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慧斌 段洪威 王曉龍 康英 蔡建偉 梁瑛 馬龍(寧夏銀川市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貯藏時間和溫度對“橡皮蛋”形成的影響
文│王慧斌 段洪威 王曉龍 康英 蔡建偉 梁瑛 馬龍(寧夏銀川市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禽蛋市場不斷發(fā)生“橡皮蛋”的事件,引起不少市民的恐慌。所謂“橡皮蛋”通常指的是煮熟后蛋黃嚼不動,沒有雞蛋味,掰開看,也沒有粉末掉下來,甚至可當球來拋,蛋白泛紅,但并非是假雞蛋。為了了解引起這一現(xiàn)象的真正原因,本文通過對比試驗,對禽蛋在貯藏過程中隨時間和溫度的變化,揭示其煮熟后外觀和口感的變化規(guī)律,為禽蛋貯藏和運輸提供理論指導。
1.試驗材料。貯藏30多天的陳雞蛋和4家養(yǎng)殖戶采集的當天所產新鮮雞蛋。
2.試驗方法。
(1)試驗分組。將陳雞蛋和4家養(yǎng)殖戶采集的當天所產新鮮雞蛋分成5個組,編以號碼以示區(qū)別。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試驗材料
(2)試驗方案與設計。設計成室內常溫貯藏、室外低溫貯藏和冰箱內冷藏等三種形式,室內常溫貯藏、室外低溫貯藏1天、3天、7天、14天、21天,以及冰箱內冷藏7天等6個方案,30個對比試驗組,每組3枚雞蛋做重復。試驗雞蛋先用彩色筆在蛋殼表面編上與上面分組統(tǒng)一的號碼,試驗期滿后用鍋煮熟(大約12分鐘),待冷卻后剝開蛋皮,查看蛋白及蛋黃的色澤、手感及口感。通過擠壓測試,入口品嘗口感,色澤,物理變化等進行分析。
表2 室內常溫貯藏(16℃)結果
雞蛋的蛋黃和蛋清,隨著貯藏時間和貯藏溫度的變化,煮熟后的色澤、手感、口感等物理性狀都發(fā)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在室內常溫貯藏下(結果見表2),5組第1天就有類似“橡皮蛋”的特性出現(xiàn),而且隨著貯藏天數(shù)的增加,“橡皮蛋”性狀越來越明顯,蛋白也有個別發(fā)生變化。在冬季室外貯藏下(結果見表3),第21天時大部分雞蛋出現(xiàn)類似“橡皮蛋”的性狀,其中有1枚凍裂的雞蛋出現(xiàn)明顯的“橡皮蛋”性狀,5組第1、3、7天所有試驗雞蛋都出現(xiàn)類似“橡皮蛋”的性狀。在冰箱內冷藏7天的雞蛋(結果見表5),1~4組所有的試驗雞蛋都出現(xiàn)類似“橡皮蛋”的特性,有1枚凍裂的雞蛋,其“橡皮蛋”的性狀較其他雞蛋更明顯,5組的3枚雞蛋都出現(xiàn)明顯的“橡皮蛋”性狀。一些文章報道“橡皮蛋”與飼料中棉酚飼喂過量有關,本次試驗3、4組含棉粕(具體含量不詳),但與其他組相比,沒有明顯的區(qū)別。
表3 室外低溫貯藏(-6~-9.4℃)結果
表4 冰箱內冷藏結果(4℃)結果
貯藏時間和貯藏溫度都影響雞蛋的品質,都是導致“橡皮蛋”產生的直接原因,貯藏溫度越低越容易形成“橡皮蛋”,貯藏時間對雞蛋蛋黃的變化影響更大,貯藏越久,再加冷凍的雞蛋越容易出現(xiàn)“橡皮蛋”的現(xiàn)象。
雞蛋貯藏時間不宜超過7天,貯藏時的溫度應保持在10℃以上,貯藏溫度低于10℃橡皮蛋的發(fā)生率會增高,并隨貯藏時間的延長有增高趨勢。雞蛋運輸過程中,應注意保暖措施,尤其在冬季,要特別注意車廂邊緣易受風的地方。