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磊
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xiàn)在,課堂教學依然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組成部分,課堂學習是學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活經歷,課堂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當前及今后多個方面的發(fā)展和成長,在我們不斷地向45分鐘要效益的時候,如何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使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地方呢?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紛呈的引入將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
一、酸,讓你欲罷不能
“望梅止渴”的故事人人知道,在想到那酸酸的梅子時,士兵的口中已經開始有滋潤的感覺,梅子的酸就是他們前進的動力。數(shù)學的課堂也需有那點梅子的酸勁,有希望有奔頭又回味無窮,例如,在基本不等式的引入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情境:
某金店用不等臂天平稱量黃金,某顧客要購買10克黃金,售貨員先將5克的砝碼放在左盤,將黃金放于右盤使之平衡后給顧客,又將5克的砝碼放入右盤,將另一黃金放于左盤使之平衡后給顧客,那么顧客實際所得黃金是否等于10克呢?
簡單而生動的例子引入教學,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又讓學生感覺到挑戰(zhàn)性,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實際的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耙寣W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是用眼睛看科學。”心理學家皮亞杰如是說,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和動腦等一系列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
二、甜,讓你回味無窮
“考試不作弊。”(打一數(shù)學名詞)這是某校一節(jié)示范課的開頭,在學生七嘴八舌最后說出答案“真分數(shù)”后,老師進一步給出了真分數(shù)的概念:若m,n為互質正整數(shù),且m
三、苦中苦,苦中甘
有人怕數(shù)學,有人愛數(shù)學,怕和愛最明顯的區(qū)別就在對難題的思考和處理中,這是一個痛苦的孕育過程,望而生畏者有之,刨根問底者有之,對難題的處理更應注重“苦盡甘來”的喜悅。例如,在講解立體幾何中將空間問題轉化為平面問題的思想時你可舉此例:
(2006年江西高考)如右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為直角三角形,∠ABC=90°,AC=6,BC=CC1= ,P是BC1上一動點,求CP+PA1的最小值。
立體幾何中學生對以直代曲和將空間問題平面化的思想掌握得較為牢固,這里可以引導學生將面BA1C1沿BC1展開與點C在同一平面運用以直代曲思想,通過解三角形求得最小值。本例也可以如下求解:
設PC1=x
則在△PA1C1中,PC1⊥A1C1,PA1= ,
在△CPC1中,CP= ,
所以即求CP+PA1= + 的最小值,又可以轉化成求點(x,0)到(1,1),(0,6)兩點距離和的最小值,一道立體幾何中的求最值問題又可以考查到解析幾何中的求最值問題,本例題雖不難,但方法巧妙,而且采用的思想就是學生熟知的知識,在這樣的題中下功夫,可謂苦盡甘來。
四、“辣不怕”到“不怕辣”
從“辣不怕”,到“不怕辣”那是一個質的飛躍,“辣不怕”只是被動地接受,“不怕辣”就得不斷地反思、總結、提煉甚至創(chuàng)新,這是一個主動求知的過程。“反思是數(shù)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睂δ硞€問題進行不斷反復的、持續(xù)不斷的深思,可以在學習的聽講中,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可以在習題的解答中、解答后的糾錯過程中,如這樣一道習題:“若函數(shù)y=f(x)的圖象關于點( ,- )對稱,求f(-3)+f(-2)+f(-1)+f(0)+f(1)+f(2)+f(3)+f(4)的值。”憑直覺可以利用函數(shù)的對稱性,在解答此題結束之后,筆者趁勢問道,回顧解答過程,你能概括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嗎?你能得到y(tǒng)=f(x)的圖象關于點( ,- )對稱的一般式子嗎?將點( ,- )換成任意一點(a,b),你能得到更一般的結論嗎?你能構造出符合條件的函數(shù)嗎?你還有其他的解法嗎?辣下,舌頭微麻,辣辣的感覺讓人舍不得放下。
咸,五味之末,但如若無咸之味,萬物將嚼之無味,棄之可惜,曾有故事就講到鹽的重要性,沒有那咸咸的感覺,進口之物味如嚼蠟。數(shù)學課堂更需要有那么點咸味,有滋有味的課堂更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要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的重要性,數(shù)學的無處不在。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能感覺到酸甜苦辣咸等各種滋味,教學也是如此,倘若能在數(shù)學教學中添點油加點醋,讓其五味俱全,就會使數(shù)學教學獨具魅力。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