心、食貨街、摩巖石刻、云岡戍堡、龍王廟遺址、古道車轍遺址、云岡石窟陳列館、皮影演藝館、石兵美術館和云岡畫院等文化景觀,使得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筆下“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景鏡、綴目新眺”的歷史風貌得以再現。擴大后的景區(qū)布局和諧、服務設施齊全、文化氣息濃厚,使云岡石窟真正成為了國內一流的大型景區(qū),成為了海內外游客的旅游勝地。
2008—2012年,云岡石窟研究院聯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組成了聯合考古隊,對石窟山頂進行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為5 600 m2。在這次考古工程中發(fā)現了2處北魏至遼金的佛教寺院遺址和鑄造工場遺址。其中,北魏佛教寺廟遺址是我國現存最早、保存較完整的石窟寺遺址,它被評為了“2011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而國家文物局也已經批準了“云岡石窟窟頂考古遺址及明代戍堡遺址保護展示項目”。這一項目的實施不僅有利于云岡學術研究水平的提高,還為云岡文化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新動力。2011-03,國家文物局批復了“云岡石窟五華洞保護性窟檐修建工程設計方案”,至此,云岡石窟開啟了窟檐建設工程。2015年建成的木構窟檐極大地緩解了五華洞受雨水沖蝕而風化嚴重的情況,為云岡石窟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2 加大云岡石窟景區(qū)管理
近年來,隨著云岡石窟大景區(qū)的逐步完善,依靠云岡石窟特有的、優(yōu)越的旅游條件,云岡石窟研究院也逐漸加大了對其創(chuàng)新管理發(fā)展的力度,并做了大量的工作。
2.1 完善云岡服務管理工作
圍繞云岡服務管理理念,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①出臺《云岡景區(qū)旅游服務規(guī)范》,進一步提高員工的職業(yè)素質、品格素質、心理素質、行為素質、文化素質和技能素質;②明確售票、團隊接待、導游講解等服務標準,比如游客等待購票時間不得超過15 min,團隊購票和檢票時間均不超過5 min,景區(qū)解說時間不少于90 min等;③制定景區(qū)安保應急預案后,保衛(wèi)人員要24 h不間斷巡查;④打破工種分工界限,倡導“人人都是景區(qū)形象大使”的理念,發(fā)現問題要及時匯報或處理,不留隱患;⑤實行員工終身培訓制度,讓大家擁有不斷提升的機會;⑥健全服務投訴反饋機制,保障游客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2.2 加強學術交流,提高職工專業(yè)技能
云岡石窟研究院每年會定期舉辦中日云岡學術研討會、云岡文化論壇學術研討會,還會不定期舉辦各類中小型學術講座,開設專業(yè)技術培訓班。比如北京大學李智榮博士的“三維技術在考古中應用”講座、印度史學家毛世昌講訴“印度的歷史與藝術”、蘭州大學杜斗城教授“絲綢之路的佛教藝術”專題講座、2015年跨文化亞洲佛教藝術工作會議、中國藝術研究院劉波教授美術講座等,開設了山西省第三期彩塑壁畫文物科學保護修復技術培訓班、專業(yè)講解員培訓講座等。
2.3 提升石窟品位,加大學術研究力度
云岡石窟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自2008年起,云岡石窟研究院對所有石窟造像進行全面的考古調查。這項工作作為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對后世研究和科學保護云岡石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幾十年來,專家學者對云岡石窟作了大量的學術調查、研究,發(fā)表了一批高水平的學術論文、論著,而研究院也出版了各類科普刊物,比如《云岡保護五十年》《云岡百年論文集》《名人與云岡》《云岡石窟編年史》《2005年云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云岡》《中國石窟·云岡石窟》等。同時,云岡石窟研究院還聘請了繪畫大家李志正、常道、李國美、李藻華、梁力強、王晨等為云岡石窟作畫,開辦了云岡石窟美術館和石兵美術館。這些都展現出了云岡石窟的科學文化內涵。
2.4 發(fā)掘旅游資源
云岡石窟大景區(qū)建設完工后,再現了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筆下的“山堂水殿、煙寺相望”的石佛寺情景。自2011年以來,云岡石窟研究院與臺灣覺性地球協會共同合作,舉辦了多屆佛教文化交流活動。2013年的“月下云岡三千年”、2015年“云岡石窟云禪·覺修”、國際禪學暨禪畫大師洪啟嵩魏碑藝術特展等活動,為打造云岡石窟禪修圣地,科學挖掘魏碑故地文化內涵,推動云岡文化走向世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5 創(chuàng)新管理方式,拓展特色產業(yè)
云岡石窟研究院在挖掘云岡文化背景的基礎上,加大了對云岡石窟和入駐云岡文化園區(qū)經營單位的管理力度,有計劃地培養(yǎng)了一批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文化產業(yè)專門人才。與此同時,積極扶持和引導具有當地特色文化企業(yè)的發(fā)展,不斷完善企業(yè)的產品種類,使它們向著產業(yè)化、規(guī)?;姆较蚪洜I,以適應文化市場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需要。云岡景區(qū)將云岡石雕、代京木雕、云岡絹人、廣靈剪紙、靈丘銀器等當地的10余家特色專營店請入食貨街,特色物品種類已達500余種,極大地豐富了當地旅游市場,創(chuàng)新出了一條健康、科學的發(fā)展之路,進一步提升了云岡石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編輯:白潔〕
Abstract: After nature 1 600 years of baptism, Yungang Grottoes the dug in the 5th century, with a royal style of statues, become the fu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in the history of the monument. In 1961, the preserved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Royal grotto group -- a unique, typical of Yungang Grottoes is the State Council announced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in December 2001, it was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 UNESCO approved the inclus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list; in May 2007. It is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5A class tourist attractions. In recent years, Shanxi Province vigorously support and innov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vigorously develop in the Yungang Grottoes is the core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driven by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building the world-class Yungang cultural tourism scenic spots. Yungang Grottoes Research Institute has gradually created a path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ungang Grottoes's culture industry, and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scientific protection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world heritage sites.
Key words: Yungang Grottoes; innovation development; service management; scientific pro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