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
一、能力專題復習的必要性
1.高考命題方向變化。高考命題由知識立意到能力立意轉化,對于知識的要求越來越低,模板式的備考將成為歷史。
2.學生未能準確把握方向的變化,并在平時學習中訓練不足。
3.教師理解不到位,對于學生能力的訓練偏于空,沒有具體量化的要求和培養(yǎng)。
4.高考考生答題失分情況分析:(1)“雙基”掌握不扎實;(2)審題過程不細致;(3)信息提取不全面;(4)解題思路不清晰;(5)語言表述不規(guī)范。
二、能力專題復習的實施策略
1.依據(jù)四大考核目標。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guī)律、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
2.針對學生平時出現(xiàn)的非知識性的錯誤思維進行整合,通過集中訓練以專題的形式進行突破。
三、案例——《分析類問題的表述規(guī)范·訓練》
【選題背景】
高考試題的命制中設問日趨開放,重視科學思維方法的考查,尤其側重綜合分析、邏輯推理、歸納演繹、比較判斷。地理事物間的因果聯(lián)系能檢測思維過程,因而成為地理綜合題的常見設問和考查形式。
高考命題中,常常以區(qū)域圖為信息的載體,就區(qū)域內典型地理現(xiàn)象或地理事物進行設問,通常的設問形式有“試分析某地理現(xiàn)象的(自然或社會)原因”“分析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然而學生語言表述不準確、不具體、不全面,也是答題失分較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不注意專業(yè)術語的使用;表述不夠明確具體;回答沒能較全面地體現(xiàn)出因果推理過程,說“半截話”等,最后使得我們的答題過程功虧一簣,甚至滿盤皆輸。
【課堂目標】
1.通過本堂課,嘗試建立規(guī)范表述分析類問題的思維過程。
2.通過對典型問題的分析形成整體、全面分析的思維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典型突破:
讓學生獨立思考,是為了展示出思維短板,讓問題暴露出來。
三組題型選擇,先后相關,又依次遞進,讓學生能夠隨學隨用。
強調表述用一步因一步果,實現(xiàn)表述語言的具體性。
在原因分析時注意整體觀的應用,三組題在整體觀的展示各有側重,力爭求全。
【課后反思】
沒有設計做題指導環(huán)節(jié),使得整個過程不夠完善。
在答案的組織中,沒有盡善盡美,有遺漏。
四、能力專題復習的出路
1.入時無知無畏,出時無知可畏。關注學生能力的提高,由來已久,但是效果甚微,應該說在能力培養(yǎng)的程度上,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眾人拾柴火焰高,多交流,多共享。
2.關注細節(jié)。細節(jié)決定成敗,關注細節(jié),能力專題才能免于空架子的悲劇。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